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山山体公园调研报告

南山山体公园调研报告

南山公园调研报告一、公园概况南山公园位于九江轻机厂对面的十里老飞机场,南至南山路,北至昌九高速,西至十里大道,东至欣荣路。

公园以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命名,据说总投资3.5亿。

公园东至欣荣路,西至十里大道,南至南山路,北至昌九高速,用地面积1330亩。

公园分为广场部分和山体公园部分,其中,山体公园面积约700亩,山下市民广场面积约130亩,其他用地面积500亩。

而我们主要是呈现山体公园部分的调研介绍。

公园设计紧扣山水田园特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将园林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重点打造集行政、休闲、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主题公园。

二、公园设计分析南山公园项目是我市实施“强工兴城”战略的一重大德政工程。

公园建成后,将结束十里乃至整个城区西南片区无大型城市公园的历史,大大提升九江的人居环境和宜居指数,进一步彰显城市特色和个性,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繁荣城市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突出优点:1、紧扣山水田园特色,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南山公园的名称源起于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包涵了深厚的人文气息,而南山公园十字形的布局,更彰显出现代与自然的融合。

与南山公园紧紧相依的是五柳湖,由于陶渊明非常喜欢柳树,并自称五柳先生,所以五柳湖因此得名,这着实体现了既南山公园特有的人文底蕴,也体现了南山公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2、相地合宜,因地制宜。

南山用地西临十里大道,东至螺丝山东侧山体,北临规划道路(赣北商城),南至规划道路。

公园建设共分三个区,即东南侧的螺丝山山体保护区及昌九高速公路南、北两个功能区。

其中:⑴螺丝山山体保护区:强化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保留原有的山体植被,配套相应设施,完善旅游、体闲、健身、观赏及烈士纪念的功能。

⑵北区:位于高速公路以北,完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市民集会广场、商贸购物街区及部分行政办公设施等。

(此区不在我们调研范围)⑶南区:位于高速公路以南,规划设计与螺丝山一道,结合现有地形,完善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并形成与北区的“功能互补、景观衔接、空间统一、天人合一”的整体形象,同时强化日景与夜景的变化,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统一,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融合。

3、彰显功能、生态、宜人设计原则。

南山公园整体由城市客厅、南山山体公园以及五柳湖公园三部分组成。

且处处都体现景观艺术设计原则。

⑴体公园入口区设计独特,引人注目:山体公园主入口包括广场及绿化、山体公园大门、山体公园主入口广场文化墙三项内容。

大门高17.8米,长41米,用大理石堆砌而成,且石上附有祥云雕刻,凸显复古、雄伟、大气、祥和之感。

主入口鲜花簇拥,两侧文化墙,刻有对九江产生重要影响的名人陶渊明、周敦颐的著名诗句。

拱桥、溪水、绿草交相辉映,绘织了一幅江南古城“小桥流水”的画卷。

⑵园内众多景观体现其特有的设计理念:a、入口处的石桥桥面设计以道痕代替了阶梯。

既防滑,又便于管理,体现了人本主义原则。

b、两侧的跌水,使文化墙、拱桥和溪水景观形成了一个小系统。

水声也激起人们愉悦之感,似乎可以用耳朵欣赏,并融入其中。

c、一旁的草坪休憩地有动物石雕座、复古石凳与石桌。

这些山羊雕座吸引众多小孩玩耍,娱乐性强。

d、从山脚望山顶,亭子若隐若现,欲露而先藏,欲显而先隐。

给游客以一种想一睹庐山真面目的欲望,增加了爬阶梯的动力。

e、不管是南山山体公园还是五柳湖公园,路灯设计造型不同,但颜色都是黑白主打,体现了现代性与统一性。

f、五柳湖公园的湖中汀步横跨湖面,并配有跌水设计,涉水汀步穿插,活跃了空间,体现了设计的独到以及缩短了人与水的距离,使人的亲水行为得到了体验。

g、栈道曲折且栈道处扶手涂有油漆,不仅与周围景观相得益彰,而且降低了木头的粗糙程度,能够有效的保护游客。

h、五柳湖从南向北,依次落差,层次十分明显。

⑶公园植被众多,配有原始山体植被,成为天然氧吧:南山山体公园原为螺丝山,山上植被丰富,且被保留下来,使得原始山林体系依旧呈现,实为难得。

并有樱花园、樱桃园、梅园等大片园林,使得美学原则体现得淋淋尽致,每个季节都有对应的花季,达到了“万绿从中一点红”的效果,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消除疲劳,强身健体,还能为园中增添色彩与活力。

