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5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1.5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民法 总论
第五节 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一章 民法概述
二、民法与经济法 (一)经济法的产生
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在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占据着统治地位。然而, 随着垄断、社会不平等和外部性等内生于自由竞 争市场却又是市场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产生, 人们认识到市场也会失灵。
第五节
民法与其它法律部门 的关系
一、民法与商法
在古罗马时期,商品交换十分频繁。从事交易的人们 渐渐需要一个共同遵守的交易规则来维护交易秩 序,保障商品流通。于是,商品交换的习惯产生, 进而,习惯发展为法。这就是民法的起源。
第五节 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一章 民法概述民法 源自论一、民法与商法商法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在公元11世纪,商人为保 护自己利益,成立了商人基尔特,采用通行的商事 惯例解决商人之间的纠纷。在当时,商人是一个 特权阶层。他们拥有普遍人所没有的一些商品交 易的权利。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商事惯例被长期 沿用,最终发展为商法。
第五节 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一章 民法概述
民法 总论
一、民法与商法
总的说来,商法是民事特别法,它和民法都是调整 平等主体之间民事关系的规范;对市场关系来说, 民法提供了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行为和民 事救济的一般规定,而商法提供各种商事组织和 商事交易的具体规则。前者以普遍性、稳定性和 原则性著称,后者以技术性、普遍性和灵活性而 见长。
第五节 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一章 民法概述
民法 总论
一、民法与商法
公司、保险、票据、破产等方面的立法相应得到了 重视和加强,但这些法律规范大多都是调整平等 主体之间的商品关系,因而可以视为我国民法的 组成部分。 我国民法作为调整社会商品经济活动的基本法,是 千千万万种商品关系的抽象化的法律现象,而调 整商品经济关系的商事法规不过是民法原则在具 体领域中的表现,是民法规范在某些经济活动中 的具体化。
另外,国际性是商法的天然属性,也是其调整的市 场交易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的显著特点;商法纳 入国内法后,忽视商法调整对象、调整方法的特 殊性,把商法与家庭人身财产关系搅混在一起,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其不合理性不明显, 但在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其不合 理性就暴露出来了
第五节 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关于民法和商法的关系,有如下两种学说:
民法 总论
第五节 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一章 民法概述
一、民法与商法 (一)民商合一
“民法有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之分。···在采民 商合一国家的民事单行法,在采民商分立国家的 商法,相对于作为普通法的民法典而言,属特别 法。我国采民商合一主义,现行民法通则相当于 民法典的普通法地位,而公司法、海商法、保险 法等均属特别法。”
第一章 民法概述
民法 总论
一、民法与商法
“不应该将一个具有国际性调整交易关系的法律部 门,沦为调整家庭关系的附庸。”
第五节 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一章 民法概述
民法 总论
一、民法与商法
法国学者费尔南· 布罗代尔
把并存于同一经济形态下的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简 单商品经济形象地比喻成经济的“高级齿轮”和 “低级齿轮”。 商法和民法共同调整商品经济关系,但二者在调整商 品经济关系的范围上各有侧重。民法反映了简单商 品经济的规律和要求,而商法则反映了高度发达的 商品经济的规律和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根本就 不存在民法吸收商法或商法吸收民法的问题。
第五节 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一章 民法概述
民法 总论
二、民法与经济法
个体极度扩张的积累打破了经济运行的平衡,进而 威胁到社会整体利益,这种情况反过来又制约了 个体效益的实现,以至于再也不能无视社会整体 利益的存在与重要性。
第五节 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一章 民法概述
民法 总论
二、民法与经济法
第五节 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一章 民法概述
民法 总论
民法 总论
第五节 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一章 民法概述
二、民法与经济法
可见,任何一个法律部门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 为了满足物质的生活关系的需要。 这样的法律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一种内在的生 长性。
第五节 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一章 民法概述
民法 总论
二、民法与经济法
正因为菜市场里的讨价还价和证券市场里的股票交 易是同时并存的,民法和商法就有其各自发挥作 用的空间。 私利既是导致时常高效率也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所以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样少不了商法和经济法的 平衡。
第五节 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一章 民法概述
民法 总论
一、民法与商法
商法保护的仍是商品交易者的利益。同民法相比,它 无非是以更复杂、更特殊的规则来实现其保护目 的。因此,大陆法系的主要国家一般认为商法系 民法的特别法,两者均以个人利益为保护重心,在 诸多方面有重合、交叉之处。
第五节 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一章 民法概述
民法 总论
一、民法与商法 (二)民商分立
反对把商法说成是民法的特别法。认为“商法是 民法特别法”的模式是一种过时的、陈旧的、 落后的模式。在简单商品经济下产生完善的立 法模式是不能适应当今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第五节 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一章 民法概述
民法 总论
一、民法与商法
国家开始转变自己守夜人的角色,对经济格局作出统 筹安排,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调控,对经济机制 的有害因素进行排除。以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为 内在价值的经济法在一战后得到迅速发展和完善。
第五节 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一章 民法概述
民法 总论
二、民法与经济法
在经济法中,政府干预的目的是社会对交易主体自 身按效率原则进行交易丧失信心而强化政府力量。 而商法中政府干预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商事主体自 身力量,最终还是为了靠市场进行资源配置而排 除政府公权力的任意介入。
第五节 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一章 民法概述
民法 总论
二、民法与经济法 (二)民法、商法与经济法
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发展的序列性: 古代奴隶社会时期,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罗马法 应运而生。 近代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商品经济得到突飞猛 进地发展,民法不适应需要,于是便产生了商法。 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于是又 产生了经济法。
民法 总论
第五节 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一章 民法概述
三、民法与劳动法
劳动法源自私法,又超越私法,其产生就是为了弥 补私法的缺陷,解决私法所带来了社会问题。 劳动法其社会法属性其本身就是管制和自治的融合, 其超越了 “私法自治、公法管制”原则,究其 内容而言,劳动合同中较多的体现了自治的内容, 而劳动基准中则更多的是国家的干预和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