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A.辩证法思想
B.唯物主义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
A.社会性
B.历史性
C.系统性
D.实践性
4.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运动的()
A.必要准备
B.外在表现
C.一种特殊状态
D.一种必然结果
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A.客观性
B.无限性
C.方向性
D.一维性
6.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A.主观反映
B.歪曲反映
C.虚幻反映
D.正确反映
7.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认为()
A.世界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主观精神
C.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
D.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客观精神
8.“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辩证法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A.同一性
B.普遍性
C.绝对性
D.客观性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11.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A.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
A.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C.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D.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3.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14.概念、判断、推理是()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5.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不同于理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A.形象性
B.间接性
C.全面性
D.主观性
1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B.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C.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
D.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7.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
D.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1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19.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
A.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
B.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C.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D.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2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是()
A.阶级性
B.继承性
C.社会性
D.主观性
2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
A.维护社会安定的机关
B.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机关
C.阶级压迫的机关
D.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
22.在经济社会形态的范围内,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它们是()
A.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划分法
B.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划分法
C.进步社会和落后社会划分法
D.五种社会形态和三种社会
形态划分法
23.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
24.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之间()
A.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C.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D.社会分工中的不同角色
25.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争取民主自由问题
B.争取人类解放问题
C.争取公平正义问题
D.夺取国家政权问题
26.从本质上看,科学是()
A.知识的理论体系
B.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反映
C.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
D.一切知识的总汇
27.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就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这是因为()
A.杰出人物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
B.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C.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D.杰出人物既有功绩又有错误
2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B.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29.从总趋势上看,人类历史发展是()
A. 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B. 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有时前进、有时倒退的过程
D.有时进步、有时落后的过程
30.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
A.从现实的人出发
B.从抽象的人出发
C.从经济的人出发
D.从政治的人出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
A.控制论
B.细胞学说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生物进化论
E.信息论
32.运动的基本形式有()
A.机械运动
B.物理运动
C.化学运动
D.生命运动
E.社会运动
33.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A.量体裁衣
B.对症下药
C.声东击西
D.因地制宜
E.因材施教
34.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可能导致()
A.激变论
B.庸俗进化论
C.机械决定论
D.庸俗唯物论
E.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3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A.实践不断满足人们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B.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E.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3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这是因为()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C.生产方式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37.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表现为()
A.它决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B.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C.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E.它决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38.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有()
A.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E.现代社会
3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我国当前的改革的性质和特点的有()
A.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我国的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
C.我国改革力量的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
D.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进行的
E.我国的改革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的
40.下列各项属于衡量社会进步标准的有()
A.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B.先进的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生产关系
C.一种经济体制代替另一种经济体制
D.一种政治制度演变为另一种政治制度
E.良好的道德风尚代替腐朽的道德风尚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
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生产力的含义以及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
(7分)
42.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
基本矛盾?(7分)
43.简述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6分)
44.简述个人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
(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
每小题12分,共24分)
45.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理,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12分)
46.用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12分)
47.试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
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