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与辐射安全培训课件

核与辐射安全培训课件

(3)核与辐射安全评价体系 (4)辐射安全防护管理体系 (5)辐射效应研究 (6)《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体系建立与完善
﹝人发〔2002〕106号﹞2002 11 19
第一章 核与辐射安全总论
➢1.1 核与辐射安全发展 ➢1.2 核与辐射安全面临形势 ➢1.3 安全基本定义和概念 ➢1.4 安全意识 ➢1.5 核与辐射安全 ➢1.6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 2003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主席令第六号),于 2003年10月1日起实 施。该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核安全监督 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 我国的核与辐射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我国 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相对应的,分为国家法 律、国务院条例和国务院各部委部门规章 三个层次。
第一章 核与辐射安全总论
➢1.1 核与辐射安全发展 ➢1.2 核与辐射安全面临形势 ➢1.3 安全基本定义和概念 ➢1.4 安全意识 ➢1.5 核与辐射安全 ➢1.6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指一个人对安全的体会和认识
安全的意识
对财产、经济损失的意识


对同事安全的意识

对家庭幸福的意识
如果安全防护方法不当或放射源失控,会给 环境安全带来潜在危险,甚至危及人员身体 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时可能引起社会恐慌。
因此,保护人们免受不必要的照射或过量照 射、保护环境。
河南杞县卡源事件 引发的社会恐慌
公众对核能及核技术利用的信心 源于核与辐射安全和防护的理念
电离辐射的安全与防护方法在世界范 围内都是相当一致的。 归因于有一个建立的很完备并得到国 际认可的框架。
目前的核安全法规(HAF、HAD)分类
• 0—通用系列 • 1—核动力厂
• 8—同位素和射线装置 监督管理
• 2—研究堆 • 3—非堆核燃料循环 • 4—放射性废物管理 • 5—核燃料管制 • 6—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
管理
• 9—电磁辐射污染控制
• 10—环境辐射监测
• 截止目前,现行核安 全法规有:法律1项、 行政法规7项、部门规 章27项,导则89项。

自我保护的意识
对安全规章的意识
第一章 核与辐射安全总论
➢1.1 核与辐射安全发展 ➢1.2 核与辐射安全面临形势 ➢1.3 安全基本定义和概念 ➢1.4 安全意识 ➢1.5 核与辐射安全 ➢1.6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核与辐射安全
(1)核与辐射安全定义
①在核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各个阶段,
②在核设施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的各个阶段,
事件发生造成 的后果
事件发生 的频率
事件发生造成的后果与事件发生的频率的乘积
R单损位害时间

C
损害 事件
P单事位件时间
安全基本定义和概念
(4)危害与风险的关系
①危害是风险存在的客观依据或基础
②风险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危害的大小,而是
和人对危害的认识以及采取的效应行为有直接关 系
(3)危害的定义
可能造成事故的 客观事物或环境!
安全基本定义和概念
(4)风险的定义
造成事故的机会
风险严重度 Ⅰ类,致死的(死亡); Ⅱ类,严重的(重伤); Ⅲ类,危险的(轻伤); Ⅳ类,可忽略的(不会造成伤害或职业病)。
安全基本定义和概念
(4)风险的定义 风险:生命与财产损失或损伤的可能性 。
数学语言
– 指导性文件 – 规范性文件 – 工作文件 – 许可申请文件。
指导性文件
主要指在一段时期里对各方面行为有指导作用的文件,如 核安全政策声明、规划等。
规范性文件
鉴于立法过程缓慢,为解决核安全中的重要问题所发布的 一些文件,如规定、管理办法等。
工作文件
针对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单位提出的与许可有关的申请答复 或指导文件,只适用于具体单位或活动。
IAEA:有建立安全标准的法定职能,主管与 其它相关的国际组织合作。在这方面,它很大 程度上依赖于UNSCEAR及ICRP的工作。
UNSCEAR 对 有 关 辐 射 的 健 康 影 响 和不同来源所致辐射照射水平的资料 进行汇编、评定和传播。
IAEA在制定安全标准的过程中考虑 了 UNSCEAR 的 结 论 和 国 际 专 门 机 构特别是ICRP的建议。
安全基本定义和概念
(1)安全的定义
安全
人不受到伤害 物不受到损失
人的伤害 + 物的损失 = 事 故
安全基本定义和概念
(2)健康的定义
健 康:是指身体、精神、社会关系三个
方面处于完全良好的状态。
➢ 身心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 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
康 标
➢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

