旅游度假区规划布局
我国学者关于旅游度假区理论模式的探讨很少,但还是有人对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进行一定的总结,如张天问(2000)按功能将旅游度假区分为入口区、度假中心区、康体健身区、户外活动区、文娱活动区、度假别墅区、维修区(各区功能见表5-7)。
他关于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分区是上述国外几种功能分区理论模式的具体化,其中入口区和维修区可以统属于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是度假核心地区,康体健身区、度假中心区、户外活动区和文娱活动区属于吸引物集聚区。
在实践中,度假别墅区、度假中心区一般紧紧相邻,甚至完全合并成一个组团。
从张天问的旅游度假功能分区中也可看出,康体休闲活动功能在旅游度假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表5-7 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分区(张天问,2000)
分区活动功能
入口区接待、管理、停车、行李搬运、安全检查
度假中心区信息中心、会议中心、商店、快餐厅、餐厅
康体健身区运动场、游泳池、海滩、户外体育比赛场
户外活动区通常具有风景优美的环境、视点和游览步道
文娱活动区舞厅、夜总会、酒吧、剧院和夜间娱乐场所
度假别墅区安静区,不受噪音的影响,布置在视野开阔的风景优美区
维修区储藏、机械、设备设施、工作人员住房
对于岛屿这种特殊的滨水旅游度假区,李向明(2001)提出,岛屿规划中一般可以将功能区分五大块:游览观光区、生态保育区、娱乐区、休闲度假区、服务区(图5-3)。
图5-3 岛屿规划功能分区结构图(李向明,2001)
李蕾蕾(1998)分析了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情况,并分析归纳了其中共性。
指出:
1、每个旅游度假区都规划出1个综合服务区,可以对应上冈恩模式中的服务社区;
2、每个旅游度假区都规划出1个度假别墅区,这与旅游度假区的功能特点是相一致的。
旅游度假区是度假旅游者的短期居住地,旅游者希望能够体验他们在城市中难以得到的居住环境,因此度假别墅是度假区中较为理想的住宿设施。
尽管旅游度假区内有广泛的服务和娱乐设施,但是若没有旅游者居住,很多设施就会闲置起来,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体现,如国外成熟的旅游度假区,其经济收益主要来自住宿设施的收入;
3、除综合服务区和度假别墅区之外,其他功能分区主要是旅游吸引物的分区,一个大型的旅游度假区必须具有多种旅游吸引物才能吸引超过经营保本门槛人数的旅游者来度假;
4、每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都规划有高尔夫球场。
大型旅游度假区有多种高档的住宿设施,来度假的旅游者也多为中产阶级及富豪和准富豪阶层,他们需要有高档的康体休闲活动设施,高尔夫球场是最合适的,也是最重要的康体设施。
国外的大型旅游度假区都设有1个高尔夫球场,以至于澳大利亚的学者在探讨旅游度假区的概念时,提出高尔夫球场是判别旅游度假区的一个重要标准。
表5-8 我国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简表(李蕾蕾,1998,有改动)
度假区名称面积
(km2)
数量功能分区名称
大连金石滩13.6 7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地质景观游览区、国际
游艇俱乐部、游乐运动场、森林狩猎区、海上活动游览区
青岛石老人10.8 6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海洋公园及海上游览区、
啤酒文化城、休闲健身区
苏州太湖11.2 6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吴文化城、水上风情园、
桥岛风光区
无锡太
湖
13.5 5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水上活动区、康复中心
上海佘山20.5 19 综合服务区、大众别墅区、乡野别墅区、高尔夫球场、佘山主景
区、农田观光区、水上漂流区、果林采摘区、环保教育区、生态
核心区、休闲垂钓区、植物赏析区、爱心动物园区、野营烧烤区、
主要入口区、快乐嘉年华、体育公园区、竞技比赛区、训练基地、
攀岩蹦极区
杭州之江9.88 5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游乐购物区、大型淡水
沙滩浴场
福建武夷山12 6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水上活动区、游览娱乐区、休闲区、
武夷文化区
福建湄13.5 5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妈祖文化城、贸易中心
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刘家明(2000)得出了关于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的几点结论:
