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贴春联课文

六年级上册贴春联课文

看春联
年三十,家家户户贴春联。

这个时候,满街看春联,可是一件最惬意的事。

温暖的阳光照射着大地,不时传来阵阵爆竹声,人们的脸上洋溢着节日的欢乐,连空气中也荡漾着喜庆。

一到下午,家家门前可是焕然一新了,最亮丽的是都贴上了光彩耀眼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

真是户户门前流光溢彩,红的灯笼,红的对联,红的阳光,构成了节日的火红。

我沿街走去。

家家户户的对联可以说是内容丰富,充满着诗情画意,抒发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讴歌着当今的大好形势,让人目不暇接,大饱眼福,受益匪浅,激荡心胸。

有很多对联是到集市上买的,大多是发财的、赚钱的内容,我不太喜欢。

我最喜欢的是自己编写的对联。

老教师王爷爷今年自编自写的春联特吸引人:“枯木逢春发新芽又绽翠绿欣遇盛世献余热再育新人。

”多新鲜多美的对联啊,让人读了回味无穷。

种粮大户李大爷门前的对联更有趣:“黑土里抱出金娃娃,米粒中掏来银豆豆。

”多美啊!即对仗工整,通俗易懂,符合庄户人的语言特点,又含意深刻。

一位农民能写出这样的对联,真让人由衷敬佩。

一幅幅对联,一幅幅美丽,我看不够…….
指导教师王洪吉篇二:贴春联
贴春联
新年到,乐呵呵,春联兄弟门上贴。

你说一句吉祥语,我唱一句祝福歌。

中国梦,早实现,天天都像过大年。

放鞭炮
新年到,放鞭炮,小猴也来凑热闹。

看见门上一串“鞭”,拾起烟头就去点。

光冒烟来不见响,呛得小猴把泪淌。

揉揉眼,仔细瞧,点着了爷爷的红辣椒。

贴春联篇三: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单元分析解读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单元分析解读
1.正气歌
本板块是小学生进入6年级的第一个学习板块。

本板块主题为“正气歌”,取材于《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的五言长诗《正气歌》。

本板块共有3课,内容分别是歌词《苏武牧羊》、七言律诗《过零丁洋》、七言绝句《狱中题壁》和五言绝句《绝笔诗》。

这个板块课文的内容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颂扬人间浩然正气、抒发胸臆、表达作者坦荡的情怀。

在情感基调上,本板块课文突出了一个“爱”字。

爱国,所以甘洒一腔热血;爱民族,所以不畏凶悍强敌。

苏武历尽苦难信念不改,文天祥面对亡国痛楚慨然赴死,谭嗣同为强国信念情愿献出生命,吉鸿昌义正词严抨击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

爱是产生信念的基础。

6年级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提升时期,也是树立人生观的黄金时期。

本板块在落实语文学习任务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两方面都有切实意义。

苏武牧羊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歌词,由蒋荫棠创作。

讲述的是西汉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间克服种种困难,顽强不屈的故事。

歌词取材于历史故事,歌颂了苏武不辱使命,气节坚定的可贵品质。

本课篇幅不长,韵脚清晰,语句长短适宜,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把课文内容读懂,并产生真切的感受。

过零丁洋
教材分析
本课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作品。

公元1278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

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崖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
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词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连称:“好人!好诗!”竟不能再相逼。

从艺术上说,此诗是大气势、大手笔,在具体表现手段上同样是别具匠心。

开头两句从概括回顾自己一生主要经历入手,是从纵的方面追述。

三、四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具体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是从横的方向着笔,重在气氛情调的渲染。

接下去
五、六两句则承接前两句进行具体地补充,“惶恐滩”和“零丁洋”是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没有亲身的体验和出众的才华,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

可以看出,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

到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

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激奋高亢。

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

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则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狱中题壁
教材分析
《狱中题壁》是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所写,表达了自己为变法情愿献出生命的决心;
2.汉语家园
贴春联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小说《红岩》第16章。

《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搏斗,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献身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16章主要写了1949年元旦,国民党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过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党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
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

我们的革命前辈,巧妙地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欢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对狱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表现了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选入教材后有删节改动。

课文按照狱中联欢的过程,写了唱歌、交换礼品、贴春联,其中具体描写了“贴春联”。

课文的重点、难点也都集中在“贴春联”这一部分。

具体说来,较难理解的是五副对联字面的意思和含着的意思,以及“猩猩”面对这些对联的态度。

课文中五副对联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从字面看,没有一处体现革命的词句,没有一处可以被敌人抓住把柄,但在当时当地,大家都能领悟到这些对联中所蕴藏的欢呼革命大好形势、赞颂革命者、抨击反动派的内涵。

正因如此,意在“挑剔”的“猩猩”看了之后,可能已意识到某些不同寻常的意义,但因找不出问题、抓不住把柄,也就只能无可奈何地溜走。

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通过对文章中对联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对联这种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了解对联的特点;二是借助这样一篇饱含着作者鲜明爱憎而又有一定难度的课文,培养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尤其是含义深刻的对联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三是引导学生接触以描述革命斗争为主要内容的当代优秀文学作品,从中了解革命者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感受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对子歌二首
教材分析
《对子歌二首》选自《中国蒙学精选赏析》中的“声律启蒙”,内容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风霜雨雪、春夏秋冬、莺歌燕舞、绿竹苍松??情境极其优美,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同时语言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利于学生了解对子,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

3.感悟成长
所谓“感悟”,是指“有所感触而领悟”。

在成长中感触,在感触中领悟,在领悟中成长,这正是对《感悟成长》这一板块的最好诠释。

这里选择了两篇耐人寻味的文章,两位作者都感触到了成长历程中显而易见却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哲理,从而有所领悟。

“我思故我在”,两位作者都在感悟中成长,取得了成功。

两篇课文文辞细腻深邃,在小故事中体现了大智慧,易于教师与学生的心灵碰撞。

因此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捕捉到的教育教学契机比较多,应该精心设计,争取在课堂上呈现精彩的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学习中成长。

和时间赛跑
教材分析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淡淡忧伤痕迹的散文。

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

课文首先写作者小时候在外婆去世后,通过和爸爸谈话,懂得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接着写他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并因此受益无穷的故事。

这篇课文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可使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