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1、古代、近代和现代旅游时间的划分古代旅行(原始社会末期—1841) 近代旅游(1841—二战之后)现代旅游(二战之后至今)2.人类早期的迁徙活动为什么不是旅游, 迁徙不具备移动目的的休闲性、移动时间的暂时性和移动空间的异地性。
3、西方古代旅行的主要形式商务旅行宗教旅行求知求学旅行:苏莱曼、马苏第、巴图特、马可?波罗;教育和社会考察旅行消遣旅行:温泉旅行、自然观光旅游探险旅行: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4、我国的古代旅行帝王巡游(秦始皇、隋炀帝)官宦旅游(张骞)国际贸易旅游(郑和)宗教旅游(玄奘)文化旅游(李白、司马迁、徐霞客等) 庶民节令旅游(春节庙会、元宵节灯会、清明节踏青、端午节竞舟、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等形式)5、西方近代旅游发展的背景和条件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和新价值) 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中应用)城市化和大规模人员国际贸易大发展社会财富增加、收入水平提高近代旅游业崛起6、近代旅游的特点旅游规模扩大旅游者层次更加广泛,旅游者的身份发生较大的变化旅游业诞生旅游活动的形式多样化7、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政治环境、世界经济、科学技术战后人口迅速增加战后经济迅速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各国的城市化进程都普遍加快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旅游意识增强、旅游需求增多;政府对旅游的重视和支持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部”,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形成。
三大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8、中国现代旅游初创阶段(1949—1957)开拓阶段(1958—1965)坎坷阶段(1966—1977)发展阶段(1978——1991——至今)8、2发展阶段(1991后至今)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行业标准管理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三大旅游市场全面发展旅游教育不断进步第二章1、旅游的概念最早提出2000年前的《易经》和《左传》:“观国之光” & “观光上国”观察,考察一国的礼乐文物,风物文情旅行游览 2、国外几种典型定义一)概念性定义(理论性定义)从理论出发而对旅游下的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s 交往定义:目的定义:流动定义:关系定义:生活方式定义:体验定义: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在到访地区)长期定居,并且无涉于任何在该地谋生性的赚钱活动;(二)技术性定义(实践性定义)人们出于某些工作例如统计工作的需要而对旅游作出比较具体的定义Technical Definition时间定义技术定义3、对定义的总结和对旅游的界定 5个带有共性的要素界定旅游的基本依据和指标异地性:离开自己的常居地到异地活动;暂时性:不在异地进行永久性居留;目的性:不涉及任何赚钱和移民活动;时间性:24小时以上、一年以内;综合性:可以引发各种现象和关系。
4、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旅行与逗留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性或就业型(异地性和暂时性是旅游的两个最突出的外部特征)5、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旅游活动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旅游活动三要素:主体客体中介体6、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区别是否跨跃国界:?便利程度方面: ?经济作用方面:国内财富重新分配、国家间财富转移 ? 7、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一)社会综合本质属性(二)经济消费本质属性(三)文化休闲本质属性(四)国际政治本质属性(五)生活方式本质属性8、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一、普及性:大众旅游(Mass Tourism) 奖励旅游(Incentive Tourism) 社会旅游(Social Tourism)二、地理集中性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宏观来看,全球国际旅游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地理集中性。
中观来看,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活动分布格局也呈现出地理集中性特点; 具体到某一旅游区域或旅游城市,旅游者空间分布的集中性亦十分明显。
三、季节性人们外出旅游活动在时间上分布的不均衡性旅游旺季(high season):一年中来访人数明显较多的时期旅游淡季(low season ):一年中来访人数明显较少的时期旅游平季(shoulder season ):其余时期四、综合性行为动机的多重性: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动机多种多样活动内容的多样性: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第三章1、国际旅游者统计的意义:出于安全、健康和对移民控制等原因;国际游客能带来外汇收益;建立旅游的官方记录,用于控制某一阶段的旅游趋势; 提供游客来源、旅行活动和态度等信息,运用于各类市场营销活动计划中。
为地方旅游机构提供国际旅游信息;为旅行社提供国际游客最新发展趋势,以便他们调整经营策略; 为国际和国内酒店连锁集团提供旅游者信息,便于它们掌握旅游需求的变化趋势。
2、国内旅游者统计的意义用于衡量旅游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用于制定市场促销和营销策略;有助于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政策;有助于制定社会发展政策;有助于地区旅游组织及私营企业进行决策。
3、国际旅游者不包括下列八种人应邀来华访问的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其随从人员;外国驻华领事人员;常驻我国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乘坐国际班机直接过境的旅客、机组人员和在口岸逗留不过夜的铁路员工以及船员; 边境地区往来的边民;归国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到我国定居的外国人和原已出境又返回在我国定居的外国侨民;归国的我出国人员。
4、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收入水平 (可随意支配收入)+ 闲暇时间 (足够的闲暇时间) (决定因素) 家庭结构身体状况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5、旅游者类型及需求特点A、消遣型旅游者:观光游览型、娱乐消遣型、度假保健型、文化交流型、宗教朝觐型等人数最多、所占比例最大;季节性很强;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停留时间一般比较长; 对价格较为敏感。
B、差旅型旅游者商务公务型(商务、公务、会议)人数较少,但出行次数频繁;没有季节性;没有选择自由;旅游服务强调舒适、方便,消费较高;对价格不敏感C、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求学旅游者、探亲(访友)旅游者兼有前两类的特点:利用带薪假期、传统节假日外出探亲访友;外出旅行的季节性相对不大;大多对价格较为敏感;较少利用旅游地住宿设施和服务设施第四章1、旅游资源的分类a、自然旅游资源以大自然造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如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天象气候、生物景观等。