⑷基础设施设计宜人性:a、导向系统:园中指示牌、道路指示牌均齐全,减少初来游客的困惑。

b、垃圾箱:其造型、尺度以及所处的位置都较为恰当,发挥了其用途,方便了游客。

c、公共厕所:公共厕所的位置避免了其在园中过分突出,减少了没必要的装饰,体现了适用、方便、经济、卫生等原则。

d、灯光:园中有路灯、地灯、草坪灯等,不仅具有照明效果,更令夜晚的南山公园在灯光的装饰下,呈现另一番别样的景致。

4、富有人文底蕴的南山公园,成为了市民休闲好场所。

九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需要更多的建筑来承载千百年的优秀文化。

公园取名南山,紧扣山水田园特色,很好地弘扬了九江的历史文化,并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色彩。

现在,许多市民在此结伴休憩,欣赏公园美景,并在山体公园大门前拍照合影。

昔日的荒地,如今的南山公园,俨然成为了人们休憩休闲的好场所。

存在不足:1、园中有些景观设计得不太合理:⑴主入口两侧文化墙下的水池,管理者或游人无法接近,使得管理维护或观赏不方便,且实木地板保留时间不长,为维护增添了麻烦。

⑵园内空间尺度过大,边缘区域少,使游客缺少私密空间,也不能满足人们的安全心理要求。

⑶南山山顶的亭子设计整体张力很小,不大气,给人别扭感觉。

⑷从南山到五柳湖途中的道路缘线单调,无装饰景物,显得小道单一,无吸引力。

⑸汀步距离的设计没有与人们正常行走的步伐距离相配合,给人已不适应感觉。

⑹栈道设计过于僵硬,无柔和感;且湖沿岸设计不自然,太过于规整。

⑺垃圾箱颜色过于突兀,与周边景观配置不协调。

⑻五柳湖公园,整体设计让人感觉缺乏文化底蕴,设计理念不强,没有中心灵魂。

2、植物种植方面缺乏整体考虑:⑴在爬阶梯上南山山顶途中的花坛里,植物虽多,但植物物种单一,以致在冬天树木和草坪都枯黄,显得十分萧条。

⑵往南山公园向五柳湖公园道路途中两旁种有夹竹桃,而其茎、叶、花朵都有毒,它分泌出的乳白色汁液含有一种叫夹竹桃苷的有毒物质,误食会中毒。

所以在道路两旁种植夹竹桃是非常不理智的,对游客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

⑶沿路乔、灌、草植物自然混植,形成小群落,但部分边坡石土裸露,易形成山体滑坡。

⑷南山公园山体后的斜坡用水泥覆盖,虽然可以防山体滑坡,但是从五柳湖公园看上去,十分不美观,应用藤类植物覆盖。

⑸湖边景观植物过于单一,无灌木和四季花,使水分易蒸发且无点景之笔。

3、管理中的存在的缺陷:⑴无论是在南山公园入口旁的跌水景观,还是在五柳湖公园的跌水景观,在冬季由于水流管理问题,并没有跌水景观形成,让游客对公园感到失望,给公园带来负面印象。

⑵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力度,在五柳湖公园,不少游客在对湖里鱼儿在投食的同时,还往湖里投入了垃圾,使得本来就浑浊的湖更加雪上加霜。

⑶垃圾箱处处都见破损,且没有及时修复或装新,成为了公园中的败景。

五柳湖公园景观改造设计方案一、概况介绍:五柳湖公园名字的来源是因为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因其家房前植物有五株形态素雅,婀娜多姿的柳树,对它们喜爱倍至,故自号为五柳先生。

