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微观经济学》考题及答案(完整版)

s《微观经济学》考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原理与问题课后思考题2.人们常常批评经济学家不能对一些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他们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也往往不同。

请问你对此有何看法?答案要点:经济学家对特定问题的思考一般都依据某种经济学逻辑,强调特定几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然而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往往在于相互影响的变量数目是庞大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渠道是多重的。

从某一理论逻辑出发得到的结论很可能只是现实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或可能存在的机制之一,而对相同现象的解释也会因根据不同理论而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

因此,综合全面地考虑不同经济学家的意见,甚至其他学科的意见,是政策措施可能获得较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第2章市场运行:需求与供给课后思考题1.什么是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它们为什么通常都是正确的?答案要点:需求定律是指对于某种特定商品,其它因素不变,其价格上涨时,消费者的意愿购买量是下降的,或者说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这是因为需求曲线体现的是消费者在不同消费量下,对多消费额外一单位商品的支付意愿,这种支付意愿随着消费者消费量的上升时下降的。

供给定律是指对于某种特定商品,其它因素不变,其价格上涨时,生产者的意愿销售量是上升的,或者说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这是因为随着销售量的提高,生产者多提供额外一单位商品所付出的额外代价是越来越大的。

5.中国目前实行的经济适用房制度由于限定了较低的住房价格而导致超额需求的存在,对照现实,我们能够发现市场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均衡吗?答案要点:如一些新楼盘开盘时市民需要排长队才有可能买到房;部分购房者并不满足经济适用房的购买条件,但通过向权力部门提供租金等途径也能得到房源。

这些额外的成本正是市场在管制下实现均衡的方式。

第3章弹性与政策分析课后思考题:1.从2002年开始,我国铁路部门经价格听证后,全面实行春运票价上浮政策。

然而该政策的效果却微乎其微:2002年全国铁路春运客流1.28亿人次,2003年为1.34亿,2004年为1.37亿,2005年达到1.4亿,2006年接近1.5亿,2007年预计达到1.56亿。

结合专栏3-1,请思考并回答一下问题。

(1) 在连续几年的春运涨价中,“涨价有利于‘削峰填谷’”、“涨价可以让部分外出务工者就地过年”、“涨价可以分流客源,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是铁道部门的部分理由。

结合本章的需求价格弹性分析,你认为这样的理由是否成立?(2) 根据本章学过的弹性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我们能排除以往的春运涨价是为了捞一把的嫌疑吗?(3) 铁路运输部门在价格上是受管制的。

连续几年的春运涨价备受争议,2007年铁路运输部门承诺“春运不涨价”让很多人松了口气,但从淡季降价“恢复原价”的做法又让很多人大感失望。

请你对此加以评论。

5.不少城市的出租车价格实行夜间(通常是23:00至次日5:00)上浮。

然而,出租车司机们认为,应该上浮的是早晚高峰期间的出租车单价。

请你对此发表看法。

答案要点:夜间出租车需求弹性较大,价格上浮并不能增加司机的收入,但夜间出租车需求本身比较小,因此价格上涨对消费者影响不大。

而上下班高峰时,对出租车的需求弹性很小,涨价将有利于增加司机收入,但对消费者可能有较大影响。

第4章剩余与市场效率课后习题:6.结合现实,思考一下有关春运的问题:(1) 市场会以哪些方式实现价格管制下的均衡?(2) 谁可能成为春运不涨价的受益者?(3) 谁可能成为春运不涨价的受害者?(4) 如果你是运输部门的政策制定者,你会针对春运制定怎样的政策?有没有除了价格以外的手段来缓解春运的压力?答案要点:(1) 实行价格管制,对春运火车票的超额需求必然出现,火车票的配置将不再按价格进行。

乘客需要排长队,或者依靠关系后门等手段才能买到火车票。

“黄牛”、票贩、“黑车”等现象的出现也是市场试图趋于均衡的方式。

(2) 春运不涨价,由于“一票难求”,那些可以凭借关系后门买到火车票的人将受益,他们甚至可以通过倒卖火车票来把这种利益变现。

利用春运期间超额需求跑“黑车”的人也将受益。

(3) 春运不涨价,普通乘客看似不用多掏钱,但由于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很多乘客将买不到票,或必须从票贩手中买高价票,这部分乘客的利益是受到损害的。

正规营业的长途客运部门也会受到损失。

(4) 应该允许春运票价自由浮动,但一定要引入供给的竞争方。

打破城乡户籍分割,取消针对在城市中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限制,促进劳动力在地区间真正自由地流动是治本的手段。

第5章消费者行为:偏好与约束3.钻石对人们而言并非必需,水却是生命赖以存在的基础,然而钻石很贵,水却便宜得很,这被称为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

请你用本章学到的知识解释这一悖论。

答案要点:均衡情况下,商品的价格等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边际评价,而消费者对其的边际评价随着此种商品的消费量而降低。

