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地下埋管

第四章 地下埋管

即施工期一次浇筑的流态砼的压力,其值决定 于混凝土一次浇筑的高度,其值为:
C H砼
二、埋管钢衬在外压下失稳的特征

临界压力:工程上钢衬达到屈服强度时的状 态称为失稳,相应的外界压力称为临界压力。 埋管与明钢管外压下失稳的重要区别:地下 埋管失稳受外围混凝土的限制。埋管钢衬的临
界压力与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初始缝隙值 直接有关。
r1 100K 0 E Pr 1
除公式不同 外,计算结果处 理同明钢管。
三、影响钢衬应力因素的分析 1、围岩的单位抗力系数K0。概念见教材
K0=Ed/100(1+μd)
Pr1 100K 0 100K 0 r1 / E
6、压力钢管结构设计 (1)初步拟定管壁厚度δ; (2)进行钢管外压稳定校核,确 定是否设置加劲环,并计算其尺寸; (3)进行强度校核。 7、校核镇墩的稳定及地基应力。
二、地下埋管的工作特点
与明管相比 (1)优点 ①布置灵活方便。 ②钢管与围岩共同承担内水压,减小钢衬δ。 ③运行安全。
第四章 地下埋管
4.1 地下埋管的特点及构造
地下埋管是埋藏于地层岩石之中的钢管,其为 水电站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压力管道。
一、地下埋管的性质
地下埋管的性质:钢衬与岩体之间用混凝土回 填后共同受力的组合结构。
小结:明钢管的设计步骤
1、线路选择。 2、供水方式选择。 3、管径确定。 4、管道布置及附件设计:镇墩、支墩、伸缩 节、进人孔、阀门。 5、水力计算 (1)恒定流:计算h损。 (2)非恒定流:计算水锤压力。
回填砼一般采用砼泵浇筑。
回填砼分层浇筑。当需加 快施工进度时,可在管内架设 临时支撑。
为振捣方便,砼浇筑可在 安装好几段钢管后交叉进行。
浇筑时需注意钢衬外围和刚性环附近振捣密实, 防止出现空洞,防止地下水浸入冲走水泥浆造成无 强度空洞。
(6)采用合适的原材料和级配、合理的输送、浇 筑和震捣工艺更为重要,以保证回填混凝土密实、 均匀并和围岩及钢衬密切贴合。
钢管就位以后需要在管外焊接作业的:两侧及 顶部至少留0.5m,底部至少留0.6m或更大。加劲环 距岩壁应至少留0.3m。
▓注:应尽量避免现场管外焊接,减少加劲环 ≥ 0.5m 高度,以节省开挖和回填混凝土量。
≥0.3m
≥0.6m
(4)钢衬一般在加工厂焊制成一定长度的管节, 运输到洞内用预埋的锚件固定,校正圆度,压缝整 平后,焊接安装环缝。 (5)钢衬与围岩之间回填的砼仅传递径向内压 力,故标号一般在150#-250#之间,且不低于150#(稍 低于C15)。
若施工处理较好,可取Δ0 =0.2mm。
r1
减小施工缝隙的措施:
A.浇筑砼的水化热消散后在低温时进行接缝灌 浆。 B.在砼浇筑时降低入仓温度和对钢衬进行冷却, 如喷洒冷水。
C.采用膨胀砼回填。此法有时可不进行接缝灌
浆。
D.采用预埋骨料压浆砼。
r1
②钢衬冷缩缝隙ΔS(温差缝隙):其值取决于 钢衬竣工时温度(无确切资料可用平均地温)与运行 时温度(最低水温)之差Δts。
(4)布置在地下水位低的岩层中,同时应避开地 下水压力和涌水量很大而又不易采取有效排水措施 的地段。 (5)地下埋管宜多采用联合供水。当同时要求开 挖几条隧洞时,隧洞间要有足够的间距。(>3D)
水 电 站 厂 房
压 力 管 道
水 轮 发 电 机 机 组
2、地下埋管的布置形式 ①竖井:常用于首部式开发的地下电站。
▓层状岩体是最典型的各向异性岩体,对这种岩 体内埋管的研究结果表明: E (1)钢衬应力的绝对值和它的不均匀性受管道 轴线与岩层相对位置的影响很大;钢衬应力最大值 发生在围岩变形模量最大的方向的位置。 (2)围岩两正交方向的变形模量值之比越大,钢 衬应力分布的不均匀程度也越大。 (3)围岩变形模量的绝对值越大,围岩各向异 性对钢衬应力的影响也大。 (4)混凝土衬圈的非均匀开裂对钢衬应力的不 均匀性有相当影响。
注,此式适用条件:
否则地下埋管壁厚按明管计
算。
四、非均质围岩中钢衬应力分析 ▓实际上任何地下埋管都非轴对称问题。因为 : (1) 围岩的性质和初始应力状态不可能是各向同 性的。 (2) 围岩孔口不是正圆。 (3) 施工缝隙不可能是均匀的而呈复杂的局部 分布状态。 (4) 回填的混凝土衬圈未必沿圆周均匀地径向 开裂。
埋管钢衬在外压下失稳的特征:
外压↑→钢衬屈曲→钢衬变形达到Δ0→外压继续 增加→钢衬发生更多波形的屈曲→钢衬应力值↑→ 钢衬应力达到材料屈服值→失稳。
两种失稳模式
(a) n个屈曲波
(b)三个半波
此形式较符 合实际情况, 较常见
钢衬的屈曲失稳形式可以是整体的或局部的