一方面体现了陶渊明朴实无华心态,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其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深深爱恋。

所以我们把此美好的湖光山色命名为五柳湖,体现了南山公园具有的人文底蕴。

五柳湖与南山公园是一个紧紧相依的区域,五柳湖设计充分突出了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

湖内有桃源亭、五柳广场、漫花草坡、芦苇水苑等近20余个景点。

如果南山公园的雄壮、气势可以比作一位正在镇守九江西南城区的将领,那么紧挨着的五柳湖公园,以其委婉但不失风度的性情,正是他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女人。

公园设计遵循了“动静相生,天地人和”的设计理念,采用了空间流动的设计手法,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通过巧妙构思,精心布局,使整个公园融于自然,寓于文化,营造出了一个特色鲜明、层次丰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公园。

二、存在主要问题:1、汀步距离设计不合理,不适应正常人的步伐。

2、栈道节点处弯曲过于僵硬,没有柔和感。

3、湖岸边植被单一,没有参差感,颜色变化几乎没有;且湖岸线过于规整、生硬,不自然。

4、湖面缺少景观,显得异常平静,像一潭死水。

5、园内整体无点睛之处,欠缺文化特色,主题突出不明确。

三、方案改造依据:方案改造在充分尊重现有条件的前提下,深刻解剖原有的设计理念,并围绕这些理念展开改造工作,改善原有设计中的不足,强化原有设计中的亮点,使原有理念能够更加高效,适宜地服务于使用者。

但由于五柳湖存在的问题众多,所以我们打算从五柳湖整体进行改造。

然而我们改造的重点出发点和依据如下:1、五柳湖公园整体缺乏灵魂,无点睛之笔,且主题不突出等问题。

2、公园设计遵循了“动静相生,天地人和”的设计理念,采用了空间流动的设计手法,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3、城市公共空间开放设计评价体系。

四、五柳湖公园改造分析:改造前园内违背了评价体系中的以下几点:一级评价体系:1三级评价体系:2、6、14具体表现在:1、主题不鲜明2、湖岸线没有曲线感3、有些景观设计不合理4、绿化配置没有整体统一,缺乏色彩,冬季景观单一从我们对五柳湖公园的调查来看它没有一个灵魂,虽名为五柳湖,但只是因湖旁边种植了柳树而得的,然而五柳先生笔下的五柳湖位于桃花山和桃源山毗邻之处。

湖岸迂回,周可行车。

湖垂翠柳,波映红桃,二桥飞越,一亭独秀。

湖中有田田莲叶,亭亭荷花,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而五柳湖公园却给不了我们这样的感觉。

为此我们组认为可以做如下改进:1、针对五柳湖公园缺乏文化主题,没有实在的灵魂。

为此,我们可以在五柳湖中心塑一陶渊明的雕像,因为雕塑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用立体造型的语言展示,可直接反应主题。

在外围布置一个圆形的大面积的小喷泉景观;或者在外围处种植季节花,每个季节都有花季,给人们一种置身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并有小道通向湖中心,能让人们在受到文化熏陶的同时,亲自体验游玩的乐趣。

2、湖岸线过于规整,不自然,与设计理念相背离。

适当增加湖岸曲线和变化度,是人产生一种“曲径通幽”的意境。

并在湖岸边铺设观景石,使之成为一个天然亲水台阶。

但为了安全起见,湖水岸边深度不应超过0.5m。

3、五柳湖虽分几层,有层次感,但整体让人感觉很相似,没有重点突出的地方。

考虑到五柳湖本来的形状即至南向北延伸,然后我们要又已经在下游塑了陶渊明雕像,所以上游的设计可以以自然环境的装饰主打,将上游和下游设计成不同风格,就是自然和文化的结合,使自然融于文化中,文化倘佯在自然里,体现了设计的最初理念。

4、只注重栈道的线性规划,而忽视栈道节点处的处理,使得栈道整体显得僵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