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材料强韧化设计的总结与实例

第三章 材料强韧化设计的总结与实例


约作用。
(2)涂层硬质合金
在 韧 性 较 好 的 硬 质 合 金 基 体 上 , 通 过 CVD( 化 学 气 相 沉 积 ) 、 PVD(物理气相沉积)、HVOF(High Velocity Oxy Fuel Thermal Spraying)
等方法涂覆一层很薄的耐磨金属化合物,可使基体的强韧性与涂层的
性,以检验计算模型并对计算模型进行修正; 二是对复合材料的强度与韧性进行测试与评价。总之,在强韧指 标需求、损伤模式分析、材料微结构优化匹配、工艺参数控制之间可 以形成对强韧化设计原理和实验室实现的闭环体系,如下图所示。
3.2 材料界面增韧的力学机理及其强韧化设计:
1. 界面设计:
界面在工程材料中几乎无处不在:组合构件的搭接界面,复合材料 层合结构的层间界面,不同材料扩散连接形成的界面,多晶体材料中 不同晶粒之间的界面等。依不同的尺度划分,可将这些界面分别定义 为宏观界面,细观界面以及微观界面。然而,对于实际的材料系统, 往往不能严格区分不同层次界面的界限,它可以同时存在这些界面结 构,也可能只存在其中任何一种层次的界面。不同组分材料之间通过 物化或固化反应形成的界面,这样的界面往往不是一个单纯的几何面,
动控制;
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的基体经过钝化、精化处理后尺寸精度
较高,可满足自动化加工对换刀定位精度的要求。
上述特点决定了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特别适用于FMs、CI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自动化加工设备。但是,采用涂层方 法仍未能根本解决硬质合金基体材料韧性和抗冲击性较差的问 题。
(3)表面、整体热处理和循环热处理
m(微米级),超细晶粒硬质合金晶粒度可达0.5μm以下(亚微米、
纳米级)。超细晶粒硬质合金与成分相同的普通硬质合金相比, 硬度可提高2HRA以上,抗弯强度可提高600~800MPa。
常用的晶粒细化工艺方法主要有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
等离子体沉积法、机械合金化法等。等径侧向挤压法(ECAE)是一种
第三章 材料强韧化设计的总体思路与实例
3.1 复合材料的强韧化设计
复合材料的强韧化设计一般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复合材
料强韧化力学设计准则和模型的建立,然后是复合材料设计与 制备工艺技术研究,最后是复合材料强韧化力学性能试验。复 合材料强韧化设计准则和模型为材料设计提供手段与依据,在 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的基础上,按强韧化设计的要求设计与
在断开的裂纹面之间起到桥梁连接作用。桥接的晶须可对基质
产生使裂纹闭合的力,消耗外界载荷做功,从而提高材料韧性。
(2)晶须的选用及添加方式 目前常用的晶须材料主要有SiC、TiC、TiB2、Al2O3、MgO、氮化 硼、莫来石等。但研究重点应放在单晶SiC晶须材料上,这是由于SiC 本身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以及纤维状(针状)SiC粉末体较易获得。SiC 晶须的添加方式主要有两种:①外加晶须方式:将一定量的SiC粉末 加入以氧化物、氮化物等为基体的粉末材料中,通过制造加工获得晶 须增韧制品。这种方式目前使用较广泛。②合成晶须方式:将粉末基
界面的强韧化。界面断裂韧性曲线设计是通过材料对的匹配选择、
界面结合工艺和界面涂层技术来改变界面断裂韧性曲线,从而实现 相同裂尖混合度下更高的界面断裂韧性。
3.3 材料强韧化举例
3.3.1 硬质合金
硬质合金由Schroter于1926年首先发明。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 硬质合金刀具的硬度已达89~93HRA,在1000℃的高温下仍具有较 好的红硬性,其耐用度是高速钢刀具的几十倍。硬质合金是由WC、 TiC、TaC、NbC、VC等难熔金属碳化物以及作为粘结剂的铁族金属 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而成。与高速钢相比,它具有较高的硬度、耐 磨性和红硬性;与超硬材料相比,它具有较高的韧性。由于硬质合 金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因此在刀具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2 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发展思路
应用晶须增韧补强、纳米粉复合强化技术全面提高硬质合金 刀具材料的硬度、韧性等综合性能,是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研究 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晶须增韧补强技术
(1) 增韧机理
由于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断裂韧性欠佳,因此很难应用于一 些对刀具韧性要求较高的加工场合(如微型深孔钻削等)。解决 这一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使用晶须增韧补强技术。
料宏观性能与细微观结构的定量关联。
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图中第6项),包括:
(1) 组分设计(其物理化学相容性研究),
(2) 相材料表面处理,制备方法、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条件控制的 研究。
复合材料强韧化力学性能试验与评价(图中1第7项),其目的有两
个: 一是检验强韧化力学设计模型预报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可靠
(5)添加稀土元素
在硬质合金材料中添加少量钇等稀土元素,可有效提高材 料的韧性和抗弯强度,耐磨性亦有所改善。这是因为稀土元素 可强化硬质相和粘结相,净化晶界,并改善碳化物固溶体对粘 结相的润湿性。添加稀土元素的硬质合金最适合粗加工牌号,