①旅游度假区必须进行功能分区,不能到处进行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这是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的一项重要原则。
②进行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首先应该考虑旅游吸引物的构建和保护;其次要考虑交通以及服务设施的便利性;第三,要考虑旅游度假区的滚动发展问题,不能在客源市场不足和建设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在所征土地上全面撒网,要留下一定的土地用于未来的建设。
广东阳西县月亮湾旅游度假区当初如果先集中建设区内一个组团,就可能顺利开业经营,后期土地即使不投资建设也能够高价转让,不至于全面烂尾。
③旅游度假区中服务社区的位置一般考虑两大因素:核心旅游吸引物和对外交通。
核心旅游吸引物是旅游者度假旅游活动集中的地方,就近安排住宿设施便于旅游者的活动,更能吸引度假旅游者;对外交通的便利性有利于旅游度假区初期的开发建设以及旅游度假区后期疏散人口。
④针对不同规模类型的旅游度假区,其功能分区的情况应有所差异:大型旅游度假区的康体休闲设施分区所占的比例要大一些,如高尔夫球场、网球场、跑马场等在整个旅游度假区中,占有较大面积;小型旅游度假区一般没有设置这些高档的康体设施,只是在度假中心酒店中设置一些康乐设施,如游泳池、室内网球场等,康体设施分区所占的面积比例要小一些。
⑤不同区位类型的旅游度假区,其功能分区情况也有所不同:客源型旅游度假区由于资源条件不是太好,要适当增加康体休闲活动设施的比例;资源型旅游度假区由于资源条件较好,康体休闲设施的比例可以少一些;客源-资源型旅游度假区处于二者之间。
⑥对于资源易于破坏的旅游区,其服务设施分区应建立在离资源较远的外围地带,严禁在核心旅游资源附近建立服务设施。
如四川九寨沟和云南丽江泸沽湖核心景区有一些服务设施违背了这条原则,遭到业内批评。
州岛
广州南
湖
15 5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东方野生世界、娱乐购物区 北海银
滩
12 7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海滩康复区、海上运动区、娱乐购物区、文化活动区 昆明滇
池
10 9 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现代游乐园、大型淡水沙滩浴场、民族文化风情园、垂钓基地、水上娱乐园、珍稀动植物观赏园 三亚亚
龙湾 18.6 8 综合服务区、高尔夫别墅区、红霞别墅区、滨海宾馆区、饮食购物区、环湖娱乐区、海滨浴场
5.4.3 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区布局
一般而言,滨水旅游度假区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地貌形态与活动设施的地域配置决定了空间布局的形态,归纳起来有带状、核式、双核式、多组团式等等。
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是以自然为核心,游憩活动安排在辅以适量人工设施的自然背景中。
带状布局的旅游度假区一般位于海滨和湖滨,较为一般的原则是平行于海岸或湖滨岸线,这种布局的规律是由其资源条件和地貌背景决定的。
核式布局的旅游度假区建立中心区,集中布置商业、住宿、娱乐设施和其他吸引物,附属设施围绕中心区分散布置,其间有交通联系,这种结构有利于节约用地。
双核式布局的旅游度假区一般依托于城镇,在度假区内建立辅助型服务中心,这种结构适合于风景名胜区或自然保护区周围的旅游度假区。
多组团式结构的旅游度假区是日前规划和开发常用的结构,适合城市周围地区,多采用面状的开发方式,但要有充足的开发资金以及注意防止出现“摊大饼”现象,造成土地荒芜、水土流失。
李向明(2001)提出了度假区功能区布局的原则。
A、突出度假区旅游主体形象。
这是滨水度假区旅游空间规划的中心原则。
在开发规划中,各功能区必须通过各种产品与服务来突出岛屿旅游主体形象,并与之相协调。
B、集中功能单元。
由于滨水度假区地域空间限制,对不同类型的设施如住宿、娱乐、商业设施等功能分区采取相对集中布局,力求使各类服务综合体在空间上形成聚集效应。
首先,在开发方面,集中功能单元的布局能使基础设施低成本、高效益,而且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与市场规模的扩大,新的旅游后勤服务部门更易生存;其次,在经济方面,集中布局带来的景观类型多样性还可以吸引游客滞留更长时间,从而增加地方经济中旅游服务部门的收入,从而带动社区经济的发展;第三,在环境方面,集中布局有利于环境保护与控制,对污染物的处理亦更为有效,敏感区能得到有效保护。
C、协调功能分区。
协调表现在处理好岛屿与周围水体环境的关系、功能区与管理中心的关系、功能区之间的关系、主要景观结构(核心建筑,主体景观)与功能区的关系。
D、发展性原则。
旅游规划及总体布局,不仅要立足现状,解决实际问题,更要着眼发展,预见未来,为中、远期的布局变化创造有利条件。
李向明(2001)认为,依据岛屿自身的旅游资源特点、地形地貌特征、旅游开发的方向不同,功能区可以有不同的布局模式,他就野营式布局模式进行了阐述。
这种布局模式适用于景点分散、当地条件又不宜建大型旅馆的岛屿,这种模式以对整个岛屿恰当的亚区划分为基础,兼顾亚区之间的功能互补性,重点对亚区的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