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练习题库答案
一、填空题:
1.教学目的(为什么教?)、教学内容(教什么?)、教学方法(怎么教?)
2.观察法、文献分析法、调查法、统计法、行为研究法、比较法、分析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3.导言、报告主体、结论与建议
4.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5.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6.分科式;统一式
7.螺旋式;直线式;过渡式
8..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原则
9..是以外界的对象、现象为客观剌激物直接作用于各种感觉器官,引起反射的系统,这是人与一般动物共有的
是以语言作为剌激信号,引起神经反射的系统,这是只有人类才有的
10.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图形直观、语言直观
11.相互依赖、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小组自评、混合编组
12.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小测验或学业竞赛
13.能动性、独立性、异步性和自我监控性
14.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批判、思维的独创性
15.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经验型抽象思维和理论型抽象思维
16.数学思维发展的趋向、数学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期17.准确程度、合理程度、简捷程度和快慢速度
18.具体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
19、科学性、启发性、简洁规范性、通俗形象。
20、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探索能力和数学阅读能力。
21、数量加方向
22、“愤悱术”和“产婆术”
23、集合思想、数学结构思想、对应思想和划归思想。
二,选择题:
1. D
2. B
3. A
4. C
5. B 6.C 7. A 8. A 9. C 10. B 11. C 12. A 13 .B 14 .A 15 .D 16 . ABC 17 . ABCDE
三,名词解释:
1.自变量:自变量实验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
2.教育实验法: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操纵实验变量,观测与这些实验变量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探究实验因子与反应现象之间的
因果联系,从而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3.因变量:因变量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
它是实验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
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
实验因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测性。
4: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具体做法,进行归纳
与分析、加工与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上升为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
方法。
5: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搜集、阅读、鉴别、
整理有关论文、著作等文献资料,并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形成对事实
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6:调查法:通过对数学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直接观察、调查,在系统而
周密地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获得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7:数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育情境中,以数学语言、符号为中介,自觉地、
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形成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
技巧与能力的过程。
8:机械学习:是指学生并未理解由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仅仅记住某个数学
符号、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
9: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经过思考,掌握并理解了由符号所代表的数学知
识,并能融会贯通。
10:接受学习:是指要学习的全部数学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这种学习不涉及学习者任何独立的发现,只需要他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内化,以便以后的再现和应用。
11:发现学习:是指一般只提出问题或提供背景材料,主要内容由学生自己独立发现。
12:概念同化:是以定义的形式给出,由学生主动地与自己认识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领会它的意义,从而获得新概念。
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概念同化。
13:概念形成:通过对概念所反映的万物的不同例子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其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新概念,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概念形成。
14:变式:是指概念的肯定例证在非本质属性方面的变化。
15: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自动化的外部操作活动方式。
或心智活动方式。
16:动作技能:即外部实际操作活动方式。
17:心智技能:即按一定的合理的、完善的方式进行的心理活动方式。
18:数学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数学教学中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目标的互助性学习方式。
19、教学方法及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
数学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体学习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智力与能力,提高共同体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工作方式和手段的体系。
20、启发式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思想:指以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学生在教师地指导组织促进下主动地获取知识,积极参与增长才干,具有坚定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逐步地学会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简答题:
1.数学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在理论上,以社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研究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育发展的规律性;在应用上,依据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提高基础教育阶段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