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基础曲线汇总

经济学基础曲线汇总

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需求的变化情形有两种:
1.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线移动)
即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
供给和价格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如下:
1.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
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

(点移动)
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
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线移动)
均衡价格的含义
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形状和基本特征 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注3】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1
212dX dX
X X MRS -=∆∆-
=
【注4】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凸向原点。

预算约束线形状
预算线的变动特性
影响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m、两种商品的价格P1、P2
(一)、收入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平移)
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解析】相对价格不变,收入增加,m/P2,m/P1增加,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预算线向左平移。

(二)、相对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
1、如果只是其中一种商品X1的价格上升,预算线中另一种商品X2的截距固定不变,而商品X1截距缩小,表明随该商品价格上升,可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减少。

表现为预算线在纵轴上的端点不变,而横轴上的端点发生旋转。

如价格下降向右旋转,价格上升向左旋转。

2、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价格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向左移,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向右移。

(价格同比变动,预算线斜率不变)
3、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

(端点不变)
消费者均衡
【结论】
1、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上。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经济含义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商品的最优组合,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比。

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假定X2商品价格不变,收入不变,X1商品价格变化,分析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从而说明X1商品需求曲线的形成。

【注1】“价格-消费曲线”,表示消费者收入不变,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组合。

【注2】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

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三点三线)
上述图形中,L1时边际产量最大;L2时平均产量最大;L3时总产量最大。

成本曲线
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上图分析如下:
(1
(2)边际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达到最低点后,便随产量的增加迅速上升,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3)平均总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迅速下降,达到M点时平均总成本最低(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在M点后,平均总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4)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下降,达到M’点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平均可变成本最低,在M’点后,平均可变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5)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6)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

此时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最低;M点前,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下降;M点后,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上升,
(7)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边际成本=平均可变成本。

M’之前,平均可变成本下降,边际成本<平均可变成本,;M’之后,平均可变成本上升,边际成本>平均可变成本.
(8)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其次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出现的最慢,且高于边际成本曲线及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就是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的,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两条曲线交点的价格就是整个行业的均衡价格。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个别企业无法决定市场价格,只能按照既定的价格,也就是整个行业供给和需求确定的价格出售产品。

因此,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MR=平均收益AR=单位产品价格P
即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单价,单个企业的平均收益线AR、边际收益线MR、需求曲线是同一条线。

如下所示:
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
决策原则: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此时的产量为最优产量。

不论是盈利还是亏损,企业处于MR=MC时,是最优的产量,所以,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既可以作为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也可称为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

在长期生产中,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原则仍然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总是按照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原则来选择最优生产规模。

当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企业扩大产量,供给增加。

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企业缩小产量,供给减少。

所以: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其短期供给曲线。

完全垄断企业的收益曲线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平均收益=单位产品的价格
企业的边际收益<平均收益
【结论】完全垄断企业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重合的;但是由于单位产品价格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所以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而且比平均收益曲线陡峭。

如下图所示:
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及要素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是指要素市场上的参与者是完全竞争,要素的供求行为都是完全竞争的,要素的需求者,即生产者在产品市场上市完全竞争者,不存在垄断行为。

=平均要素成本=要素的价格,因此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与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平均要素成本曲线重合。

【提示2】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产品价格*边际产量
因此,边际收益产品线与边际产品价值线重合,另外,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要素成本,对于完全竞争生产者而言,在每一给定的市场要素价格下,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满足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即生产者是沿着边际收益产品曲线确定要素使用量的,所以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也是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如下图:
L3 L2 L1 L
【提示】各水平线是不同价格下的边际要素成本线。

劳动的供给曲线 W
L1 L3 L2
可用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

土地、资本的供给曲线
1.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因为土地的数量一般不变)
W
)
2.资本的供给在短期内是垂直线,长期中是一条后弯曲线。

i
Q (资本的供给数量)
总供给曲线
(1)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从长期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长期总供给只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技术,以及经济体制等因素。

(2)短期总供给曲线:一般应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总供求模型
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
y Array
t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最初是反映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变化关系的,失业率越低,工资增长率高。

后来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当失业率降低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上升,当失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下降。

政府进行决策时可以用高通货膨胀率来换取低失
拉弗曲线与征税的限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