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8月,英国伦敦动物园又无偿提供了39头麋鹿,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至今,这两处的麋鹿都生长良好,并且繁殖了后代。
[7]
每年5月下旬,麋鹿自然保护区槐花飘香,绿草如茵,白鹭云集。
在这个生动的季节里,雌鹿身上发射出一种神秘的气味,在没有风的日子里,这种气味相对稳定地在离地面约5米的空气中,沿水平方向在灌木和草丛间弥漫,成年麋鹿开始进入发情期。
雄鹿陶醉在这种浓烈的气味中,它跟在母鹿的身后,猛吸一口,然后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歪侧着头,良久,再舒缓地呼出,神态如醉如痴。
之后,成年雄鹿开始装扮自己,它们往身上涂泥浆,用角挑戳青草作为装饰,在麋鹿的眼里,这是威武的象征。
雄鹿希望以此来博得雌鹿的青睐。
在麋鹿的王国里,有着严格的等级秩序。
在麋鹿的发情期里,尽管许多雄鹿徘徊在雌鹿身边虎视眈眈,但是,它们却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在所有的雄鹿中,只有鹿王才拥有惟一的交配权。
其他雄鹿稍越雷池半步,就会遭到无情的驱赶,甚至猛烈地攻击。
因此,绝大多数雄鹿极有可能一生都无法留下一儿半女。
[9]
求偶发情于5月底至8月。
交配期间,雄兽之间发生对峙或角斗的现象,性情突然变得暴躁,发出出阵阵叫声,以角挑地,眶下腺分泌液体,涂抹于树干之上。
雌兽的怀孕期为270天左右,是鹿类中怀孕期最长的,一般于翌年4~5月产仔。
裹着灰白色胎衣的小鹿刚落地就能抬起头,母性极强的大鹿迅速转身为孩子舔舐并吃掉胎衣。
初生的幼仔体重大约为12千克,毛色桔红并有白斑,6~8周后白斑消失,出生3个月后,体重将达到70千克。
2岁时性成熟,雄性小鹿2岁长角分叉,6岁叉角发育完全,理论寿命为25岁。
[6]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距今约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动物分类学家将它归类为鹿科,麋鹿属,达氏种。
历史上麋鹿共有5 个物种,即双叉种、蓝田种、台湾种、晋南种、达氏种,现存者为达氏种。
[10]
麋鹿是一种仅限于第四纪中后期的动物,从已知的190多个麋鹿化石出土地点确认,历史上麋鹿的分布区西至山西的汾河流域,北至辽宁的康平,南到浙江余姚,东到沿海平原及岛屿。
到了晚更新世,麋鹿种群迅速发展,到全更新世中期达到鼎盛,但商周以后麋鹿迅速衰落。
原始人类由于人口密度低、生产力水平低,不构成对麋鹿的威胁。
而商周以后,由于自然变迁、麋鹿自身的原因和人为干扰等因素,造成了麋鹿的不断减少。
[5]
从自然因素看,由于麋鹿是一种喜爱温暖湿润的动物,而中国近5千年来的气温是在逐渐变冷,沼泽和水域也明显减少,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麋鹿有较大的影响。
从自身因素看,麋鹿主要采食水生和陆生的禾本科及豆科植物,食性狭窄也是麋鹿生存受到威胁的自身因素。
[5]
人口增长和农业的发展,侵占了麋鹿的生活地域。
人类的捕杀,严重影响了麋鹿的生存。
考古学发现,1
万年至4千年前人类遗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的数量,与家猪骨骼的数量相当。
可见当时麋鹿是被人类当作食物而遭到大量猎杀的。
甲古文中记载,古代一次猎获麋鹿的数量达348只。
另外麋鹿还被制成治病和强身的各种药品,《本草纲目》中记载,“麋茸功力胜鹿茸……麋之茸角补阴,主治一切血症,筋骨腰膝酸痛,滋阴益肾……”《彭祖服食经》、《家藏经验方》及现代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用麋鹿茸、角、骨等做配方的方剂就有几十项。
麋鹿由此也就成为人类为治病而追杀的对象。
[5]
自然因素、麋鹿自身的因素是麋鹿分布区逐渐缩小、数量减少的原因,而人类活动的干扰是麋鹿走向野外灭绝的决定因素。
[5]
麋鹿作为野生种群早已绝迹多年,1986年8月14日,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和中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下,来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39头麋鹿返回故乡——江苏大丰,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
中国麋鹿主要分布在三大保护区内,即江苏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北京大兴麋鹿苑、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其中,面积达117万亩的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处麋鹿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约占世界麋鹿数量的28% 。
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林茂草丰,人迹罕至,是麋鹿野生放养的天然理想场所。
适宜的生境加上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精心管护,其野生种群数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
经过繁衍扩大,已达到1000多头。
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约52头麋鹿在
贝福特是靠什么让麋鹿生存下来的?——
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1866年之后,英、法、德、比等国的驻清公使及教会人士通过明索暗购等手段,从北京南海子猎苑弄走几十头麋鹿,饲养在各国动物园中。
1894年,北京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垮了猎苑的围墙,许多麋鹿逃散出去,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
19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