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井下测量工操作规程

井下测量工操作规程

井下测量工操作规程
一、开工前准备
1、接收任务,明确工作要求。

认真检查、复核设计图纸。

2、抄录起始数据和放线数据,有关数据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3、根据工作需要支领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钢尺、棱镜等测量工具,检查仪器工具是否完好并登记台账。

4、正确携带测量仪器,防止仪器跌落、震动。

路上注意来往车辆、防止滑倒,确保人身和仪器安全。

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井下经纬仪观测方法
1、在已知测站上将仪器严格整平,对中。

风速过大,对中困难的地段,可采用镜上光学对中,或采用挡风措施以确保对中精度。

2、照准后视目标,安置水平度盘的读数略大于0度。

3、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照准前视目标,读取度盘读数。

4、纵转望远镜照准后视目标,读取度盘读数。

5、逆时针旋转照准部照准前视目标,读取度盘读数。

(二)基本控制导线边长丈量方法
1、钢尺两端各有一人拉尺,精确对准测点,通过信号联络后,由两司尺员精确读数;每尺段应以不同起点读数三次,读至毫米,长度互差应不大于3毫米。

2、分段丈量时最小尺段不得小于10米,定线偏差应小于5厘米。

3、对钢尺施以比长时的拉力,悬空丈量或托平丈量,并测记温度。

4、丈量时钢尺不得扭曲或触及障碍物。

5、边长必须往返测量,丈量结果加入各项改正数的水平边长互差不得大于边长的1/6000。

6、在边长小于15m或倾角在15度以上的倾斜巷道中丈量边长时,往返水平边长的允许互差可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边长的1/4000。

(三)一般导线边长丈量方法
1、钢尺两端各有一人拉尺,精确对准测点,通过信号联络后,由两司尺员精确读数;
2、可凭经验拉力,不测记温度,采用往返测量或错动尺位(1米以上)的方法丈量两次,其互差均不得大于边长的1/2000。

(四)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1、当倾角大于6度时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可与导线测量同时进行。

2、观测两点间的倾角,正倒镜观测,并往返观测。

量取仪器高和觇标高,量至毫米,并量注测点至底板高度。

3、仪器高和觇标高两次丈量的互差不得大于4mm,取其平均值作为丈量结果。

(五)水准测量方法
将水准仪置于前后视中间,采用两次仪器高观测,其操作程序如下:
1、用圆水准仪将仪器粗略整平,前后标尺距离大致相等。

2、将望远镜照准后视标尺,旋转倾斜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两端影像精密重合,用中丝读取后视标尺读数。

3、照准前视标尺,转动倾斜螺旋使气泡精密居中,用中丝读取前视标尺读数。

4、变换仪器高,依上述步骤重新进行操作。

变换仪器高不少于10厘米。

5、立尺员应检查水准尺完好状况,对于塔尺应检查接头是否准确可靠。

立尺时一定注意将尺立直,不倾不倒,保持标尺气泡居中。

6、水准点应统一编号,并在水准点位附近挂牌明示、写清点号
(六)全站仪导线测量方法
1、在测站上安置全站仪,应严格对中整平,精确对中,前后视反射棱镜,反射镜面与测线要近似垂直
2、把电池盒底部的导块插入装电池的导孔,按电池盒的顶部直至听到响声,合上持续电池盒的解锁钮盖,开机,顺时针旋转照准部3周,键盘显示基本测量模式。

3、转换至经纬仪模式,照准后视目标,键入水平角或置0,其水平角观测操作同经纬仪操作相同。

4、转换至测距模式,选择所需的斜距(Sdist),平距(Hdist),高差(Vdist)。

5、锁定水平角,照准后视目标,解锁,转至设计方位给线。

6、施工测量放线按有关规定要求采用两个镜位标定,取其平均位置,严禁用一个镜位标定。

7、关机,打开电池解锁钮盖,向下按解锁钮,取出电池,将仪器装箱。

(七)记录方法
1、记录员在记录过程中,要认真细致,精力集中,采用复述方法记录,合理地进行重测、补测,确保记录,计算正确无误。

检验项目均符合规范的要求后方可迁站。

2、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用铅笔记录在规定格式的手薄中,严禁凭记忆补记。

外业手薄中每一页都必须编号,不准撕毁手薄中的记录纸。

3、手薄中一切数字要记载正确、清楚、整齐。

凡更正错误,均应将错字整齐划去,在其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禁止涂改、擦改、转抄,对超限划去的成果,需注明原因和重测结果的页数。

