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1电影观后感
本文为花木兰1电影观后感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花木兰从小就知道孝敬自己的父母,知恩图报,知道自己的父亲年老体弱,如果去参军的话就不可能再回来了。
于是她不顾自己是个女孩子,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想想我们现在个个都是独身子女,不愁吃、不愁穿,就像生长在蜜罐子里一样。
认为现在的一切都是父母应该为我们做的,根本感受不到这是父母对自己的爱。
因此也就谈不上去感恩了。
记得有一次,妈妈买了一只烤鸡回来,等到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发现最爱吃的鸡翅膀不见了,于是就不高兴了,向妈妈发起了脾气:“妈妈,你为什么你偷偷把鸡翅膀吃了,不留给我?”妈妈反问道:“为什么好吃的东西非要留给你先吃呢?孔融三岁就知道让梨,你都已经上学了,怎么还不懂这个道理呢?”妈妈的话让我哑口无言,想想自从上学以来,老师就一直教育我们要学会感恩,顿时感到羞愧万分,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从此以后,我就会有意识地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他们的负担。
比如吃完饭后收拾餐桌,自己的碗筷自己洗;有空的时候帮助妈妈理菜;父母累的时候帮他们捶背。
这些事情虽然帮不上父母多大的忙,但是能让父母
感受到了我的心意,他们都说我长大了,变得懂事了。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匈奴人打了败仗以后悄悄地混进城,把皇帝抓了起来,机智勇敢的花木兰与战友们齐心协力,解救了皇帝,同时也赶跑了匈奴人。
我觉得花木兰真的好勇敢,面对凶狠的敌人,一点儿也不害怕,反而显得非常镇定。
想想自己要是在平时生活中遇到了歹徒或者小偷,准会害怕得要命,躲得远远的。
再看看那些不顾个人安危,见义勇为的人,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今天,我看了《花木兰》这部动画片。
这部动画片主要讲的是在古老的中国,花木兰看到残疾的父亲要去打仗,保卫国家。
她心里想:“父亲年龄这么大了,走路都不稳,上了战场必死无疑。
”她便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花木兰是北魏的一个女孩,那时北方柔然部落南犯,到中原抢劫。
北魏皇帝下令从每户人家中抽一名男丁充军,花木兰家里只有父亲一个男丁,为了不让年老多病的父亲上战场,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
战场上,花木兰隐瞒身份和男兵一起出生入死,她不仅勇敢,而且肯动脑筋,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好士兵,花木兰屡建奇功。
后来,在一次战斗中受伤,人们才发现原来花木兰是女孩子……
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这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奇女子到现在都为人们所称颂。
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的故事告诉了世人:巾帼不让须眉。
中国女性的吃苦耐劳是世界闻名的,但是她们的英雄事迹却很少为世人所知。
古有巾帼英雄穆桂英、梁红玉、冯婉贞、秋瑾等,今有爱岗敬业、清正廉洁、公而忘私的任长霞、为人生注入真爱的朴今淑。
在国难当头时,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刀光剑影的疆场,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
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帼英雄秋瑾诗中所说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在和平年代,她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一曲曲巾帼英雄的赞歌。
我常钦佩花木兰,钦佩她遇到困难时毫不退缩勇敢面对的精神。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应该向花木兰学习,克服困难,不气馁、不放弃。
长大以后也要向花木兰一样孝顺父母,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花木兰,一个响当当的英雄女子,她的故事千百年来在人们口中广为流传。
最近,我们学习了《木兰诗》,为了加深记忆,并让我们对花木兰有一个更深的了解,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影片《花木兰》,虽然是动画片,但我感触颇深。
木兰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以女孩子的形象出现的。
她骗她父亲吃药,这一幕让我们班笑翻了,但这也是木兰在荧屏上呈现给我们的第一个尽孝道的表现。
接着,,“可汗大点兵”,点到“花弧”的名字时,花木兰担心焦虑的心情全都浮现在脸上。
她是多么爱自己的父亲。
多病的父亲怎么能去打仗呢?
这一去肯定回不来呀!花木兰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木兰第二天就带上了父亲的宝剑,穿上了父亲的战袍,骑上了父亲的战马,这些曾经伴随花弧东征西站几十年的东西,曾染上父亲的血迹,如今饱含这木兰对父亲的爱,对家乡的不舍,伴随着木兰去打仗,也带着花弧对女儿的期待,在后来漫长的军旅生活中给了木兰信心、希望和坚定的信念。
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了,从我们出生那一天,父母就开始为我们而操劳着。
比起代父从军的木兰来说,我们不应该感到惭愧吗?不应该对木兰感到敬佩之情吗?不应该对父母感到亏欠吗?木兰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我被深深震撼了,我们都被深深震撼了,那一套军装成为木兰代父从军最好的见证。
爱国
除了为父亲,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了国家。
没有了过,哪会有家?国家和平,百姓才会安宁;国家强盛,百姓才会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木兰为了过,为了家,就这样踏上了征途。
“没有了国,何以为家?”文泰的这句话成为了木兰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前进的动力。
这何尝不是一句真理呢?为了百姓不会流离失所,木兰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进,和那千千万万的战士一齐,怀着一颗沸腾的爱国心,踏上了无边无际的大漠。
它们每一滴汗水,只会让他们坚定地向前走去。
现在,我们的国家强盛起来了,我们的日子变得温馨而快乐,没有战役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今天,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报答祖国。
我们做不到像木兰那样过关斩将,也要为祖国做出贡献,哪怕是参加公益活动,当一名小小的志愿者;哪怕是参加募捐活动,献出自己的心意……
在战争的时候,杀害别人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是木兰又必须去做,因为,那是她的责任,木兰没得选择。
文中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句话便是“打仗的时候不应该有感情”。
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正是因为国家,他们才会去打仗,这是爱国之情;正是因为父亲,木兰才会从军,这是父女之情;正是因为战友,他们唱出《人生百年》才会显得那么慷慨激昂,悲壮豪迈,这是“同行十二年”的兄弟情啊!
感情、责任、国家迫使木兰代父从军。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首木兰诗不仅仅是一首要背的古诗文,而是对花木兰这个拥有男人气概的女子的真实写照,也是她为国家,为百姓,为父亲付出的最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