亦可用于半精加工牌号。此外,该类硬质合金在矿山工具、顶
锤、拉丝模等硬质合金工具中亦有广阔应用前景。我国稀土资 源丰富,在硬质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的研究也具有较高水平。
加入硬质合金材料中的晶须能吸收裂纹扩展的能量,吸收
能量的大小则由晶须与基体的结合状态决定。晶须增韧机制主
要表现为:①晶须拔出增韧:晶须在外界负载作用下从基质中 拔出时,因界面摩擦而消耗掉一部分外界负载能量,从而达到 增韧目的,其增韧效果受晶须与界面滑动阻力的影响。晶须与 基体界面之间必须有足够的结合力,以使外界负载能有效传递
1 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研究现状
由于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耐磨性和强韧性不易兼顾,
这给硬质合金刀具的选用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为进
一步改善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综合切削性能,目前的
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细化晶粒
通过细化硬质相晶粒度、增大硬质相晶间表面积、增强晶
粒间结合力,可使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强度和耐磨性均得到提 高。当WC晶粒尺寸减小到亚微米以下时,材料的硬度、韧性、 强度、耐磨性等均可提高,达到完全致密化所需温度也可降低。 普通硬质合金晶粒度为3~5μm,细晶粒硬质合金晶粒度为1~1.5μ
多相材料的大多数断裂现象源于硬软相的界面;
复合材料中常见的分层和纤维拔出也是典型的界面断裂。 由于界面断裂成为多相材料的主要破坏模式,针对以韧性为主要
性能指标的先进结构材料,对材料界面进行研究并通过界面设计提高
材料断裂韧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强韧化设计
针对材料界面增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其一提高界面断裂韧性; 其二是实现最佳断裂路径。
面的断裂能还与外载相角密切相关,也可使界面的受力状态与外载
相匹配来提高材料界面的韧性。
根据材料界面增韧的力学机理,即可进行界面强韧化设计,对 确定的外载状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界面层结构特征设计; (2) 界面断裂韧性曲线设计; (3) 最佳断裂路径设计。 界面层结构设计是通过对材料界面过渡层的结构特征设计 ( 如界 面层厚度和界面层材料过渡函数 )来达到更高的裂尖混合度,以实现
类: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吸附、扩散、机械等作用,
而化学因素则主要是化学键结合。无论是物理因素还是化学因素, 都与形成界面的组分材料及其工艺条件有关。
工艺、界面以及材料宏观性能三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由于界面两侧材料的失配使连接界面产生应力应变集中,且界面 形成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留有连接的工艺性缺陷,使得界面往往成为 发生断裂的源泉:
坏单元技术模拟多相复合材料的破裂与界面损伤临界行为并定
量计算出其临界值;
(4) 复合材料的损伤、扩展与失效过程的模拟。指在应力 与断裂参量分析、损伤与失效准则研究的基础上,模拟复合材 料在外力、温度、电磁场等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变化的相应过
程,微缺陷的形核、长大、汇聚与扩展直至断裂的整个过程;
(5) 复合材料微结构优化设计。由于应力分析、损伤与失 效破坏准则都涉及材料组元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几何特性(如几 何尺寸、形貌、分布状态、体分率以及界面结合状态等),所 以可优化分析复合材料微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实现复合材
很有发展前途的晶粒细化工艺方法。该方法是将粉体置于模具中,并 沿某一与挤压方向不同(也不相反)的方向挤出,且挤压时的横截面积 不变。经过ECAE工艺加工的粉体晶粒可明显细化。 由于上述晶粒细化工艺方法仍不够成熟,因此在硬质合金烧结过 程中纳米晶粒容易疯长成粗大晶粒,而晶粒普遍长大将导致材料强度 下降,单个的粗大WC晶粒则常常是引起材料断裂的重要因素。另一 方面,细晶粒硬质合金的价格较为昂贵,对其推广应用也起到一定制
我们知道材料界面的细观结构参数与宏观断裂韧性之间存在相应
的关系,通过控制材料界面的细观结构参数来改变决定界面断裂破
坏性能的界面断裂能就显得十分必要。 界面断裂能实际上反映了界面的粘合功与偏折效应,可以通过工 艺过程改进界面的粘结状况来控制断裂能,例如改变组分材料的组 合,在组分材料表面涂层,控制界面形成时的工艺参数等。此外界
耐磨性相结合而提高硬质合金刀具的综合性能。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具 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热性,特别适合高速切削;由于其耐用度高、通 用性好,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自动化加工时可有效减少换刀次 数,提高加工效率;涂层硬质合金刀具抗月牙洼磨损能力强,刀具刃
形和槽形稳定,断屑效果及其它切削性能可靠,有利于加工过程的自
和断口形貌的显微组织观测,提出复合材料的损伤与失效机理,
提出复合材料增强与增韧的途径;
(2) 增强相、基体及其界面的损伤与失效准则研究 参数的选择与计算,破坏临界值的测量方法等; (3) 应力-应变分析、损伤与断裂参量计算 指以数值计算 (尤 包括控制
其是有限元 )为基础的复合材料细观计算力学分析,通过发展破
给晶须,但该结合力又不能太大,以便保持足够的拔出长度。
②裂纹偏转增韧:当裂纹尖端遇到弹性模量大于基质的第二相 时,裂纹将偏离原来的前进方向,沿两相界面或在基质内扩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