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报警系统设计报警系统是安防项目中最为实用和基础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及时将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在第一时间告知相关人员,能够及时的采取相关措施以减少损失,因此文教卫行业中将其作为必备的安防设备。
从安装范围看,防盗报警装置主要是分布在围墙等重点部位。
在周界、财务室以及报警亭等较敏感场所,可安装紧急按钮类的报警开关,在紧急状况下实现人为手动报警,如果防区联动视频可实现录像和抓拍。
对于重点场所防盗预警,可采用各种探测器,比如红外对射,三鉴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震动传感器等等,利用这些主动或者被动的探测器来侦测意外的报警。
一旦发生报警,现场会联动鸣铃,管理平台会显示报警信息,同时联动弹出电子地图的具体防区报警点,接警人员可以方便、及时、有效地处理。
1.1.1报警系统组成报警系统主要由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对射安装支架、报警控制主机、控制键盘、地址编码器、警号及报警处理平台组成。
报警系统采用总线制方式,可使系统设备有机结合,报警信号、防拆信号、设备故障信号、线路故障信号、电源不良信号等情况均通过总线即时向控制主机进行通报,并且可由中心控制室通过检测操作对系统各设备进行检测、调整,并可对各探测器的灵敏度进行调节。
同时系统控制中心可以采用一部电脑作报警用,其内置功能有:报警中文操作软件,当接收机收到前端探测器的报警信号时;中心通过电脑接收软件检测,自动启动报警代码,并调出数据库内的相关数据自动将报警信号位置楼层及报警探测器位置显示在屏幕上;如报警信号未被、处理,屏幕上将会有提示以防止操作员忘记处理;自动记录处理报警的日期、时间并可打印出来。
用户可通过密码键盘对主机系统进行布防、撤防等操作。
(只有初期的现场安装人员才会通过键盘对主机系统进行编程设置,或后期对主机的编程内容作修改)。
另外,当防区产生报警后,报警主机的键盘LED灯会显示防区号,报警中心平台能够针对收到的报警采取预先设置好的联动规则,进行报警联动图像、地图位置显示、报警上墙等操作。
本系统可以单独的接入多个厂家的报警主机,也可以与迈特安报警平台进行级联,可以接收到所包含防区产生的报警。
当有报警信号输入时可以直接联动摄像机,把发生报警的区域画面第一时间传送到监控中心。
系统结构图如图4-1所示:图4-1 报警应用网络拓扑结构图1.1.2报警防区分布报警防区的选择和布置具有多种类型,按照防区报警是否设有延时时间来分,包括瞬时防区和延时防区。
●瞬时防区在布防工作状态下,只要接入防区的探测器被触发,报警控制器就将立即产生报警,没有任何延时时间。
●延时防区:在布防状态下,探测器在延时时间内被触发,超过用户设置的此延迟时间则产生报警。
工作在延时方取得探测器在布防后,第一次被触发先按照退出延时工作,第二次被触发将按照进入延迟工作。
按照入侵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及其防范功能不同分为内部防区、出入防区、周界防区、日夜防区、24小时防区、火警防区等。
●出入防区:用来监控出/入口处,在布防后系统会为出入防区提供一定时间的延时时间,外出延时时间结束后,触发延时防区系统报警。
在进入时触发延时防区,控制器会在进入延时时间内发出蜂鸣,作为撤防系统的提示信号,必须在设定的延时时间内对系统撤防,否则会报警。
此防区类型适合用户的进/出口操作键盘的必经之处。
●周边防区:用来保护主要防护对象的周边,如外窗、阳台、围墙等,可视为防范区域的第一道防线。
●内部防区:内部跟随防区、内部延时防区。
●日夜防区:24小时处于警戒状态,但白天和夜间当探测器被触发后,报警控制器的告警方式不同:白天,当探测器被触发,将以键盘发生的方式以示告警,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注意;夜间,当探测器被触发,则立即产生报警。
●24小时报警防区:工作于该防区的探测器24小时处于警戒状态,不会受到布撤防操作影响,一旦触发,立即报警,没有延时。
分为24小时无声报警防区、24小时有声报警防区、24小时辅助报警防区。
火警防区:火警防区必须设置为24小时报警防区,当火警防区被触发时,除键盘有声光告警外,外界警号将发出响亮且特别的报警声。
防区一般包括布防工作状态、撤防工作状态和旁路工作状态。
所谓布防(又称设防)状态,是指操作人员执行了布防指令后,例如从键盘输入[密码][#]这一码后,使该系统的探测器已开始工作(俗称为开机),并进入正常警戒状态。
处于布防状态下防区,回路被实时监测,一旦回路阻值超出了报警控制器规定的范围,报警控制器将按照设定好的防区类型进行报警。
所谓撤防状态,是指操作人员执行了撤防指令后,例如从键盘输入[密码][#]这一码后,使该系统的探测器不能进入正常警戒工作状态,或从警戒状态下退出,使探测器无效(俗称为关机)。
处于撤防状态下的防区,将不被监测,即便探测现场出现异常情况,探测器也被触发,报警控制器也不会发出报警。
所谓旁路状态,是指操作人员执行了旁路指令防区的探测器就会从整个探测器的群体中被旁路掉(失效),而不能进入工作状态,当然它也就不会受到对整个报警系统布防、撤防操作的影响。
在一个报警系统中,可以只将其中一个探测器单独旁路,也可以将多个探测器同时旁路掉(又称群旁路)。
防区的旁路操作,就是将防区从整个群体中摘掉,使防区失效。
处于旁路工作状态下的防区,不受系统布防、撤防操作的影响,也不能正常探测报警信息,为非工作状态。
1.1.3前端探测器探测器由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组成。
在入侵探测器中传感器是探测器的核心,是一种物理量的转化装置,通常把压力、震动、声响、光强等物理量转换成易于处理的电量(电压、电流、电阻等)。