尽管水很重要,但一般情况下,人们可以得到足够的饮用及生活用水,因此对其边际评价并不高。

而钻石则因其稀有而获得人们较高的边际评价,所以非常昂贵。

然而,在沙漠等异常缺水的地区,人们对水的边际评价大大上升,水也成为昂贵的物资。

第6章消费者行为:选择与需求4.提高利率可能会激励消费者当前的消费水平吗?答案要点:提高利率对于消费者当前的消费储蓄决策既有收入效应,也有替代效应。

当替代效应为主时,利率的提高将刺激消费者更多地储蓄,从而减少当前的消费。

但是在收入效应占主导地位时,利率的提高使得消费者即使当前少储蓄,将来也能获得同样的收益,因此可能会鼓励消费者当前的消费水平。

5.2006年以来,中国经历了新一轮的股市上涨,有些嗅觉敏锐的居民就把投资于住房市场的资金转到股票市场。

2007年以来,股市继续攀升,但也有些投资者又开始拿股票上赚的钱去买房子了。

请你对这种现象加以评论。

答案要点:股价的攀升对于投资者也有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当替代效应占主导时,股价的上涨将促使投资者在股票上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获得更高的收益,此时作为替代品的住房投资可能会减少。

但是当收入效应占主导时,投资者在股市上少投资也能赚到那么多钱,这就会使投资者把资金转移出来转向住房投资。

当然,这里还有投资组合选择策略的问题,在股价持续高涨时,股市累积的风险也在加大,把资金分散到住房市场上也是出于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第7章生产者行为:技术与投入3.有人提出,用中国的从业人员增长率除以GDP增长率,得到的就业增长GDP弹性非常低,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没有带来就业的增长。

对此你怎么看?如果根据这些结论,由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来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果会怎么样?答案要点:上述分析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过程没有带来就业的增长,但却忽视了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的进步、资本—劳动比的上升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而从经济的长期增长与发展来看,技术的进步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如果按照上述观点,由政府补贴来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不利于中国生产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也不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第8章生产者行为:决策与供给3、在中国改革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相当高比例的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这种情况是怎么出现的?企业既然亏损了,为什么不让它破产关闭?答案要点:在改革开放以前,企业并不受市场价格和成本的约束,而用行政规定将成本和产品市场价格固定。

这样造成了企业失去对技术和管理的内在激励和要求。

在改革开放之后,企业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上述内在问题开始显现。

这一企业家精神缺失的表现使得很多国企竞争中失利,亏损。

企业亏损而仍旧继续经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若是短期亏损,但是生产仍能弥补可变成本,并补偿部分固定成本,则这样的生产是可以持续的,在企业面对更好的机遇或遇到优秀的领导人时,可以扭亏为盈。

其次,若是长期亏损,则从市场角度来看,企业应该倒闭。

但是同时,国企承担着很多社会服务的功能,例如承担就业压力和市场供应任务,或者当地的经济好坏影响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价时,政府官员就有动力违背市场规律,通过种种手段保证国企在亏损的条件下经营,尽管这是违背市场规律的无效率行为。

第9章福利经济学和市场效率3. 有人主张,为了实现社会平等,应该对低收入者买房进行补贴,对低收入者的子女的教育也应该进行补贴,而应该对富人的奢侈品消费进行征税。

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出发,是不是可能通过其他的政策来改进这种再分配政策的效率?实施针对特定商品的征税和补贴政策有没有合理之处?请以教育的补贴为例加以说明。

答案要点: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结论意义是,效率和公平可以分开考虑。

要达到公平的分配,完全可以通过改变初始禀赋,而不是改变价格的方式来达到,这样可以避免效率的损失。

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政策推论出发,政府如果想促进平等的分配,那么,正确的政策就应该是改变不同的人的禀赋,而不是扭曲价格。

教育补贴和买房补贴等等尽管都是改变禀赋的方式,但可能更为根本的政策措施应该是从有效控制全社会的收入差距入手,这才是更为直接的改变消费者资源禀赋的手段。

当然,实施针对特定商品的征税和补贴也有一定的合理之处,这类政策的针对性往往更强。

以教育为例,如果政策的目标是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支出,那么提高低他们的收入水平并不一定能保证这个目标,但针对性更强的教育券可能就能实现这样的目标。

第10章垄断课后思考题:2. 川剧中的“变脸”不轻易外传,你如何评价这种垄断呢?答案要点:这样的垄断产生于关键资源的稀缺。

垄断使艺人得到了高利润,好的方面,高收益促使新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坏的方面,进入门槛的设立使得该艺术进一步发展完善和传承受到阻碍。

在“变脸”有了这么久的历史的现在,这样的垄断是不利的。

为促使和保护新艺术的产生,我们固然应该让艺人在早期获得高收益,但是在长期,为促使其进一步完善,我们应当引入竞争。

9.有人发现,在中国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后,那些医疗保险的定点医院的医药价格有所上涨。

请问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在构建医疗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控制医药价格?答案要点:这个现象与定点医院获得的市场力量有关。

在中国农村,医疗保险的定点医院数目有限,这样就导致了被确定的定点医院拥有了一定的市场力量。

定点医院凭借其市场力量提高医药价格,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若要有效地控制医药价格,方法之一是让更多的医院和药店进入这个市场。

当市场上的竞争者增多,定点医院拥有的市场力量下降时,他们会努力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低的价格。

第11章寡头与垄断竞争课后思考题:1.国美和永乐有大量的市场重叠地区,在上海双方门对门的店面就达到了21家之多。

在国美宣布并购永乐的第二天,苏宁在上海开始大规模招聘零售人才。

你认为国美永乐的合并与苏宁的大规模招聘存在因果关系吗?答案要点:这两个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因果关系。

国美与苏宁所在的电器零售业是一个产量竞争的寡头垄断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