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技巧重音
作品9号 李恒瑞《风筝畅想曲 》节选
普 通 话 朗 读 作 品 选
我们家前院就有位叔 叔,擅扎风筝,远近闻名。 他扎得风筝不只体型好看, 色彩艳丽,放飞得高远, 还在风筝上绷一叶用蒲苇 削成的膜片,经风一吹, 发出“嗡嗡”的声响,仿 佛是风筝的歌唱,在蓝天 下播扬,给开阔的天地增 添了无尽的韵味,给驰荡 的童心带来几分疯狂。
0
0
0
0
0
朗读技巧 二、重音 普 通 话 朗 读
•2、拉长音——通过对音节进行适当延长来突出
重音 的方法。(适用于鼓动性、号召性口号、以 及表达强烈感情) 示例: (2)、一 ——二——三,向右—转!
(3)、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0 0 0 0 0
朗读技巧 二、重音 普 通 话 朗 读
3 在表达极为复杂而细腻的的感情时, • 、重音轻吐: 可降低音高,加强音势,将重音轻而 有力地轻轻吐出。这样,比简单地增 强音高加大音量效果更好。
(4)……这庄严秀丽,气象万千的长江真是美极了。 ︽0 0
(5)微风过出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传来 渺茫的歌声似的。
0 0 0 0
朗读技巧 二、重音 普 通 话 朗 读
• 匆匆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聪明的, 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么 一去不复返呢?
朗读技巧 二、重音 普 通 话 朗 读
朗读技巧 二、重音 普 通 话 朗 读
•重音:是指说话或朗读时,为了突出或强调某语
意而把某个词或短语有意识地突出出来。 重音符号标记: 1、“……”表示主要重音符号。 2、“ • ”表示语法重音符号。 3、“。”表示强调重音符号。
朗读技巧 二、重音 普 通 话 法结构对某个句子成分 做重读。 1、短句中的谓语重读。 语法重读规律 :
示例: 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 • •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2、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 0 面寸草不生。
0 0 0 0
朗读技巧 二、重音
普 通 话 朗 读
• 重音的表达方式:
作品9号 李恒瑞《风筝畅想曲 》节选
普 通 话 朗 读 作 品 选
假日到河滩上转转,看见许多孩子在放风筝。 一根根长长的引线,一头系在天上,一头系在地 上,孩子同风筝都在天与地之间悠荡,连心也被 悠荡得恍恍惚惚了,好像又回到了童年。
儿时的放风筝,大多是自己的长辈或家人编 扎的,几根削得很薄的篾,用细纱线扎成各种鸟 兽的造型,糊上雪白的纸片,再用彩笔勾勒出面 孔与翅膀的图案。通常扎得最多的是“老 雕”“美人儿”“花蝴蝶”等。
朗读技巧 二、重音 普 通 话 朗 读
荷塘月色 •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 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 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写荷花,有 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 着朵儿的,如出浴的美人,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 过出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远处高楼上传来渺茫的歌 声似的。
作品9号
李恒瑞《风筝畅想曲 》节选
普 通 话 朗 读 作 品 选
我们那条胡同的左邻右舍的孩子们放的风筝 几乎都是叔叔编扎的。他的风筝不卖钱,谁上门 去要,就给谁,他乐意自己贴钱买材料。
后来,这位叔叔去了海外,放风筝也渐与孩 子们远离了。不过年年叔叔给家乡写信,总不忘 提起儿时的放风筝。香港回归之后,他在家信中 说到,他这只被故乡放飞到海外的风筝,尽管飘 荡游弋,经沐风雨,可那线头儿一直在故乡和// 亲人手中牵着,如今飘得太累了,也该要回归到 家乡和亲人身边来了。
1、重读 ——指增强声音强度,但要注意两方面: ①增强思想感情的浓度,凝聚、喷发; ②加强口腔的控制,提高每个音节的饱和度、清 晰度。也称为“加强音量,增强音势的方法” 示例: 1.这青面獠牙的天日是多么鬼气阴森,多么凄 惨, • •
多么凶狠!(语意递进感情愈强烈)
• •
0 0
• • • •
• •
0
•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 以为带,我
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 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 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
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
字, 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______朱自清散文《绿》
拍着你,抚摩 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2、长句中的修饰语(定、状、补) 示例: 成分重读。 1.风停了,雨住了,太阳出来了。 • • • • 2.我们的祖国多么壮丽,我们的人民多么豪迈!
•
•
•
•
•
•
• •
朗读技巧 二、重音 普 通 话 朗 读
•强调重读的规律:
为突出某一语意或情感而把句子里的某些词 读得较重的现象。 强调重音的作用是使语意更加鲜明。 强调重音的地方也常常是强调停顿的地方。
朗读技巧 二、重音 普 通 话 朗 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