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误差分析基础

化学误差分析基础

分析化学基础、误差及数据分析
分析化学基本原理
• 溶液的浓度及其表示方法
1.比例表示法 2.百分浓度表示法
3.物质B的质量浓度
4.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5.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6.滴定度 7.百万分浓度
等物质的量的规则及其计算
• 在滴定分析中,可以利用等物质的量规则代 替已废除的当量定律,作为滴定分析计算依 据. • nB1= nB2 • CB1 VB1 = CB2 VB2
理论变色范围:pKa1
理论变色点:pKa 滴定指数:pT
ý µ Ê ¼ Ï ·² Ö
[In ] 0.1 10 [HIn]

1.0 0.8 0.6 0.4 0.2 0.0 0
HIn
In
2
4
6 pH
8
甲基橙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示意图
指 示 剂 变 色 范 围
指示剂
甲基橙
甲基红
颜色 酸色 过度 碱色
• 温度的影响
滴定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滴定管的选用 • 滴定管是滴定时用来准确测量流出标准溶 液体积的量器。 滴定管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酸式滴定管, 另一种是碱式滴定管 .
酸碱滴定管
滴定管的使用
• 洗涤:使用滴定管前先用自来水洗,再用少量蒸馏水淋洗2-3次,每 次5-6mL,洗净后,管壁上不应附着有液滴;最后用少量滴定用的待 装溶液洗涤二次,以免加入滴定管的待装溶液被蒸馏水稀释。 • 装液:将待装溶液加入滴定管中到刻度“0”以上,开启旋塞或挤压玻 璃球,把滴定管下端的气泡逐出,然后把管内液面的位置调节到刻度 “0”。排气的方法如下:如果是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倾斜30度使溶 液急速下流驱去气泡。如为碱式滴定管,则可将橡皮管向上弯曲,并 在稍高于玻璃珠所在处用两手指挤压,使溶液从尖嘴口喷出,气泡即 可除尽 。 • 读数:常用滴定管的容量为50mL,每一大格为1mL,每一小格为 0.1mL,读数可读到小数点后两位。读数时,滴定管应保持垂直。视 线应与管内液体凹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偏低偏高都会带来误差。 • 滴定:滴定开始前,先把悬挂在滴定管尖端的液滴除去,滴定时用左 手控制阀门,右手持锥形瓶,并不断旋摇,使溶液均匀混和。将到滴 定终点时,滴定速度要慢,最后一滴一滴地滴入,防止过量,并且用 洗瓶挤少量水淋洗瓶壁,以免有残留的液滴未起反应。最后,必须待 滴定管内液面完全稳定后,方可读数。
移液管的使用
• 移液管用于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通常有两种形状,一种移液管 中间有膨大部分,称为胖肚移液管;另一种是直形的,管上有分刻度, 称为吸量管。 • 移液管在使用前应洗净,并用蒸馏水润洗3遍。使用时,洗净的移液 管要用被吸取的溶液润洗3遍,以除去管内残留的水分。吸取溶液时, 一般用左手拿洗耳球,右手把移液管插入溶液中吸取。当溶液吸至标 线以上时,马上用右手食指按住管口,取出,微微移动食指或用大拇 指和中指轻轻转动移液管,使管内液体的弯月面慢慢下降到标线处, 立即压紧管口;把移液管移入另一容器(如锥形瓶)中,并使管尖与 容器壁接触,放开食指让液体自由流出;流完后再等15s左右。残留 于管尖内的液体不必吹出,因为在校正移液管时,未把这部分液体体 积计算在内。 • 使用刻度吸管时,应将溶液吸至最上刻度处,然后将溶液放出至适当 刻度,两刻度之差即为放出溶液的体积。
极差
• 一组测定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极 差,通常以R表示. • 石油产品试验方法的精密度通常都是用允 许差表示 • 允许差可分为同一试验室的允许差(重复性) 和不同试验室间的允许差(再现性).
偏差、相对偏差、标准偏差
• 平均偏差
1 d n
| x
i 1
n
i
x|
(2-6)
相对平均偏差:

i 1
n
d i2
n 1
标准偏差
用标准偏差表示精密度比用平均偏差好,
因为将单次测量的偏差平方之后,较大的
偏差更显著地反映出来,这样便能更好地
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d
0.24
s
0.26
+0.3
-0.2
-0.4
+0.2
+0.1
+0.4
0.0
-0.3
+0.2
-0.3
0.0
+0.1
机误差。
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 要点:误差的表示方法,对分析结果的衡量指标。 • 1 准确度和精密度 • 准确度:测试结果与被测量真值或约定真值间的一致程度。 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的大小来衡量;误差一般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来表示。 • 精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相互独立的测试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偏差是指个别测定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 值。 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但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 度低说明所测结果不可靠,这时,自然失去了衡量准确度的前提。
d.可以消除。
误差的类型
产生原因: a.方法误差——选择的方法不够完善 例: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损失;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选择不 当。 b.仪器误差——仪器本身的缺陷 例:天平两臂不等,砝码未校正;滴定管,容量瓶未校正。 c.试剂误差——所用试剂有杂质 例:去离子水不合格; 试剂纯度不够(含待测组份或干扰离子)。 d.主观误差——操作人员主观因素造成 例:对指示剂颜色辨别偏深或偏浅;滴定管读数不准。

