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国债

第九章 国债


三、国债的产生与发展
(一)早期国债 (二)现代国债 • 现代国债是现代信用制度的伴生物。现代国债不同于古代国债 依附于高利贷制度,它是在现代信用制度基础上存在和发展起来的 一种公共信用形式。国债的真正发展,是在市场经济和信用关系高 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才得以实现的,它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产生和发展、依附于资本主义信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国债的职能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是政府筹措财政资 金的重要融资手段和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调控手段;另一方面,国债 券又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国债活动具有较强的金融效应,政府 的国债活动,都必然对资本运动、社会货币存量和流量以及市场利 率等产生大小不同的影响。在现代社会,国债券是中央银行进行公 开市场业务的重要金融工具。
一、国债的功能
• 中央银行对国债的需求。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最适合 的金融资产就是国债。 • 一般金融机构对国债的需求。商业银行可以把一部分长期的 不必开支的资金投资于高收益率的金融资产,符合条件的就 是我们的中长期国债。
• 私人部门对国债的需求。私人部门需要公债,是因为公债是 一项极好的投资渠道。
第九章 国债
本章要点提示


国债的概念和特征
国债的功能


国债的种类与结构
适当国债规模的衡量

国债的发行、流通与偿还
本章内容引言
我国政府自1981年恢复发 行内债,迄今已经有20多年 历史。这20多年里,内债发 行规模不断扩大,由80年代 初每年发行几十亿元,到 2004年发行近七千亿元。 学习本章内容,请思考我 国政府为什么要发行国债? 国债收入具有哪些特征?如 何加强国债的管理?

(五)按国债是否流通分类,可分为上市国债和非上市国债 上市国债,也称可转让国债,是指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自由流通、买卖的国 债。不能在金融市场上自由流通和买卖的国债称为不上市国债,也即不可转 让国债。

(六)按照应募条件,可以将国债划分为强制国债和自由国债 强制国债是指政府发行的规定有应募者范围及其最低承购额度的国债。自 由国债也称为自由认购国债,即不附带任何强制性条件,由应募者自由认购 的国债。
二、国债负担与限度
(二)国债的限度 • 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指 国债适度规模问题。 • 所谓债务规模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 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 务总额。对国债总规模的控制是防止债务危机的重要环节 ,而控制当年发行额和到期需偿还额往往更具有实际意义 。 1.国债的限度导源于国债的负担。 2.国债规模首先受国民应债能力的制约。 3.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益也是制约国债负担能力和限 度的重要因素。
一、国债规模
(2)国债负担率:指一定时期国债累积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 的比重。其计算公式是:
国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 ×100%
《马约》标准:60% 发达国家:45% 我国:20%以内 (3)国债偿债率:是指当年的国债还本付息额与(中央)财政收 入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是:
公债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
一、国债种类
(二)按债务期限分类
国债偿还期限即国债债务期限,是指国债债务的存在时间。按照国 债债务期限的长短: 国债分为有期国债和无期国债。
有期国债是指政府规定有还本付息期限的公债。对于有期国债,根 据偿还期限的长短,还可以将其划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 三种。
无期国债也称永久国债。即政府永远不归还本金,只需按期支付利 息。
一、国债种类
• (三)按发行载体分类,可分为记帐式国债和凭证式国债。 凭证式国债指主要面向个人发行的不可流通国债。 记账式国债指主要面向机构发行的可流通国债。

