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考试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积累运用(44分)
一、我会拼,我会写。
(10分)
kuān kuòbó wùlǒng zhào fèi téng qítóu bìng jìn ()()()()()càn làn fēngpíng làng jìng shà shízhǎng cháo càn làn
()()()()()
二、我知道要先比一比,再组词。
(8分)
存()屈()燥()删()
荐()崛()操()册()
三、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写上序号。
可要动脑筋啊!(6分)
博:①多,丰富②宽广③取得
1、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
2、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
3、叶圣陶老先生知识渊博.。
()
浓:①稠②颜色深③程度深
1、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
..的湖水,显得虎虎有生气。
()
2、爸爸下班了,我为他沏了一杯浓.茶。
()
3、最近,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四、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4分)
1、在庆祝大会上,小红演唱了动听的歌声。
2、她虽然下了苦功,所以她成绩有了进步。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1、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燕子飞回来了。
(扩句)
4、我站在长城上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缩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六、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8分)
1、可怜九月初三夜,。
2、,只缘身在此山中。
3、,自用则小。
4、人非生而知之者,。
5、空山不见人,。
返影入深林,。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1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18分)
《观潮》片段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这段话是按照()顺序来写的。
A.由远及近
B.由近及远
2.这段话从()、()。
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感到身临其境。
3.在段落中的括号内填写恰当的词语。
4.这段话中分别把浪潮比作()、()和()。
5.画线的句子写的好吗?为什么?
二、阅读《华罗庚》,回答问题。
(13分)
华罗庚
那是在北京召开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有一天,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
信的大意是:我读了您写的《堆叠素数论》,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
可是经过反复核算,发现有一个问题的计算错了。
这好比是在明珠上蒙上了一粒微尘,希望您能更正。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他的意见完全正确,他很有才华。
”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宣读了这封信,写信的青年也被邀请来参加会议。
这个青年人就是陈景润,后来也成为一个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根据下列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3分)
①、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的相符。
()
②、改正已发表的谈话或文章中有关内容的错误。
()
③、不停地称赞。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2分)
普通()错误()
3、陈景润写信的时候,华罗庚是一位,陈景润是一位。
(4分)
4、读第三自然段,“明珠上蒙上了一粒微尘”中“明珠”指;“一粒微尘”指。
(2分)
5、用“√”标出下面正确的答案。
(2分)
①、本文歌颂了华罗庚虚心接受批评,善于发现人才的精神。
()
②、本文赞扬了陈景润钻研学问,认真严密的精神。
()
③、本文赞扬了陈景润敢于向专家提意见的精神。
()
第三部分:习作(25分)
给你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告诉他(她),你的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把事情写清楚,把经过写具体。
注意写信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