红pKapT4.05.2变色范围




3.4
5.2
3.1~4.4
4.4~6.2
酚酞
无色
粉红

9.1
8.0~9.6
玻璃容器的使用
• 容器计量的基本概念
1.量入式容器(容量瓶、具塞量筒) 2.量出式容器(滴定管、吸管、量杯)
玻璃容器计量的误差来源
• 玻璃容器的清洁程度
• 液面观察和调定的影响
• 流出时间掌握不当的影响
d 1 0 0 % x
(2-7)
特点:简单 缺点:大偏差得不到应有反映
标准偏差
• 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 数据时,常用标准偏 差来衡量精密度,标 2 2 准偏差又称为均方根 d12 d 2 d n s 偏差或标准差。当测 n 1 量次数不多时 (n<20),单次测量 的标准偏差(S):
容量瓶操作
容量瓶使用注意事项
• 容量瓶不能久贮溶液,尤其是碱性溶液,它会侵 蚀瓶塞使其无法打开。 • 容量瓶不能用火直接加热及烘烤,要自然干燥。 使用完毕后应立即洗净。 • 注意瓶子与瓶塞的配套使用 • 使用前注意检查磨口是否漏水 • 热溶液要冷却至室温后,才能稀释及调定液面 • 滴加至标线前1cm处需静置2分钟沥液 • 如长时间不用,磨口处应洗净檫干,并用纸片将 磨口隔开。
-0.7
+0.2
-0.1
-0.2
+0.5
-0.2
+0.3
+0.1
0.24
0.33
有效数字和运算规则
• • 有效数字 为了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不仅要求准确测量, 而且还要求正确地记录和计算,即记录的数字 不仅表示数量的大小,而且要正确地反映测量 的精确程度。 实验过程中常遇到的两类数字 (1)数目:如测定次数;倍数;系数;分数 (2)测量值或计算值。数据的位数与测定准确度有 关。
溶液的配置及标定
1.标准溶液的配制
(根据所加入的已知浓度和体积的标准溶液求出被测物质的含量)
a.直接配制法 b.间接配制法 2.标准溶液的标定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基准物质,将其溶解后用待标定的
溶液滴定.根据基准物质的质量及所消耗的待标定溶液的体积,即可
算出该溶液的准确浓度.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过失误差
• 过失是指测定工作中出现差错,工作粗枝 大叶,不按操作规程办事等原因造成的。 例如读错刻度、记录和计算错误或加错试 剂等。
误差的减免
系统误差的减免 1.方法误差——采用标准方法作对照试验 2.仪器误差——校准仪器 3.试剂误差——作空白试验 4.分析结果的校正——校正系数 (二) 随机误差的减免 ——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取其平均值,可以减少随
1碱式滴定管排气 2目光在不同位置得到的滴定管读数
滴定操作
容量瓶的使用
• 容量瓶主要是用来精确地配制一定体积和一定浓 度的溶液的量器,如用固体物质配制溶液,应先 将固体物质在烧杯中溶解后,再将溶液转移至容 量瓶中。转移时,要使玻璃棒的下端靠近瓶颈内 壁,使溶液沿玻棒缓缓流入瓶中,再从洗瓶中挤 出少量水淋洗烧杯及玻璃棒2-3次,并将其转移到 容量瓶中接近标线时,要用滴管慢慢滴加,直至 溶液的凹面与标线相切为止。塞紧瓶塞,用左手 食指按住塞子,将容量瓶倒转几次直到溶液混匀 为止 。容量瓶的瓶塞是磨口的,一般是配套使用。
1.有效数字(包括全部准确数字和末位不确定的不定数字) • 记录的数字不仅表示数值的大小,而且要正确地反映测量 的准确度。 • 结果 绝对偏差 相对偏差 有效数字位数 • 0.51800 ±0.00001 ±0.002% 5 • 0.5180 ±0.0001 ±0.02% 4 • 0.518 ±0.001 ±0.2% 3 2.数字零在数据中具有双重作用: 1.作普通数字用:如 0.5180 4位有效数字5.18010-1 2.作定位用:如 0.0518 3位有效数字 5.1810-2 • 3.改变单位,不改变有效数字的位数 • 如: 24.01mL 24.0110-3 L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 加减运算 • 结果的位数取决于绝对误差最大(即小数点 后位数最少的数据)的数据的位数 • 例: 0.0121 绝对误差:0.0001 • 25.64 0.01 • 1.057 0.001 • 26.7091 • 26.71
分度吸管使用注意事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