(四)按债务形式分类,可分为货币国债和实物国债
按照国债本位,可以将国债划分为货币国债和实物国债两类。根据货币的 种类,可以将货币国债进一步划分为本币国债和外币国债。实物国债即以某 种实物本位的国债。
• 自从1981年我国政府重新发行国债以来,每年国债发行的 规模从数十亿元提高到数千亿元,国债发行累计余额在 2000年就已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国债余额到2005年底已超 过3万亿元,约占当年GDP的17%。国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 济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第二节
国债的功能和负担
一、国债的功能 (一)财政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一般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增税、增发通货、举债。 相比而言,举债最安全、最快捷、成本最低。 2.筹集建设资金 各国通行做法。 中国的现实:政府职责重,资金短缺。 3.调节经济 一是调节总供求。 二是调节积累与消费。 三是调节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
第四节 国债的规模
一、国债规模
国债规模与控制,是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国债规模,可从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两个方面来理解。
• (一)国债的绝对规模 国债的绝对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政府举借债务的数 额是多少。国债的绝对规模可选择国债年度发行额、债务
余额以及一定时期内债务总额等指标来反映。
知识库: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债发行情况
• 见表8-1
国债发行与销售
一、国债规模
• (二)国债的规模相对指标
国债的规模相对指标,是国债指标与国家有关财政经济 指标进行对比,以判断一定时期内国债规模是否合理。常用 的指标有以下几个:
(1)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是指一国当年的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 关系。其计算公式是: 公债依存度=(当年公债收入额/当年的财政支出额)×100% • 国际警戒线:25%左右。
第三节 国债的种类与结构
一、国债种类
(一)按发行地域分类
国内国债和国外公债。 国内国债是指在国内发行的国债。国内国债的债权 人通常是本国的企业、组织(团体)和居民个人。 国外国债是指本国政府向国外发行的国债。国外公 债的债债权人一般是外国政府、外国银行、企业、团体 和居民个人。与国内国债不同,国外国债的发行和偿本 付息通常会影响到本国资源存量的增减变化。
第一节 国债的基本特征
一、国债的含义
公债就是政府举借的 债务,是政府及政府所 属机构以债务人的身份 ,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 或合同的规定,同有关 各方发生的特定的债权 债务关系。公债是政府 债务收入的主要形式, 也是政府财政活动的重 要内容。
知识库:国债与公债 公债与私债
• 公债是一个比国债更为广泛的概念,公债包括中央 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其中,由中央政府发行并最终 承担清偿责任的债务,通常称为“国债”;由地方政府发 行并最终承担清偿责任的债务,通常称为“地方债”。我 国《预算法》明令禁止地方政府举债,所以,在我国,公 债主要是指国债。 • 根据债务主体的不同,可将债务划分为公债和私债。 公债的债务主体是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财政以及政 府所属机构。私债的债务主体是私人部门,包括法人和自 然人。
二、国债结构
国债结构指一个国家各种类型的债务互相搭 配以及各类债务收入来源的有机组合。国债结构 包括期限结构、应债主体结构和国债持有者结构 等方面的内容。
• (一)期限结构 • (二)应债主体结构 • (三)国债持有者结构
知识库:凭证式国债(电子记账)
• 凭证式国债(电子记账)品种是指财政部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承办银行 营业网点柜台,直接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以电子记账方式记录债权的凭证式国 债。 财政部自1994年开始面向城乡居民发行凭证式国债,对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经 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投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发行十年来,凭证式国债发行管 理体制不断完善,形成了较为顺畅的承销网络,在40家承销团成员的8万多个营业网 点均可办理此项业务,极大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就近购买需要,凭证式国债已经成为 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投资品种。然而,受发行初期计算机网络建设条件限制, 凭证式国债采取了由商业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填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凭证式国债收款 凭证”的方式记录债权。由于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发行系统作为技术支撑,不仅发 售进度的透明度不高,而且发行任务在不同银行、不同地区间的调剂也比较困难, 常常出现部分地区的投资者买不到国债,而另一地区的银行尚未完成发行任务的情 况。随着国债发行数量的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如何利用现代高科技发展 成果,构建发行品种更加丰富、债权管理更加科学、购买兑付更加方便、任务调剂 更加灵活的向个人发行国债新体系,越来越迫切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三、国债的产生与发展
(三)我国国债的产生与发展
• 我国的国债始于清朝末期发行的国内国债和大量举借的丧权 辱国的国外国债,以后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也曾多次 发行国内国债、举借国外国债。
• •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债发行。 1979年以后,为了克服财政困难和筹集重点建设资金,我 国开始发行外债,并于1981年起重新开始发行国库券。
二、国债的特征
(一)自愿性 • 所谓自愿性,是指国债的发行或认购应建立在认购者 自愿承受的基础上,是否认购或者认购多少应完全由认购 者视其个人或单位的情况自主决定。 (二)有偿性 • 所谓有偿性,是指通过发行国债筹集的财政资金,政 府必须作为债务而按期偿还,除此之外,还要按事先规定 的条件向认购者支付一定数额的暂时让渡资金使用权的报 酬,即利息。 (三)灵活性 • 所谓灵活性,是指国债发行与否以及发行多少,一般完 全由中央政府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加以确定,而非通过法律 形式预先规定。
•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放开和改革步伐的加大,国债的利率应该
作为金融市场的利率,尤其是短期公债应该对金融市场发挥 基础性的调国债的负担 1.债权人负担:应债能力
2.债务人负担:偿债能力 3.纳税人负担:税收的预 征
工行门口挤买国债
知识库: 国债负担的代际转移
• 国债不仅形成一种当前的社会负担,而且在一定条件 下还会向后推移。就是说,由于有些国债的偿还期较长, 使用效益又低,连年以新债还旧债并不断扩大债务规模, 就会形成这一代人借的债转化成下一代甚至几代人负担的 问题。如果转移债务的同时为后代人创造了更多的财富或 奠定了创造财富的基础,这种债务负担的转移在某种意义 上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留给后代人的只有净债务,而国 债收入已经消费掉,那么,债务转移必将极大地影响后代 人的生产和生活,这是一种愧对子孙的短期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