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探讨

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探讨

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探讨即墨市人民医院李淑娟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

方法将48例产后抑郁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取产后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24例,同时实施社会支持和放松训练。

结果干预2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恢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社会支持放松训练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身心医学日益受到临床多学科的重视,妇产科也不例外,尤其是孕产妇的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了人们普遍关注。

妊娠虽然是育龄妇女的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产妇来说,特别是初产妇,毕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

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育婴儿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改变,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变异的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尤以发生于产后2周的产后抑郁症最常见。

产后抑郁症不仅危害产妇,而且也严重危害孩子和家庭。

为探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我们对48例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对其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病人48例,年龄23-29岁,平均25.6岁。

其中自然分娩30例,剖妇产18例,文化程度:初中18例,高中10例,中专10例,大专10例;入组标准:①均为足月产妇。

②意识清醒查体合法无严重智能障碍,精神障碍(症状)或阳性家族史。

③产前无妊高征,心脏病或其他内科并发病。

④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Z-R)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分,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年龄、分娩方式、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对照组进行产后常规护理,病人提出问题时予以解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2.1全面准确评估产妇社会关系及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的支持系统,是否感觉到家人提供的情感和物质支持。

严密观察产妇言语、动作、行为及非语言情绪反应,注意产妇有无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事物缺乏兴趣、健忘、心情不平静、时常哭泣或流泪、依赖、焦虑、恐惧、疲倦、伤心、易怒、烦躁,无法忍受挫折、负向思维,对自身和新生儿健康过度担忧等症状;观察产妇与他人的交流接触的情况,是否有孤独感;询问产妇对分娩的感觉,是否有失望悲哀的感觉;观察母婴之间接触和交流情况,了解产妇对婴儿性别的态度。

评估产妇生活自理及照料新生儿的能力。

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不同情绪表现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1.2.2提供社会支持①物质支持充足的物质支付是减轻产妇生活负担与压力,防止产后抑郁的有效途径(1)给产妇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产妇及家庭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其需求。

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家庭是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人对产妇的关心很重要,需要家人从生活上给予细心照料,保证充分休息,防止疲劳。

饮食上应注意营养,食品多样化,以保证乳汁的质量。

初产妇通常将丈夫积极参与照顾;与产妇的父母、公婆进行沟通,鼓励他们在家务、经济等方面给产妇以帮助。

同时,尽可能考虑产妇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以减少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促使病人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

及时处理产妇产后感染,发热等不适,及婴儿的各种异常现象,减少促进产后抑郁的因素。

②精神支持。

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产妇及婴儿,对待产妇态度和霭,自然,耐心倾听其诉说,并鼓励产妇把引进抑郁的原因表达出来,使其减轻心理压力,得到心理解脱,以积极、乐观、热情开朗的情绪,去感染她们,多给予她们一些爱心,以消除紧张抑郁情绪,在与产妇交谈接触时注意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的意义和技巧,其心情愉快,并感到亲切、温暖。

对产妇的丈夫、父母、公婆及亲戚朋友进行有效宣教,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不重男轻女,给予产妇体贴关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其从心理上树立信心,消除不良情感和心境,感觉到自己在社会及家庭中的地位,尽快进入母亲角色。

③信息支持加强健康宣教及相关知识宣传,为产妇提供信息,讲解产后保健知识和产后母体生理变化以及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和如何为婴儿更换尿布、衣物,从而帮助他们学习和照顾婴儿,如何护理自己。

鼓励同室病友间相互交流经验;恢复好的产妇介绍自身经验。

组织观看婴儿沐浴和育儿影象宣教,包括VCD及电视;进行专题讲座,其内容要通俗易懂,播放有关育婴护理及产后保健资料,以便于掌握和强化有关知识。

④评价支持不轻易否定产妇行动有效的行为,运用积极语言对产妇的任何努力和进步行为,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如“你恢复的很快”“你的奶水很充足”“孩子长的胖嘟嘟的真可爱”等,并应用点头、微笑、轻声应答等方式鼓励产妇的积极行为,帮助产妇树立信心,使其感觉到有能力承担母亲这一角色,体现自我价值。

1.2.3 放松训练:①有意识的放松通过有意识地对身体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肌肉进行收缩——放松训练,最终达到可以有意识地放松紧张部位肌肉的目的。

包括渐进式和选择式放松训练。

具体有9个步骤:即收缩:脚-腿-骨盆底-手-臂-肩-脸肌肉,几秒钟后的放松:收缩右臂,放松左臂,全放松;收缩右腿,放松左腿,全放松;收缩双臂,放松双腿;收缩双腿,放松双臂,此疗法的指导语多暗示慢松弛语言,如“舒适的躺好,放松。

”“体验一下你的左手松弛,注意和紧张作对比,”“好,很好。

”“不要着急,慢慢来。

”等等,训练时间为每天中午和晚上临睡前30分钟。

②触摸放松。

当产妇某一部分肌肉,如颈部、前臂紧张时,触摸产妇的紧张部分并指导其放松。

③意念放松产妇通过其想象某一美好的事物,消除头脑中的一切杂念,以达到一种身心转移的状态。

④音乐放松产妇双耳戴耳机在静坐或静卧欣赏,选择产妇喜欢的舒缓音乐,指导其完全沉浸于音乐之中,从而达到身心平衡的一种状态方法。

但这种方法要求产妇具有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对观察组中24例产妇实施此疗法,2次/天,每次30分钟。