b、人文旅游资源以社会文化事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如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
二、按开发程度分类 a、现实旅游资源是指不仅其本身具有吸引力,而且已有条件并且正在接待大批游客前来访问的旅游资源。
b、潜在旅游资源由于受该地交通条件或其它接待条件的影响,尚不大为人所知或暂时无法使很多游客前来观赏的吸引因素。
三、按利用限度分类 a、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无限旅游资源) 是指那些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耗损过大或遭受毁坏的情况,可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人工再造的旅游资源,如主题公园、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风味佳肴等。
b、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有限旅游资源) 指那些自然生成或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遗存物。
这类旅游资源一旦在旅游过程中遭受破坏则极难恢复,即使能够部分复原,其原有的观赏价值也将大大降低,如某一典型的生态系统、古建筑、古文化遗址等四、按旅游活动性质分类观赏型:自然风光、文化古迹运动型:登山、滑雪、冲浪、游泳休(疗)养型:海滨浴场、温泉娱乐型:公园、花园、游乐园特殊型:具有科考、探险等价值的场所五、按管理级别分类“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旅游资源: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级文保单位、省级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市(县)级旅游资源: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市(县)级文保单位1992年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分类体系大类类基本类型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 13水域风光类 7生物景观类 6人文旅游资源古迹与建筑类 32休闲求知健身类 11购物类 52 6 741997年,将旅游资源划分为3景系(自然景系、人文景系、服务景系)、10景类、95种景— 2003 )分类体系:主类——亚类—型。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基本类型,共计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55种基本类型。
2、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 旅游地从无到有、逐渐兴衰,然后又逐渐衰落直至无人问津的发展或演进过程,称之为该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
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
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产生的原因(引起生命周期阶段演进的根本原因)是该旅游区(点)吸引能力的变化。
供给方面:旅游地出现环境污染、接待能力不足、旅游服务质量下降等需求方面:旅游者因时尚潮流的变化而发生兴趣转移3、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原则A、突出独特性原则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 尽量挖掘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 努力反映当地文化特点。
B、讲求经济的原则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服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 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和有重点的优先开发某些项目,不宜无计划地盲目开发; 尽可能利用当地的原材料,使用当地的人工和技术力量。
C、注意保护环境的原则a、在开发工作中,应将旅游资源的保护放在首位。
特别是对于遗产类的有形旅游资源,尤其应当注意在保护和维护其原有风貌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b、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主要体现在,其开发规模不得超过该地的旅游承载力,并且有关建设项目的性质、布局、规模、高度、造型、色彩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都应与周围的景观和环境相协调。
4、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A经验评价:评价者在收集大量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凭经验通过主观判定旅游资源的价值。
一般采取民意测验法和专家评议法。
一般经验评价:中国十大名胜、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美感质量评价: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心理学派)、经验学派(现象学派) 美学评分法“三三六”评价法: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B、单因子评价:评价者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时,集中考虑某些典型因子,如美感、土地、地貌、水体、植被等,对这些关键的或极重要的因子进行适宜性评价或优劣评判。
旅游湖泊的评判、地形适宜性评价、海滩评价和海水浴场评价、滑雪旅游资源评价、康乐气候评价、溶洞的模糊数学评价C、多因子综合量化评价:在考虑多因子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评价。
它比经验评价、单因子评价更加准确和全面。
综合价值评价模型、模糊数学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法、观赏型旅游地综合评价、价值工程法、指数表示法5、制定旅游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全国旅游发展规划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地方旅游发展规划省级旅游发展规划地市级旅游发展规旅县级旅游发展规划游旅游区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规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划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6动物原因等人为因素:战争破坏、建设性破坏、游客活动、当地居民的损害和破坏、工业污染等第五章1、旅游业的构成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业的“五大部门” —住宿接待部门、游览场所经营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旅行业务组织部门、目的地旅游组织部门2、旅游业的特点综合性产业【涉及到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等综合性活动;涉及到国民经济若干部门和行业(据澳大利亚官方统计,旅游业涉及29个经济部门中的108个行业) 】涉外政策较强的产业脆弱性产业(敏感性)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产业3、旅行社的分类(一)国外旅行社的分类旅旅游批发经营商旅游批发商:经营批发业务行旅游经营商:经营批发和零售业务社旅游零售商:经营零售业务(二)我国旅行社的分类旅国际旅行社:经营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行注册资本?30万元、质量保证金20+120=140万元(出境旅游) 社国内旅行社: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注册资本?30万元、质量保证金20万元4、饭店发展的四个时期:A、客栈时期客栈(inn)是饭店的雏形,已有数千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