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综合复习题分析与简答题:1题:关键词:照明艺术、照明技术、结合1无论是出于技术方面还是艺术方面的需要,光线是一切视觉艺术之源,影视艺术是光的艺术,光线是影视艺术的“灵魂”,没有光线的存在,一切视觉艺术无从说起,光线和色彩不仅仅是影响还原,物质世界的感光因素,而且是一种灌入创作者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的审美手段,因为光与色创造轮了节奏、创造了气氛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通过光线色彩展现、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
2电视照明是最三度空间的表达,不仅是为了提高画面的清晰度,而且是艺术的生动表现,可以利用光比的大小,色彩的变化,来表现被摄物体的各个层次面,从而达到造型上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感染。
3在实际二度创作中,照明可以遮挡画中的次要物体,突出主体,与剧情无关淡化,引导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对人物形象进行美化或丑化。
4照明可以真实的在线生活,给观众以真实感。
例如利用光线表现时间流动、季节变化、天气变化、交代环境和场景。
5光线具有心理变现功能和写意性,可以通过光线的明暗和色彩的变化,使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的更加生动,从而揭示人们的性格心理状态。
6光线的写意性(象征、歌颂、指向、情趣……)既能渲染烘托环境气氛(欢快、热烈、神秘、惊险、恐怖、寂寞、优雅、肃穆……)又能深化作品内涵。
7在现代节目中,光线运用还可以激发观众的不同情感,是观众的观察心理与节目内容融为一体,并引起共鸣。
2题:关键词:平光高调法平光高调法给出一种轻松、简洁、欢快的气氛,使人产生洁净、淡雅、优美、透彻的感觉。
照明用光主要以交柔和的平光为主,光线的客观性较强,主要给予环境基本照明,体现物体自身纯正的色彩,展示物体和环境的外在特征,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主要依靠它们自身的光调变化体现出来。
由于物体没有阴影,显得醒目突出、引人注意。
大量运用中性灰到白得色调过渡,构成了高调画面。
3题:关键词:三点布光法一种经典的布光方法。
它用主光,副光,逆光对被摄者进行布光,有意识地在被摄者的面部造成阴影,使之有明暗变化,但整体影调并不超出摄像机的动态范围,而且还能使被摄者与背景明显区别开来。
这种布光方法在具体使用中并没有把三种光固定在某个位置,它是按被摄者的脸型来确定主副光的位置,而且实际上在三种光之外还使用一些修饰光来掩饰或突出某种特点。
这种布光法适合给单个主持人布光,便宜的摄影设备,被摄者一增多,光效不好控制。
4题:关键词:写实光、写意光写实光和写意光是电视照明中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写实光主要用于表达时间概念或环境概念,(如:透过门窗的日光、闪电光、火焰光、室内台灯光、烛光、篝火光)作用为贴近生活、对观众可信性强,光线具有可读性,利于写实光可以使画面的气氛更加浓烈,烘托渲染人物的情绪和气氛,表达情感。
在艺术上增加画面趣味性。
写意光有时表现某种象征、喻意、含蓄、创作者的某种主观意念,反映人物的特定情绪,暗示、暗喻人物的内心活动,不仅使画面增加深意,更进一步深化作品的主题。
(举例)5题:关键词:色温、意义、作用、平衡、低色温色温是表示光源的光谱成分的概念,就是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不是管线的温度,单位凯尔文(K)。
色温的作用是照明光学中用于定义光源颜色的一个物理量。
色温的平衡一般是指:使用的光源色温与摄像机色温一致;同一场景中几种不同的光源色温一致;日光下被摄体亮部的日光色温与暗部使用的灯光辅助光色温一致等。
