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p6教材原文】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
【解读】《礼记·大学》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P8教材原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我们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解读】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意思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P22教材原文】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
【解读】语出《孔子·雍也》。
释义: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P23教材原文】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学习意味着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解读】《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释义:器:工具。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8.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P23教材原文】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我们可以与同伴相互帮助、分工合作,在交流切磋中共同完成任务。
【解读】语出《礼记·学记》。
释义: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9. 乔哈里视窗【P31教材原文】拓展空间——邀请同学、朋友、老师和家人,请他们谈谈对你的看法,并将他们的看法以及你的自我认识填写在下图相应位置。
【解读】所谓的乔哈里视窗(Johari Window)是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
这个理论最初是由乔瑟夫(Joseph)和哈里(Harry)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视窗理论将人际沟通的信息比作一个窗子,它被分为4个区域:开放区、隐秘区、盲目区、未知区,人的有效沟通就是这四个区域的有机融合。
开放区: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
例如你的家庭情况、姓名、部分经历和爱好等。
多说、多问不仅是一种沟通技巧,同时也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如果想赢得别人的信任,就要多说,同时要多提问,寻求相互的了解和信任,因为信任是沟通的基础,有了基础,就不难建设高楼大厦。
盲目区:是自己不知道、别人却可能知道的盲点。
例如性格上的弱点或者坏的习惯,你的某些处事方式,别人对你的一些感受,等等。
如果一个人的盲区最大,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不拘小节、夸夸其谈的人。
他有很多不足之处,别人看的见,他却看不见。
造成盲区太大的原因就是他说的太多,问的太少,他不去询问别人对他的反馈。
所以在沟通中,你不仅要多说而且要多问,避免盲区过大的情况发生。
隐秘区:是自己知道、别人却可能不知道的秘密。
例如你的某些经历、希望、心愿、阴谋、秘密,以及好恶等。
未知区: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信息。
例如某人自己身上隐藏的疾病。
未知区大,就是关于他的信息,他和别人都不知道。
这样的人,他不问别人对自己的了解,也不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
封闭使他失去很多机会,能够胜任的工作可能就从身边悄悄溜走了。
所以每一个人要尽可能缩小自己的未知区,主动的通过别人了解自己,主动的告诉别人【解读】[出处]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翻译]曾参说:“君子以合乎礼仪的标准和方式来选择、交往朋友,以与朋友的交往来辅助仁德的修养。
”《论语通说》中解释:“‘文’是礼文、节文之意。
‘以文会友’,即是说在交友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朋友的素质,还要注意交友的方式,始终以礼相待。
能做到以上两点,交友的过程不啻是个成仁的过程。
”《论语今读》说:“为什么要‘以文’才会友?注家又有各种讨论,如‘文者,礼乐法度刑政纲纪之文’,‘布帛菽粟之文,非古文之文、时文之文,雕虫藻丽之文,会友以收摄身心,此学人第一切务’(《反身录》),仍‘一是以修身为本’。
今天则是以学术之‘文’(世界一年多少学术会议、多少学术论文!)来会朋友,以切磋琢磨,发言讨论,而所辅者并非‘仁’,而是‘知’了。
”为什么“以友”能够“辅仁”?李泽厚在书中还引用了康有为《论语注》的一段话,其解释可谓精当明了:“人情孤独则懒惰,易观摩则奋历生。
置诸众正友之中,则寡失德;置诸多闻人之中,则不寡陋。
故辅仁之功,取友为大。
”就是说,多跟好人、仁人交朋友,以“仁”的标准来交朋友,是成仁、达仁的重要途径。
《论语》开篇第一章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乐淘淘于远方的朋友来与他相会,想必是出于“辅仁”的原因。
一帮仁人朋友欢聚在一事?投我以木桃④,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⑤,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解读】《诗经·木瓜》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是先秦时期卫国的一首描述爱情的民歌,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词语注释]①木瓜:落叶灌木,果似小瓜。
古代有一瓜果之类为朋友的信物的风俗。
②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你将木瓜投给我,我将回报你珍贵的佩玉。
投,投掷,此作赠送,给予。
报,报答。
琼琚,佩玉名,古代的饰物。
后边“琼玖”、“琼瑶”同此。
③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并非只是为了回报,而是表示永远相爱。
匪:同“非”。
好,爱。
④木桃:蔷薇科木瓜属,落叶小乔木,无枝刺。
⑤木李:果名。
即榠樝[míng zhā],又名木梨。
[作品译文]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作品评析]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
有鉴于此,笔者倾向于在较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此诗,将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
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
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
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
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
这样,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
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
“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
谓贤者说[翻译]而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
[故事]相传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
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
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
他惟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
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此大胆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
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
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传了下来。
5.古人云:“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
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P47教材原文】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古人云:“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
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呀!出自《千字文》中谈的是五伦中的“朋友道”,是兄弟之道的拓展。
一个人果真能够做到“兄友弟恭”,一定能够结交到良朋益友。
如果手足之情都处不好,哪里会有真朋友呢?所以“十无益”中的第二条才说“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五伦中的其他几伦都好理解,唯独“友道”不好理解。
为什么朋友也算一伦呢?人在一生之中会遭遇无数的痛苦与烦恼,有的痛苦上不可对父母师长言说,下不可告妻子兄弟,只能向朋友倾诉。
人在一生中没有几个知心朋友是很痛苦的,也是做人的失败。
交朋友一定要投分,也就是投脾气、投缘分,不是一类人就千万不要聚到一起,因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况且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彼此不是一类,就格格不入。
朋友之道讲一个信字,彼此推心置腹,诚信有义,才是真朋友。
现代社会是工商时代,凡事都讲一个利字,无利不起早。
这种名利场中的酒肉朋友,与此处讲的“友道”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一定要辨别清楚。
朋友相处,应该像曾子说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弟子规》中说“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朋友之间有进步要互相鼓励,有过失要互相规劝,有困难要互相帮助,有心得要互相交流,这就是“切磨箴规”。
切磨是“切磋琢磨”的缩略形式,意指对学问的探讨与研究。
“箴”字的本义为竹针或石头针,可用于针灸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