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不良反应概念

中药不良反应概念


2020/7/29
15
过敏反应的分型
▪ 速发型过敏反应
➢ Ⅰ型: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 肿、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等。
➢ Ⅱ型:也称细胞毒型变态反应,如溶血性贫血、 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
➢ Ⅲ型:也称免疫复合物过敏反应,如血清病综 合征、药物热、过敏性脉管炎等。
中药不良反应
冯亭亭 ddf1227@
1956-1961年,欧美等国使用“反应停”治疗妊娠反应导致海豹样畸胎 1万多例,死亡5000多人。
2020/7/29
3
主要内容
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分类 中药不良反应的机理、因素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防治 常见中药不良反应介绍
2020/7/29
▪ 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治疗后果成 为继发反应。
▪ 不是药物本身的效应,而是药物主要作用 的间接结果。
➢ 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由于体内对药物敏感 的细菌被杀灭,而一些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抗药性的细菌趁机大量繁殖,引起二重感染或 菌群失调。
2020/7/29
19
8、依赖性
(dependence):
➢ 临床表现为皮疹、血管水肿、休克、哮喘等;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不良反应,而且其发生
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2020/7/29
13
药物过敏引起的皮疹
全身过敏性皮疹
2020/7/29
注射部位皮疹
口唇部药疹
14
过敏反应的特点
▪ 往往与用药剂量大小无关; ▪ 一般只在用药者中的少数人身上出现; ▪ 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 ▪ 有一定的潜伏期; ▪ 有时皮试会出现假阴性; ▪ 可发生交叉或不完全交叉过敏反应; ▪ 某些疾病可使药物对机体的致敏性增加。
▪ 致突变:是指药物引起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及 其中的DNA的构成和排列顺序发生变化,进而 使某些器官在形态、功能上发生病变。
2020/7/29
10
3、后遗效应
(residual effect) ▪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有效浓度以下,残留药物引
起的生物效应称后遗效应。
▪ 后遗效应长短不一。
➢ 如服用巴比妥次日清晨的宿醉现象,长期应用肾上腺皮 质激素类药物引起肾上腺皮质的萎缩和肾上腺功能减退 等。
2020/7/29
12
5、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
(allergy or hypersensitive reaction )
▪ 一部分病人在接触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 种药物产生致敏,当再次使用这类药物可 发生异常免疫反应,称为变态反应,亦称 过敏反应。
➢ 有些药物如某些生物制品,本身可以是完全抗 原。有些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或者其杂质,在人 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才能变成完全抗原。
2020/7/29
11
4、停药反应
(withdrawal reaction )
▪ 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导致病情或临床症 状加重,称为停药反应,也称反跳 (rebound reaction)。
➢ 如停用抗高血压药出现血压反跳以及心悸、 出汗等症状;
➢ 停用巴比妥类药物出现不安、精神错乱,惊 厥等症状。
▪ 因用药使机体对药物在精神及身体上产生 依赖性的现象,表现出一种强迫性的要连 续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称为药 物依赖性。
➢ 药物的依赖性分为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
9 耐受性
2020/7/29
20
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程序及时限
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省卫生主管部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 及时
▪ 因剂量过大或药物蓄积而发生的毒性反应。 ▪ 特点:通常是可预知的。
2020/7/29
7
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与“三致”作用
▪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在短期内出现的毒性作用。 ▪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因长期用药后逐渐产生
的毒性作用。 ▪ “三致”作用:也称特殊毒性。
4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
▪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 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 害反应,即为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 (Adverse drug reactions)。
2020/7/29
5
1、副作用或副反应
(side effect or side reaction )
2020/7/29
16
过敏反应的分型
▪ 迟发型过敏反应
➢ 也称Ⅳ型过敏反应:是由于致敏的 T淋巴细胞 与相应的抗原结合而引起,如过敏性皮炎等, 一般要经过48~72小时或更长时间后才出现, 发病过程中没有抗体或补体的参与,多数没 有个体差异。
2020/7/29
17
6、特异质反应
▪ 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病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 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称特异质反应。
▪ 产生的原因:因病人存在遗传缺陷,大多是由于 机体缺乏某种酶,使药物在体后易发生多发 性神经炎,服用肼屈嗪后易出现全身性红斑狼 疮综合征。
➢ 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服用磺胺 后可致溶血。
2020/7/29
18
7、继发反应
(secondary effect):
▪ 主要指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治 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副作用。
▪ 产生的原因:由于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广泛 而引起。
▪ 特点:是其固有的、可逆的、可预知的,相对 的,可通过合并用药避免或减轻。
2020/7/29
6
2、毒性作用或毒性反应
(toxic effect or toxic reaction )
致畸胎(teratogenesis) 致癌(carcinogenesis) 致突变(mutagenesis)作用
2020/7/29
8
致畸胎
某些药物经孕妇服用后能引起婴儿的先天性畸形
2020/7/29
9
致癌、致突变
▪ 致癌:有些药物长期服用以后,能引起机体某 些器官、组织、细胞的过度增殖,形成良性或 恶性肿瘤。
国家ADR中心 3天
省ADR中心
确认
15天,死亡病例及时报告
2020/7/29
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个人
21
我国ADR因果关系分析评价标准
根据对以下5个问题的回答: 1、用药与ADR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 2、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 3、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是否消失或减轻? 4、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5、反应是否可用并用药物的作用、病人病情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