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搞好封山育林,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加林农收入。
力争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全面消灭荒山荒滩等宜林地,平原农田林网化水平大幅提高,城镇绿化园林化,形成较为完备的生态体系和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实现林业量效双增目标。
(一)全力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
随着国土绿化工作扎实推进,我市现有宜林荒山、荒地的绿化工作在2015年基本完成,我市国土绿化重心将由“规模数量”向“综合效益”转移。
“十三五”期间,我市国土绿化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做好绿化与美化的结合。
在山区土层瘠薄区域,选用观花、观叶、观果的乡土景观树种,营造多层次、多色彩、多季相的山地森林景观效果,为今后发展森林旅游奠定基础。
二是做好生态与产业的结合。
在山区土层较好的区域,鼓励当地大户、企业承包发展核桃、杜仲、扁桃、香椿等经济林基地。
同时,针对山区人口外迁、土地利用率偏低等现象,探索实行“市级规划指导、镇村组织协调、企业经营管理”的退耕还林工作机制,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夯实林果产业发展基础,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三是加快农田林网和镇村绿化整体推进。
推广南张楼村庄绿化模式,依托平原现有苗木基地,选用乡土树种建设农田林网,指导编制镇村绿化美化专题规划,制定考核奖惩办法,提高平原绿化美化规模和档次。
(二)加强林业资源管护队伍建设。
绿化造林“三分栽、七分管”。
要想巩固好绿化成果,就必须把保护管理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要加强生态公益林护林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大市、镇财政投入,配齐配足护林物资设备,严格考勤奖惩,充分发挥其在山区林业资源管护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是要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
林业、公安、国土等有关部门要通力配合,严格审批审核征占林地,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占林地、开山采矿等违法行为。
(三)深入推进林业改革。
根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把近年来所有新增林地、林木产权落实到单位、到个人,确保“山有人看、树有人管、责有人担”,真正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要继续加强对林改工作的宣传引导,推动全市集体林地、林木资源合理流转,扶持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民间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组织,把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荒山治理、四旁植树、公益林建设统筹发展,全面提升林业综合管理水平,真正实现林业发展、生态改善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四)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根据《XX市林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围绕森林旅游、苗木、林果等主导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加林农收入。
一是发展森林旅游。
依托仰天山、驼山、弥河等森林湿地旅游景区,不断提升12处新建林场建设档次,串联完善森林旅游体系,积极申报国家、省级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提升森林旅游知名度和档次水平。
二是扶持苗木产业。
以黄楼、弥河、谭坊、益都四大苗木片区为依托,不断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实现规模效益。
三是发展林果产业。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对现有近30万亩核桃、柿子、山楂等果品生产基地进行改造提升,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营效益。
(五)狠抓护林防火措施落实。
护林防火是一项重要的政府工程、责任工程和民心工程,必须常抓不懈,坚决杜绝山林火灾事故发生。
一是加强宣传。
积极宣传护林防火法律法规,特别是在节假日等防火关键时期,适时发布高森林火险预警、警报;同时要按照有关标准要求,加密进山路口、村镇驻地、林区道路两侧、墓地等重点部位护林防火标牌、标语设置,建立健全护林防火宣传教育、预警体系。
二是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加强市、镇护林防火指挥体系建设,健全完善镇、国有林场、村、驻军、企业的联防联控和应急救援机制,形成护林防火工作合力。
三是加强林火监测体系建设。
要加大资金投入,尽快建立健全覆盖全市重点林区的森林防火预警和观测瞭望网络,争取在3至5年内视频监控率达到80%以上。
四是继续完善市、镇(国有林场)两级gps森林防火指挥调度系统,加强对护林员的动态监控和管理,制定完善严格的奖惩办法,进一步调动护林员的积极性。
五是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和森林防火机具装备建设。
要大力加强市、镇(国有林场)两级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储备足够数量的物资,切实提高森林火灾扑救能力。
(六)落实封山育林和封山禁牧措施。
封山育林和封山禁牧是保护林木林地资源、恢复林草植被的重要措施,实行封山禁牧,有利于保护新造林地和原生植被。
但是封山禁牧也应充分考虑山区传统产业习惯和群众利益,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促进林牧业共赢。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划定封山育林区。
未成林造林地、幼林地、生态脆弱的公益林区、主要公路两侧、风景区、林场的重点区域划定“禁牧区”,一律严禁放牧;其他区域划定为“限制放牧区”,在镇、村、护林员监管下适当放牧。
二是大力推行舍饲圈养。
大力推广适合圈养的山羊新品种和新型养殖方式,改善山区畜牧养殖业基础设施。
三是要健全完善“市级领导、镇级实施、村级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
同时,市、镇都要成立由林业、公安、畜牧等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队伍,参照护林防火监管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规放牧行为。
(七)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美国白蛾、松材线虫对山区林木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必须全力防控。
一是加强林木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对市内的全部林木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尽快建立健全预测预报网络体系。
二是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继续加大飞机防控、专业队建设、药械储备等方面的投入,确保达到有虫不成灾目标。
(八)加强监督管理,营造齐抓共管局面。
要通过广播、电视、宣传车、标语、明白纸等媒介,大力宣传护林防火、封山育林、巩固绿化成果在山区林业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努力提高全民绿化意识;财政部门要逐年加大林木资源管护方面的投入力度;发改、林业、交通、国土、水利、通讯等部门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山区道路、灌溉、瞭望监控、护林房、信号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林木资源管护能力;林业、公安等部门要设置举报电话,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到林地保护警钟常鸣,教育群众自觉保护绿化成果,杜绝毁林毁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