信号处理器的作用是把传感器转化的电量进行放大、滤波、整形处理,使它能成为一种能够在系统传输信道中顺利转送的信号。
目前本系统中使用的探测器主要有:1.被动红外报警探测器在室温条件下,任何物品均有辐射。
温度越高的物体,红外辐射越强。
人是恒温动物,红外辐射也最为稳定。
我们之所以称为被动红外,即探测器本身不发射任何能量而只被动接收、探测来自环境的红外辐射。
探测器安装后数秒种已适应环境,在无人或动物进入探测区域时,现场的红外辐射稳定不变,一旦有人体红外线辐射进来,经光学系统聚焦就使热释电器件产生突变电信号,而发出警报。
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形成的警戒线一般可以达到数十米。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主要由光学系统、热传感器(或称为红外传感器)及报警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其核心是不见是红外探测器件,通过关学系统的配合作用可以探测到某个立体防范空间内的热辐射的变化。
红外传感器的探测波长范围是8~14μm,人体辐射的红外峰值波长约为10μm,正好在范围以内。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Passive Infared Detector,PIR)根据其结构不同、警戒范围及探测距离也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单波束型和多波束型两种。
单波束PIR采用反射聚焦式光学系统,利用曲面反射镜将来自目标的红外辐射汇聚在红外传感器上。
这种方式的探测器境界视场角较窄,一般在5°以下,但作用距离较远,可长达百米。
因此又称为直线远距离控制型被动红探测器,适合保护狭长的走廊、通道以及封锁门窗和围墙。
多波束型采用透镜聚焦式光学系统,目前大都采用红外塑料透镜——多层光束结构的菲涅尔透镜。
这种透镜是用特殊塑料一次成型,若干个小透镜排列在一个弧面上。
警戒范围在不同方向呈多个单波束状态,组成立体扇形感热区域,构成立体警戒。
菲涅尔透镜自上而下分为几排,上面透镜较多,下边较少。
因为人脸部、膝部、手臂红外辐射较强,正好对着上边的透镜。
下边透镜较少,一是因为人体下部红外辐射较弱,二是为防止地面小动物红外辐射干扰。
多波束型PIR的警戒视场角比单波束型大得多,水平可以大于90°,垂直视场角最大也可以达到90°,但作用距离较近。
所有透镜都向内部设置的热释电器件聚焦,因此灵敏度较高,只要有人在透镜视场内走动就会报警。
红外光穿透力差,在防范区内不应有高大物体,否则阴影部分有人走动将不能报警,不要正对热源和强光源,特别是空调和暖气。
否则不断变化的热气流将引起误报警。
为了解决物品遮挡问题,又发明了吸顶式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安装在顶棚上向下360°范围内进行警戒,只要在防护范围内,无论从哪个方向入侵都会触发报警,在银行营业大厅,商场的公共活动区等空间较大的地方得到广泛使用。
被动式报警探测器由于探测性能好、易于布防、价格便宜而被广泛应用。
其缺点是相对于主动式探测误报率较高。
2.主动式红外探测器主动红外探测器由红外发射机、红外接收机和报警控制器组成。
分别置于收、发端的光学系统一般采用的是光学透镜,起到将红外光束聚焦成较细的平行光束的作用,以使红外光的能量能够集中传送。
红外光在人眼看不见的光谱范围,有人经过这条无形的封锁线,必然全部或部分遮挡红外光束。
接收端输出的电信号的强度会因此产生变化,从而启动报警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
主动式红外探测器遇到小动物、树叶、沙尘、雨、雪、雾遮挡则不应报警,人或相当体积的物品遮挡将发生报警。
由于光束较窄,收发端安装要牢固可靠,不应受地面震动影响,而发生位移引起误报,光学系统要保持清洁,注意维护保养。
因此主动式探测器所探测的是点到点,而不是一个面的范围。
其特点是探测可靠性非常高。
但若对一个空间进行布防,则需有多个主动式探测器,价格昂贵。
主动式探测器常用于博物馆中单体贵重文物展品的布防以及工厂仓库的门窗封锁、购物中心的通道封锁、停车场的出口封锁、家居的阳台封锁等等。
主动式红外探测器有单光束、双光束、四光束之分。
以发射机与接收机设置的位置不同分为对向型安装方式和反射式安装方式,反射型安装方式的接收机不是直接接收发射机发出的红外光束,而是接收由反射镜或适当的反射物(如石灰墙、门板表面光滑的油漆层)反射回的红外光束。
当反射面的位置与方向发生变化或红外发射光束和反射光束之一被阻挡而使接收机无法接收到红外反射光束时发出报警信号。
当使用较多的探测器进行防范布局时应该注意消除射束的交叉误射。
3.玻璃破碎探测器利用压电陶瓷片的压电效应(压电陶瓷片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扭曲、变形时将会在其表面产生电荷),可以制成玻璃破碎入侵探测器。
对高频的玻璃破碎声音(10k~15kHZ)进行有效检测,而对10kHZ以下的声音信号(如说话、走路声)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玻璃破碎声发射频率的高低、强度的大小同玻璃厚度、面积有关。
玻璃破碎探测器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声控型的单技术玻璃破碎探测器,它实际上是一种具有选频作用(带宽10到15KHz)的具有特殊用途(可将玻璃破碎时产生的高频信号驱除)的声控报警探测器。
另一类是双技术玻璃破碎探测器,其中包括声控-震动型和次声波-玻璃破碎高频声响型。
声控-震动型是将声控与震动探测两种技术组合在一起,只有同时探测到玻璃破碎时发出的高频声音信号和敲击玻璃引起的震动,才输出报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