距离测量和水准观测中,厘米以下数值不得更改,米和分米确属读错、记错可在现场更改,但在同一测站、同一距离、同一高差的往返或两次测量的相关数字不得连环更改。

4、对原始观测数据更改的规定:水平角和垂直角的观测,其秒值不得做任何更改,秒值读错,记错,可在现场更正。

但同一方向两个镜位不得同时更改一常数。

垂直角观测中“分”的读数各测回不得连续更改同一数字。

(八)内业计算方法
1、检查、整理原始记录本,重新计算各项观测值。

要两人以上对算,超过限差的原始记录要补测。

2、计算:先将起算数据、观测值抄录在计算本上,进行导线、水准计算,要两人以上对算。

抄录的所有数据注明资料来源,计算、对算或检查者应在计算资料上签字。

3、闭合差计算;计算闭合差,绘出草图。

4、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计算机程序必须经过验证,可靠后方可使用,并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或其他有关规程的要求。

所有的计算过程的检验结果都要妥善保管。

用于计算机的观测数据和计算机成果等都必须备份,同时进入数据库。

三、质量标准
(一)导线测量质量标准
1、永久导线点应设在碹顶上或巷道顶底板的稳定岩石中,临时点可设在顶板岩石或牢固的棚梁上。

2、导线点要统一编号,并在导线点位附近挂牌明示、写清点号,丈量点到两帮距离并做好记录。

3、基本控制导线一般应每隔300-500m延长一次,采区控制导线应随巷道掘
进每30-150m延长一次。

4、在延长经纬仪导线前,必须对上次测量的最后一个水平角和边长进行检查测量。

两次观测水平角的不符值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7″导线 20″
15″导线 40″
(二)水准测量质量标准
1、高程点应设在巷道顶底板或两帮的稳定岩石中、碹体上或井下永久固定设备的基础上
2、高程点一般应没隔300-500m设置一组,每组至少由三个高程点组成,两高程点间距离以30-80m为宜。

3、井下每组水准点间高差应采用往返测量的方法确定,往返测量高差的较差不应大于±50mm√R(R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

如条件允许,可布设成水准环线,其闭合差不应大于±50mm√L(L为水准环线的总长度,以km 为单位)。

4、相邻两点间的高差,用两次仪器高(或其它方法)观测,其互差不大于5mm时,取平均值作为观测结果。

(三)中腰线标定质量标准
中腰线标定严格按煤矿测量规程规定及时进行标定,在变坡等特殊情况时,巷道中腰线点随生产施工需要而进行标定
1、主要巷道中线应用经纬仪标定,采区次要巷道中线也可用罗盘仪等标定。

2、主要运输巷道腰线应用水准仪、经纬仪或连通水准器标定,次要巷道腰线也可用悬挂半圆仪等标定。

急倾斜巷道腰线应尽量用矿用经纬仪标定,短距离内也可用悬挂半圆仪等标定。

3、巷道开口时必须对作为起算数据的上一级导线(点)进行检测。

4、新开口的巷道中腰线,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用经纬仪或罗盘仪等标定,掘进到4-8m时,应检查或重新标定中腰线。

5、中线点应成组设置。

腰线点可成组设置也可每30-40m 设置一个,但须在帮上画出腰线,腰线距巷道底板(轨面)的高度在同一矿井中宜为定值。

6、成组设置中、腰线点时,每组均不得少于三个(对),点间距离以不小于2m为宜。

7、最前面的一个中、腰线点至掘进工作面的距离,炮掘巷道一般应不超过
30-40m,机掘巷道一般应不超过100m,在延设中、腰线点过程中,对所使用的和新设的中、腰线点均须进行检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