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狂犬病培训教材(中国CDC)
狂犬病培训教材(中国CDC)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狂犬病病毒的理化特性
• 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乙醇、甲醛、碘制剂以及 季胺类化合物、酸(PH 4以下),碱(PH 10以上)敏感,容易 被杀灭;
• 对日光、紫外线和热敏感,病毒悬液经56℃ 30~60分钟或100℃ 2分钟即失去活力,因此也易被巴氏消毒法消毒;
3.2 临床症状 3.2.1 愈合的咬伤伤口或周围感觉异常、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 出现兴奋、烦躁、恐惧,对外界刺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
3.2.2 “恐水”症状,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多汗、心律快、 血压增高),继而肌肉瘫痪或颅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齐)。
3.3 实验室检查 3.3.1 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抗原: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角膜 印片、皮肤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或用RT-PCR 方法检测狂犬病毒核酸阳性 。
牛 绵羊 山羊
人人类 人类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狂犬病的易感人群和分布特征
•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 人群普遍易感
• 发病人群中不同性别、 年龄、职业的差异系因 接触犬机会的多少所致
病例数
2 0 0 0 ~2 0 0 3 年狂犬病不同性别、年龄流行趋势
急性发作期
持续数天
两种类型
脑炎型(狂躁型) 狂犬病, 约80%
情绪波动 (激动/抑郁, 攻击性) 恐惧发作 (恐水 恐光 恐风) 自主功能障碍 (瞳孔散大)
瘫痪
麻痹型(哑型) 狂犬病, 约20%
格林-巴利综合症 (伴发热) 完全瘫痪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置,所以容易被忽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狂犬病病原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结构
• 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狂犬病的传播
动物狂犬病 1- 野生动物 2- 家畜动物
人类狂犬病
野生食肉动 物
狐狸 臭鼬
獾 狼
家畜型 食肉动物
狗 猫
翼手目动物
吸血蝙蝠 食果类
C.S.食虫类
家畜型 食草动物 奇蹄动物
建国以来全国狂犬病报告发病情况
例 8000 7000 6000
发病数 死亡数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50 52 54 56 58 60 62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02 04 年
1950-2004年全国狂犬病发病、死亡情况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
区域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北美洲 加勒比海地区 西欧 东欧
主要宿主
狗,狼,猫,猫鼬, 狗,豺,猫鼬,狐狸 狗,蝙蝠 臭鼬,浣熊,狐狸 ,蝙蝠 猫鼬 狐狸 ,蝙蝠 狐狸,狗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 •亚洲和非洲:狗是主要的传染源,猫也可以传染狂犬病。 •欧美发达国家野生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04年全国狂犬病报告病例地理分布
• 2004年,全国报告发病数最多的省区依次为广西、湖南、广东、湖北和 贵州,5省区报告发病数占全国总发病数的67.8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3.2 细胞培养法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到狂犬病毒。 3.3.3 死后脑组织标本病毒分离阳性或荧光抗体染色阳性或检到内基氏小 体。
3.4 病例分类 3.4.1 临床诊断病例:具备3.1加3.2.1或3.2.2。 3.4.2 确诊病例:具备3.4.1加3.3的任一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0
2000~2003年狂犬病不同职业分布
非在职人员
其他人员 农牧(渔)民
儿童、学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儿童狂犬病的特殊性
• 发病率高,1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数的40%以上。
–极易咬伤头面部、颈部及上肢。 –被抓伤或咬伤后,未及时告诉监护人,未能得到及时处
• 不易被酚或来苏尔溶液杀灭; • 对干燥、反复冻融有一定抵抗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狂犬病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据难以证实
拉丁美洲 5000
-非15<<洲01505000>死07死亡000数0亡暴0数露0后00免暴疫 露后免疫
< 500 000 暴露后免疫
<30 死亡数
<350 000 暴露后免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狂犬病诊断
流行病学史
+ 临床症状
•入院后的实验室诊断:
• 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病毒抗原 • 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 •死后的实验室诊断
每天唾液,鼻咽洗液,脑脊液,尿 液,角膜印片,皮肤切片
每天唾液,鼻咽洗液,脑脊液,尿 液,角膜和皮肤组织
• 脑组织标本抗狂犬病毒荧光抗体染色阳性
• 脑组织中病理切片存在Negri 小体
狂犬病致病机理
通过神经进入分泌腺体: 在唾液中排出病毒
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 在神经系统中向心性移动 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 病毒在伤口周围肌肉细胞中复制 被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包膜(为薄膜) 基质蛋白
糖蛋白
• 未分段的单股负链RNA包膜病毒
• 子弹头形状: 180 nm 75 nm • RNA基因组编码5种蛋白: N, NS, M, G和L蛋白
核糖核蛋白 垂直切面
• 有一层磷脂层包被,包膜上镶嵌有10-nm长的糖蛋白形成钉状突起
• 蛋白G是主要的病毒保护性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病毒中和抗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前驱症状
持续数天
非特异症状
不适 乏力 头痛 发热
警示性主诉:暴露部位疼痛或感觉异常,
出现蚁走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狂犬病的免疫处理
前提: 所使用的狂犬病疫苗、抗狂犬病血
清和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制品质量 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与要求,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免疫预防的预期效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暴露后免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狂犬病流行病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00年各地区狂犬病发生情况
北美和欧洲
数据不<<全1100,00 死00特亡0 暴别数露是后中非免东疫洲3和5 –亚55洲亚0的0洲0死数亡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1996年全国狂犬病报告病例地理分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00年全国狂犬病报告病例地理分布
临床表现
潜伏期 前驱期 临床症状 (急性期) 昏迷和死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潜伏期
从暴露后数天到数年,差别非常大,一般 20 – 60 天 主要的影响因素:
感染的病毒数量 病毒毒力强弱 暴露的严重程度 暴露的部位
• 脑组织标本中分离到病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病史
几乎所有的病例 被唾液中含有病毒的动物(狗)咬伤、抓伤
或被舔及粘膜、破损皮肤
极少数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