平衡色温的方式:1平衡光源色温与摄像机色温;2平衡一个场景中几种不同的光源色温;3在自然光的纸射光照明下,被摄体暗部有时需要加辅助光照明,用以表现和强调暗部层次。
标准日光色温为5400K,灯光色温为3200K。
降低色温:在高色温光源前加橙红色纸;提高色温:在低色温光源前加蓝纸。
无外界光源干扰下,利用3200K的钨丝灯拍摄日景,需要在灯前加蓝色滤色片,提高灯光色温到5000K以上。
6题:关键词:照明目的、任务照明是完成电视制作技术,继而实现画面艺术造型的一种重要手段。
其主要任务有:1在前期摄录技术上满足其对照度的基本要求;2用光线王城画面的艺术造型;3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4再现环境气氛与强调时间观念;5喜剧表现的需要;6视觉语言修辞的需要。
7题:关键词:反光板分类、优点、作用反光板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柔和反光式和单向反光式。
前者光质为散射光、无投影、层次细腻、效果柔和,后者光质为硬质光、有明显投影、投射距离远。
优点为:1光色正常;2直接或间接的利用日光;3制作简易且携带方便。
作用为:1柔和反差,现实暗部层次;2校正偏色、力求色彩统一;3具有“移光”效果;4修正日光不足,达到照明平衡;5模拟真实的效果光;6在场境内做底子光。
(举例P85)8题:关键词:聚光灯特性、作用聚光型灯具包括聚光灯、回光灯、追光灯等,这类灯具发光强度大,亮度高,能形成物体表面明显的阴影,在演播室照明中担任“主角”,常作为人物或场景的主光、轮廓光使用。
这类灯属于硬光型灯具。
1光线投射距离较远,具有日光的某些特性;2可以作“面上”照明,交代人物或场面数量、规模。
也可以做“点上”照明,体现照明重点,突出强调场景或人物的局部;3光线色温正常,物体表面色彩纯正,能获得良好的画面效果;4在灯前加柔光纸或磨砂玻璃后可当做山射光等使用,能一灯多用。
9题:关键词:光比光比是指投射在被摄物体上形成的亮与暗之间的亮度值之比,或照度之比。
光比的大小决定着画面的明暗和反差,决定着画面形成不同的影调和色调,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造型效果和艺术氛围。
10题:关键词:显色性光源对物体颜色呈现的程度称为显色性,也就是颜色的逼真程度,显色性高的光源对颜色的再现较好,我们所看到的颜色也就较接近自然原色,显色性低的光源对颜色的再现较差,我们所看到的颜色偏差也较大。
光源能够还原物体固有色的特性,由于光源的不同,所以光源照到物体时,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也不尽相同,(高压水银灯,远远看为发白发亮,在相机里是发青发白)11题:关键词:亮度亮度表示物体便面发光的强度值,单位面积中发光强度即是该物体表面的亮度。
单位坎每平方米,成为尼特(nt)1nt=1坎/㎡。
亮度是构成画面明暗层次的客观反应,也是造型、构图因素之一,景物的亮度决定于光源的强弱,正确表现景物的亮度不仅仅具有技术上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在艺术上能够使画面的色调和影调得到和谐的表现,亮度与被摄物体发光方向有关。
物体的亮度有两个因素决定:照明光的强弱和它反射光线的能力。
12题:关键词:照度、规律照度表示被照明物体表面在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通光量,即某物体表面被照亮的程度,单位是勒克斯(lux)。
射到物体上的光线,大体取决于光源的功率和设计及与物体的距离,它们之间有如下规律:1照度大小与光源发光强度成正比,在距离不变时,光源越强照度越大;2物体表面照度大小与光线投射方向有关,越垂直强度越大;3在点状光源条件下,物体表面照度的大小与光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3题:关键词:空间深度、规律空间深度的展示同大自然中的太阳光线照射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一切景物存在于真实的现实空间中,它们位置不同,大小不一,错落相间。
