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上市公司深度报告2016年12月20日目录1战略分析 (1)1.1 公司自身背景 (1)1.1.1 公司简介 (1)1.1.2 主营业务 (1)1.1.3 行业地位 (2)1.2 宏观分析 (2)1.2.1 政策环境 (2)1.2.2 经济环境 (3)1.2.3 社会环境 (3)1.2.4 技术环境 (3)1.3 行业分析 (4)1.3.1 产业链分析 (4)1.3.2 行业特征 (5)1.3.3 行业获利能力分析——波特五力 (8)1.4企业竞争力分析 (10)1.4.1 核心竞争力 (10)1.4.2 公司战略分析 (10)2财务分析--偿债能力分析 (12)2.1 总体资产负债情况 (12)2.2.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3)2.2.1营运资金分析 (13)2.2.2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析 (13)2.2.3 应收账款 (14)2.2.4现金比率 (16)2.2.5 几项指标的异动情况 (16)2.3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7)2.3.1资产负债率 (17)2.3.2产权比率 (17)2.3.3利息保障倍数 (18)2.3.4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各项数据变动情况 (19)2.4 资产结构与偿债能力总结 (19)3财务分析--盈利能力分析 (20)3.1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 (20)3.1.1每股收益 (20)3.1.2股东权益报酬率 (21)3.1.3股利发放率 (21)3.1.4市盈率 (22)3.2杜邦分析法 (23)3.2.1杜邦分析法(第一层次) (26)3.2.2杜邦分析法(第二层次) (28)3.2.3杜邦分析法(第三层次) (29)3.3利润表分析 (30)3.4盈利能力分析小结 (30)4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 (31)4.1生命周期理论 (31)4.2现金流量的财务指标分析 (32)4.2.1现金流量的财务指标分析——财务弹性 (32)4.2.2现金流量的财务指标分析——OPM策略 (32)4.2.3现金流量的其他财务指标分析 (33)4.3现金流量分析小结 (33)5前景分析 (34)5.1相关财务数据预测 (34)5.1.1成本及费用预测 (34)5.1.2营运能力及应计项目预测 (34)5.2相对估值法 (36)5.3绝对估值法 (36)5.3.1确定折现率 (36)5.3.2公司未来主营业务收入预测 (37)5.3.3净利润预测 (38)5.3.4估算股权价值 (39)5.4敏感性分析 (40)6投资策略:推荐买入 (41)伊利股份财务报表分析1战略分析1.1 公司自身背景1.1.1 公司简介1956年,呼和浩特回民区成立养牛合作小组。
1958年,改名为“呼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拥有1160头奶牛,日产牛奶700公斤,职工人数117名。
它就是伊利的前身。
1997年2月,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以下简称伊利股份)。
伊利股份一直为消费者提供健康、营养的乳制品,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全的乳制品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符合奥运及世博标准、先后为奥运会及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
1.1.2 主营业务资料来源:wind资讯图1-1 2015年伊利股份主营构成伊利股份下设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所属企业一百三十多个。
从图1-1中可以看出,伊利股份主营构成中液态奶占据首位,其次是奶粉及奶制品和冷饮产品系列。
液态奶中近几年不断推出新产品,其中包括安慕希、金典有机奶、QQ星等。
1.1.3 行业地位2015年,伊利年收入首次突破了600亿元,净利润46.54亿元,双双持续增长并稳居行业第一。
2016年7月25日,在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2016年度“全球乳业20强”中,伊利的排名跃升至全球乳业8强。
这一名次不仅是中国乳制品企业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同时也是亚洲乳企迄今的最高排名,被认为是中国正式迈入全球乳业强国和改写全球乳业格局的重要标志。
1.2 宏观分析1.2.1 政策环境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图1-2 乳制品行业相关政策由图1-2所示,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国内监管部门对乳制品行业进行严厉整顿,同时为加强监管出台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等一系列保障乳制品安全的政策措施。
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国产乳制品质量大幅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增强,市场逐步回暖,全行业呈现出生产规模扩大,产销保持较快增长的局面。
1.2.2 经济环境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3 居民收入和恩格尔系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使人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乳品逐步成为城市居民每日消费的必需品,对乳品的需求将稳健增长。
1.2.3 社会环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在消费观念上也发生了改变,人们更有意愿和能力去购买乳制品。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稳定的出生率、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等因素,使得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乳品消费市场。
众多的人口为乳制品提供了庞大的市场容量。
随着二胎的放开和老龄化的不断增长,国内婴幼儿和老年人的比重也日渐攀升,成为乳制品的消费主力。
1.2.4 技术环境(1)乳制品加工关键技术:膜分离技术、生物技术、冷杀菌技术我国膜分离技术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但是我国对于膜技术在乳中蛋白质的浓缩、标准化方面,以及膜的装置、材料、组件上还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