1.2.4产后恢复训练运动前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穿着宽松衣服,排空膀胱,移走枕头在硬扳床上运动。

①仰卧深呼吸,收腹部然后呼气。

②仰卧两臂伸直放于身旁,进行缩肛与放松运动。

③仰卧髋与腿放松,分开稍屈,脚底紧贴床面抬高臀部。

④仰卧两臂伸直放身旁,双腿上举与分举,与身体成一直角。

⑤仰卧起坐。

⑥跪姿双膝分开,肩肘垂直,双手平放于床上。

腰部进行左右旋转动作。

⑦全身运动跪姿,双臂支撑于床上,左右腿交替向背部高举,产妇可按照由弱到强的原则以及自身条件,进行自由选择,如有不适或出血应立即停止。

一般产后两日开始,每1-2日增加一节。

⑧增加一节,2-3次/日,每次15分钟,剖腹产产妇可先评估执行第一项的深呼吸运动,其他项目等伤口愈合后再逐渐执行。

1.3评价方法入组时及实施14日后采用汉蜜顿(HAMD)抑郁量表分别测定两组。

评分分值升高表示抑郁程度增加,分值降低表示抑郁程度降低并比较,统计学处理并检验2.结果两组HAMD评分比较(见表)表一两组HAMD评分比较组别例数入组时 14日后对照组 24观察组 24入组时比较3.讨论产后抑郁是一种非精神病性抑郁综合征,通常在分娩两周出现症状,表现为易激动、恐怖、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

常失去生活自立及照料婴儿的能力,有时还会陷入错乱和嗜睡状态。

国外报道发生率高达30%。

国内报道发生率在10%以上,而初产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经产妇。

产后抑郁对孩子的发育也有影响,病态的母亲对孩子有厌烦感,缺乏与孩子的感情交流。

另外,产后抑郁患者丈夫也因妻子的疾病造成心理障碍。

因此,产后抑郁可能影响婚姻、家庭、社会。

造成产后抑郁的可能因素很多,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其中社会心理因素被认为是主要因素。

①生理因素: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体内分泌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

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者表现抑郁,也有研究显示,产后抑郁与孕中去甲肾上腺明显减少有明显关系,与垂体、甲状腺功能低下有密切关系。

另外,胎儿胎盘娩出,使来源于胎儿胎盘的激素突然撤退,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生乳素(HPL)、孕激素(P)、雌激素(E)含量急剧下降,以及E、P的不平衡,在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上起着一定的作用。

再者,产时、产后的并发症,难产、滞产、剖腹产是产后抑郁症不可忽视的原因。

一般认为,不同分娩结局的产妇所接受的心理上的应激原不同,因而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也有所不同,由于分娩所带来的疾病与不适使产妇产生紧张、恐惧,出现滞产、难产时,产妇心理准备不充分,紧张恐惧的程度增加,产程持续的时间延长,导致躯体和心理上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从而产生产后抑郁的发生。

②心理因素有学者提出患有产后抑郁症的产妇,时常出现焦虑以及强迫特殊品质,或者出现过度自我控制和顺从。

心理分析家认为,妇女在怀孕期和产后第一个月均有暂时性的心理退化现象,她们的行为变的更原始或具有孩子气,分娩对女性来说是一种伴随不安的体征。

尤其对初产妇来说,缺乏对分娩过程的认识,过分担忧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

因此,产褥期妇女情感处于脆弱阶段,特别是产后一周的情绪变化更为明显。

心理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说,由于产妇对婴儿的期待,承担母亲角色的不适应,有关照顾婴儿的一切事物,对产妇造成心理压力,导致情绪紊乱、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造成心理障碍。

产妇的过度焦虑和抑郁可导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

可导致子宫收缩减弱,疼痛敏感,产程时间延长,出血增多,进一步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成为产后抑郁症的促发因素。

③社会因素不良的分娩结局,如死胎、畸形及产妇家庭对婴儿性别的反应等,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

怀孕期间应激压力,孕期发生不良生活事件越多,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越大。

可以认为,孕期及分娩前后应激事件的发生,如:夫妻分离,家庭不和睦等,是促发产后抑郁的重要诱因,还有环境低劣、家庭经济条件差,产后家属冷漠等引发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核心家庭越来越多,家中可以帮忙照顾新生儿的亲属极为有限,孩子托人照顾的费用又很高,因此产妇面临经济与照顾好孩子的双重压力,部分产妇可能失去就业的机会,减少了家庭经济来源,经济上的要求常造成产妇抑郁。

角色的变化对产后抑郁的发生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初产妇对承担母亲这一角色毫无心理准备,而周围的人强烈期待其母亲行为,并且往往产妇难以接受。

同时,由于妊娠和分娩造成了身体结构、功能、感觉和社会功能的改变,常常会担心,这些压力也会产生抑郁。

怀孕和分娩是女性一生重大改变,这段时间不仅面临身体心理的改变,潜意识的冲突以及初为人母所需的情绪调整,还有家庭关系的改变,经济来源的需求等,对产妇本身就是一种压力环境,因此,护理人员在产后提供指导与支持是相当重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