在景物与景物之间、景物与拍摄着之间,由于空间中介质的不同作用(如水汽的浓淡、灰尘的多少、烟雾的大小等),加之光线的不同时间、不同入射的照度,使景物与景物之间、景物与被摄点之间,拉起了一层层淡蓝色的幕纱,给人以空间纵深的感觉。
规律:1距离人们近的物体,感觉大,越近越大;距离人们远的物体,感觉小,越远越小。
从影调上讲,距离人们近的物体,深而暗;距离人们远的物体,淡而浅,越远越淡,最后溶化在天边。
2距离人们近的物体,色彩饱和度高;远处物体色彩饱和度降低,越远饱和度越差。
3物体的可见的外在结构形式,近则清晰,棱角分明;原则模糊,最终让人们无法分清其外在结构形式。
14题:关键词:饱和度、影响因素饱和度有时也称为色纯度。
饱和度纸颜色的鲜艳程度,也可以指某种色别的颜色与同明度的消色(黑白灰)差别的程度。
如果一种色别颜色中所含色彩成分多,消色成分少,该色别色彩就饱和;反之,如果所含彩色成分少而消色成分多,色彩就偏重不饱和状态。
影响色彩饱和度的因素有:1不同的光线照明,物体的色彩饱和度就会有不同的变化。
2物体表面结构状态对饱和度也有直接影响。
3物体距离是点或镜头越远,由于空间中介质会随之增加,色彩饱和度越低。
4不同季节对色彩饱和度也有影响。
5色彩饱和度与明度的关系式相对的,有时明度高而其饱和度却不高。
15题:关键词:色调色别也称色相,是色的最基本特征。
色别用来说明色彩之间的主要区别或者色彩与消色之间的区别。
(如:光谱中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都表示不同的色别)不同的色别可用其光谱色的相应波长作标志。
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眼造成的色觉刺激。
在艺术创作中,人们常将色分为两大类,即暖色调和领色调。
所以色别也称为色调。
色调也称为色别或色相,是色的最基本的特征,在影视作品中也称为调子,是色彩影视画面总的色彩总称,或者一种配置。
一般一部作品应当以某一种色彩作为主导,使画面出现一定的色彩倾向。
决定画面色调的因素有:被摄体的颜色特征,以及照明光线的条件,色调按色别分为红绿黄蓝调等,按照亮度可分为高调、暗调、中间调,按照冷暖,分为冷调、暖调、中间调,一部作品中色调要统一和谐。
16题:关键词:光线轴线光线轴线是光的投射方向与被摄体形成的一条无形的直线,有时人们简称它为“光轴”。
在实景拍摄中,自然光照明方向性很强。
进入室内后,人工光线的布光效果均来自于对生活的真是提炼与模拟,照明布光比较注重用光依据和用光逻辑。
一旦有光源存在,那么光轴以自然而然的存在了。
光线轴线是建立在自然客观的规律基础之上的。
了解光轴的规律,有助于我们在照明用光设计时准确而有效的把握光线的方向、高度、投影的位置以及镜头的流畅过渡。
17题:关键词:人工光线、成分、照明特点人工光线即创作中依据剧情内容、创作意图、艺术构思,利用某些照明器械做创造的光线。
具有运用上的灵活性,,可以随时调整和改变光源的投射方向、高度、亮度。
人工光线是根据自然光中真实的光线效果、特点发展而来的,所以要求人工光线要有逼真的生活气息,力求内容与形象的真实,而形象的真实又要求人工光的照明的真实。
由于它的灵活性常会给创作带来盲目性,要注意防止用光纤对真实生活的主观臆造。
成份: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装饰光。
照明特点:1模拟和再现自然光效;2创造和渲染环境气氛;3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4具有细致的布光程序;5对照明亮度有基本要求。
判断题:一组:1(对)对影视艺术而言,光是完成一切艺术条件的重要手段2(对)照明艺术要向其他艺术借鉴的东西很多,它不是一门孤立的艺术3(错)标准灯光色温5600k,标准日光灯3200k4(对)逆光照明一般不利于表现物体的主体情况,只能表现其轮廓特征,有时可出现剪影、半剪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