现阶段,我国的杀菌技术主要集中在热杀菌上,巴氏杀菌和超高温杀菌技术是我国乳品加工业上采用的主要杀菌技术,其他杀菌技术在我国进行了一些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实验室阶段,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将其应用在生产领域。
(2)乳制品加工关键设备:乳制品浓缩设备、无菌生产线在液体奶的生产中,发达国家和浓缩设备也比我国先进,如先进的闪蒸没备,在我国仅有几家大型乳品企业采用这种设备。
虽然有些企业研究开发无菌生产设备,但质量和性能与国外产品的差距悬殊,而且没有无菌成套生产设备的研发。
(3)乳制品包装目前,我国生产的乳品包装加工机械,尽管在共性技术及常规装备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产品体系,但在关键设备及关键技术上与国外企业还有很大差距。
(4)原料奶、乳制品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目前80%是手工挤奶,且日益增多的个体户不注意奶牛疫病防治,原奶细菌超标、抗生素含量过高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乳制品质量的提高。
即使在原料奶主产区采用机械挤奶设备,但仍然存在管理水平低、设备不能及时保洁等问题。
我国原料奶生产卫生条件差、细菌数量偏高、杂质较多。
1.3 行业分析1.3.1 产业链分析图1-4 伊利产业链由图1-4可以看出,伊利股份产业链前端有农场,农户,包括奶牛及技术还有牧草饲料的供应;伊利本身包括设备、包装材料和广告物流等;产业链后端是经销商、直销,经过各种途径到达消费者。
产业链特征:乳制品的能源物质是具有生命体的奶牛,奶牛的生长受到自然条件、喂养方式等的影响。
因此,生产过程具有波动性、可控性和不可预见性。
乳制品具有鲜活性,所以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谨慎的处理和控制。
该供应链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对保质期、卫生条件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如要求运输时间短、全程进行冷链控制,以及奶源、包装物、产成品等具有极高的卫生条件和质量标准。
1.3.2 行业特征(1)竞争特征: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图1-5 2014年中国乳制品销售额前十企业根据图1-5中显示的市场份额,可以看出按销售额统计,乳制品行业CR4为39.94%,CR8为47.08%,表明2014年中国乳制品销售规模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呈现寡占市场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图1-6 2014年液态奶竞争格局2014年液态奶五大品牌蒙牛、伊利、哇哈哈、光明、旺旺合计占比已达74.6%,其中伊利、蒙牛两大龙头企业合计占比为48.4%,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优势明显。
(2)产量情况表1-1 2006-2015年中国乳制品产量及增长率统计表资料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图1-7 2008-2016年中国脱脂奶粉的产量、进口量、消费量(千吨)从表1-1可以看出,产量逐年增加,但2014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乳制品行业首次出现负增长。
造成这种形势的主要原因是:消费增长乏力;高成本,高价格,影响了消费的增长;进口量大幅增加,对国内生产形成了冲击;2015年扭转了下降的趋势,乳制品质量安全状况仍然保持稳定向好的好态势。
(3)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表1-2 2010年-2014年我国乳制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走势表资料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从表1-2看出,2010年至2014年我国乳制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额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由原来2010年的1725.85亿元到2015年的3328.39亿元,几乎翻了一番。
可以看出我国乳制品制造业正在蓬勃发展。
(4)乳制品人均消费量资料来源:wind资讯图1-8 人均乳品消费量(千克/年)我国与其他乳品消费大国或地区如印度、美国和欧洲相比差距巨大,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4。
饮食习惯相近的日本和韩国,人均消费量是中国的1.9至2.3倍;经济发展水平近似的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南非和墨西哥,人均乳品消费量是中国的2至4倍。
1.3.3 行业获利能力分析——波特五力(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乳业的供应方主要是奶站,规模养殖户,大量分散的奶农及乳品包装企业。
➢奶源:目前,按国内20 头奶牛以上为规模养殖的标准,国内规模养殖的比重不到30%,散养户的比重要超过70%,由于伊利公司首先建立了“公司+奶牛”的模式,使得奶源基地没有形成产业化、集中化,奶农处于大量分散的状态,其议价能力低,在乳业价值链中处于弱势地位。
➢乳品包装:虽然在“七五”期间轻工业部就把开发食品无菌包装项目列入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但我国乳业的主要包装还是来自国际厂商,国际纸业及瑞典利乐公司占有了中国无菌包装市场绝大部分份额。
因此,包装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
(2)潜在加入者:在“三鹿奶粉”事件之后,乳制品行业面临着信任危机,国家质检总局要求我国所有的奶制品企业必须在2011年3月1日前全部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提高了行业进入壁垒。
然而,高进入壁垒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没有新竞争者的威胁。
已有成熟销售渠道的众多饮料巨头鉴于可观的收益,相继进入乳品市场,国内纯净水巨头哇哈哈、果汁巨头汇源、四川希望集团等先后斥巨资进入乳业,使得乳品市场更加拥挤国外乳品企业早就看好中国巨大的乳品市场潜力乳制品产业在中国的成长空间长期看好。
早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过程中,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就在乳品上反复降价,以降低进口关税,为他们的乳品打进中国市场争取到了有利条件随着中国乳品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商会望风而来,共同分享乳制品业这块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