三、光面钢衬临界压力计算
1、阿氏公式(Amstutz) 我国钢管设计规范推荐阿氏公式作为主要计算 公式,对于光面管,阿氏公式为: 临界压力公式:
①顶拱回填灌浆:平洞、斜井,在砼浇筑14天 后进行。 ②基岩固结灌浆可视具体条件选用。 灌浆过程中应严密监视,防止钢衬失稳事故; 灌浆后全部灌浆孔均必须严密封堵,以防运行时内 水外渗,造成事故。固结灌浆应在回填灌浆7-14天 之后进行。 ③接缝灌浆:钢衬与砼、砼与围岩之间进行, 且宜在气温最低的季节施工,以减少缝隙值。于固 结灌浆14天后进行。
1 ( pr K01 s1 ) /( 1000 K01r1 / E) 1 1000
s1 (1 ) s ts1r1
2、抗上抬方法 当α>60°,可用考虑围岩摩擦力的侧推平衡原 则分析围岩水平覆盖厚度的要求。一般f<1,故水 平覆盖厚度应大于垂直覆盖厚度。
3、数值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流线元及 DDA等分析方法。 方便快捷,但参数的选取比较麻烦,程序本身 有待进一步改进。
Pcr r1 ( s 0 N ) r1 1 0.35 E
N
(1) (2)
r1 N E r N 1 12 E 1
2
3/ 2
r1 r1 s 0 N 3.46 (s 0 N ) 1 0.45 E
应该尽量改善围岩的质量,提高其弹性模量, 途径为固结灌浆。是否需要需论证 Ed与μd可由试验得出, 无论是室内还是现场 试验都应注意试验结 果的局限性。
r1
2、初始缝隙Δ。对应力影响大,但不易确定。
Pr1 100K 0 100K 0 r1 / E
①施工缝隙Δ0:砼浇筑或接缝灌浆完工后,温 度恢复正常时,钢衬与砼衬圈及砼与围岩间的间隙 总和。由砼的收缩和施工质量不良造成。
②斜井:适用于地面和地下厂房。
③平洞:作为过渡段使用。
四、地下埋管的施工要求
地下埋管施工过程:开挖岩洞(清理石渣、支 护等)→安装钢管→回填砼→各种灌浆(回填灌浆、 固结灌浆、接缝灌浆)。
(1)洞井开挖可以用不同方法。
先开挖导洞,后扩大导洞断面,开挖方向如前。 尽量采用光面、预裂爆破或掘进机开挖,保持 圆形孔口,减少爆破松动影响。 开挖过程中包括:放线、打眼、装药、放炮、 排烟、清除危岩、喷锚支护等。
(2)施工时应合理地选择水平施工支洞的高程及 平面位置,以利出渣、钢衬的运输安装和回填砼, 并考虑作为永久性排水洞和观测洞的可能。
TBM掘进机工作过各示意图
TBM刀盘部分 全长100多米,钻头 直径8米多,隧洞的衬砌, 支护可一气呵成 。
(3)钢管管壁与围岩之间的径向净空尺寸视施工 方法和结构布置而定。
(2)缺点
①施工安装工序多,工 艺要求高,施工条件较差。 ②外压稳定问题突出。
下弯段钢管底部隆起
锚环焊缝开裂
三、布置 1、布置要求 (1) 线路应尽量选择在地形、地质条件优越地区, 并与调压室和厂房有良好的总体布置。 (2)应布置在坚固、完整、覆盖层厚的岩体中。
(3)管轴线尽量与岩层构造面垂直。
其为非定值,冬季最大。 ΔS=αsΔtsr1(1+μ) r1
③围岩冷缩缝隙ΔR :管道投入运行后,水温低 于围岩原始温度,围岩降温冷缩形成的缝隙。
R d t R r1R
R d t R r1R
围岩破碎区相对 半径影响系数
围岩破碎区外半径r4取值:坚硬完整岩石可取隧 洞内半径,破碎软弱岩石可取7倍钢管内半径。
R d t R r1R
④围岩塑性压缩缝隙 Δp:岩体的残余变形。
r1
一般可用适当降低K0值的方法加以考虑。
计算时初始缝隙Δ的取值 :
Δ= Δ0+ ΔS + ΔR=(3~5) × 10-4r1。
r1 100K 0 E Pr 1
回填砼的缺陷会引起钢衬的局部弯曲,特别不 利,甚至不如明管。所以这些缺陷常常是造成地下 埋管事故的重要原因。 (7)采用预埋骨料压浆砼和微膨胀水泥等,常可 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且可将砼浇筑和回填灌浆的工 艺结合为一,并对钢衬起一定预压作用。 采用竖井和较陡的斜井,利于回填砼的质量。
(8)灌浆分回填灌浆、接缝灌浆和固结灌浆。
五、围岩承载能力 实质:即为确定钢管外岩石覆盖层厚度。 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埋管顶部基岩净厚度Hd不小于管道砼
衬圈外直径三倍,即:
Hd≥6r3
工程上应用较多,
但不合理,势必被淘汰。
2、抗上抬方法
q ( pr 1 1 ) / r 3
q ( pr 1 1 ) / r 3
Pcr
r1 ( s 0 N ) r1 1 0.35 E
3/ 2
N
(1)
(2)
r1 N E r N 1 12 E 1
Pc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