安全基本定义和概念
• 【国家法律】是法律法规的最高层,起决 定性作用。
– 由它产生的条例或法规的具体内容不能与国家 法律相抵触。
– 在核与辐射安全领域,第一层属于国家法律层 面的目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 法》,它在核领域中起着国家法律的作用。
–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正在制定中。

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的

各个阶段”


核与辐射安全
(1)核与辐射安全定义
①范 围

使核技术应用过程中或核设
义 内
②目 的
施运行和退役过程中产生的 辐射对从业人员、公众和环 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可接受

的水平,从而取得公众的信

核与辐射安全
(1)核与辐射安全定义
①范 围

义 内
②目 的

涵盖为此目的所采取的全部
• 7—放射性物质运输管理
• 【核与辐射安全导则】
– 由于核安全领域的法律、国务院条例和环境保护 部(国家核安全局)部门规章通常给出的仅仅是 原则性要求,因此根据国际实践,环境保护部( 国家核安全局)制定了一些与行政管理规定中有 关核安全技术要求的技术文件——安全导则。
– 推荐为执行核与辐射安全技术要求或行政管理规 定应采取的方法和程序,在执行中可采用该方法 和程序,也可采用等效的替代方法和程序。
核与辐射安全面临形势
(1)我国已有多座核设施; (2)我国现有放射源五万多枚 ; (3)铀(钍)矿及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 (4)我国已产生不少放射性废物 ; (5)在放射性物质运输、工艺安全、管理中
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
第一章 核与辐射安全总论
➢1.1 核与辐射安全发展 ➢1.2 核与辐射安全面临形势 ➢1.3 安全基本定义和概念 ➢1.4 安全意识 ➢1.5 核与辐射安全 ➢1.6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③内容
理论、原则、全部技术措施
和管理措施。
核与辐射安全
(2)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着重点及其关系 ➢核安全的着重点在于维持核设施的正常运行,
预防事故发生和在事故下减轻其后果,从而保 护从业人员、公众和环境不至于受到辐射带来 的伤害
➢辐射安全
核与辐射安全
(2)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着重点 ➢核安全
➢辐射安全的着重点在于通过辐射水平的监测、
UNSCEAR:定期地审查环境中对人类产生 照射的天然及人造辐射源,这些源所致的辐射 照射,以及与其相关的危险。向联合国大会报 告研究结论。
ICRP:定期出版关于电离辐射防护的建议书。 它的权威性源自其成员国的科学基础及其建 议书的价值。建议书主要依据对日本原子弹 爆炸的幸存者的研究,以及诸如UNSCEAR 等组织的评估作为致死癌症概率评估的基础。
③为使核技术应用过程中或核设施运行和退役过 程中产生的辐射对从业人员、公众和环境的不利 影响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从而取得公众的信赖, ④所采取的全部理论、原则和全部技术措施及管 理措施的总称。
核与辐射安全
(1)核与辐射安全定义
(Ⅰ)贯穿“在核技术的研究、
①范 围
开发和应用的各个阶段”; (Ⅱ)贯穿“在核设施选址、
– 鉴于目前的立法现状,不同部门体系的标准规范 中存在着大量重复内容,甚至在某些方面有冲突 ,因此对于这些技术文件和规范标准的使用,一 定要有核安全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授权或认可。
核与辐射安全发展
(2)建立了各种辐射监测方法
* 个人剂量监测方法 * 环境监测和流出物监测 * 辐射监测质量保证体系
核与辐射安全发展
• 1986年10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该条例一直是我国核安全监管的根本制 度和依据。随后国务院发布了《核材料管 制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 护条例》、《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 例》、《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共七个条 例。这些条例覆盖了所有核设施及核活动 。
辐射效应的评价、辐射防护措施和事故应急与 干预,实现辐射防护最优化并使辐射剂量不超 过规定限值。
核与辐射安全
(2)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着重点
➢广义核安全 放射性废物安全
核安全 广义核安全 辐射安全
放射性物质运输安全
第一章 核与辐射安全总论
➢1.1 核与辐射安全发展 ➢1.2 核与辐射安全面临形势 ➢1.3 安全基本定义和概念 ➢1.4 安全意识 ➢1.5 核与辐射安全 ➢1.6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 【国务院条例】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是 法律法规的中间层,是国家法律在某一个 方面的细化,规定了该方面的法律要求。
– 在核与辐射安全领域,第二层属于国务院条例 层面的有《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核材料管 制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 防护条例》、《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和《放 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