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前言本大纲仅供临床医学5年制大学生教学用。

神经病学教学必须应用现代医学科学的最新成就,有系统地阐述本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神经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知识。

教学时应尽量结合我国资料以及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并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课与示教,以培养同学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1门分支学科,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其他各学科关系极为密切,并且具有极高的理论性。

神经病学的主要任务是探索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断、防治原则。

神经病学作为目前医学领域中发展最迅速而活跃的学科,不单有本学科自已的体系,而且与很多其他有关学科相互渗透,如神经生物学、神经化学、神经遗传学、神经病理学、神经药理学、神经免疫学、神经外科学、神经影像学、神经眼科学、神经耳科学、神经流行病学、老年神经病学和儿童神经病学等。

而基因检查手段、急诊医学的发展以及社会老龄化的趋势对神经内科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神经病学作为1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工作领域广阔,是临床医学5年制硕士生必须掌握的1门学科。

本学科的教学任务是通过理论讲授及临床实习,使学生掌握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神经病学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操作方法。

对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方法能初步掌握,为医科学生今后在教学、医疗科研工作中具备全面知识打好基础。

总学时数为58学时,其中讲课30学时,实习28学时。

第一章绪论一、要求使学生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它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如何才能学好神经病学。

二、主要内容1.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

2.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和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3.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方法。

三、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章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一、要求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临床常规检查方法,了解常用的辅助检查。

熟悉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原则。

二、主要内容[感觉系统]1.感觉的分类:特殊感觉、1般感觉、复合感觉。

2.浅、深感觉的传导通路,节段性支配及周围性支配。

3.感觉障碍:(一)感觉障碍的性质:感觉过敏、感觉减低与丧失、感觉分离、感觉异常、疼痛等。

(二)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周围型,后根型、传导束型、丘脑型、内囊型、皮质型等。

[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的组成:锥体运动系统与锥体外运动系统,小脑系统。

小脑各部分(新小脑、旧小脑和古小脑)损害的症状与体征。

2.运动障碍:(一)瘫痪1.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

2.瘫痪的定位诊断:中枢性:皮质型、内囊型、脑干型、脊髓型。

周围性:前角型、前根型、末梢型。

(二)肌张力改变:肌张力增高、减低。

(三)肌营养改变:肌消瘦、肌萎缩、肌肥大。

(四)共济失调:感觉性,小脑性等。

(五)不自主运动:肌束颤动、痉挛、抽搐、震颤、舞蹈、手足徐动、扭转痉挛等。

[反射]1.反射的组成。

2.反射的种类。

3.反射障碍:浅、深层反射障碍及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

[颅神经]12对颅神经的应用解剖生理及临床症状。

[大脑]大脑各叶(额叶、顶叶、颞叶与枕叶)损害的症状与体征(包括失语、失认与失用)。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三、学时:15学时(一)脑疾病脑血管病一、要求了解急性脑血管病的分类。

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鉴别和治疗原则。

二、主要内容1.脑的血液供应和主要血管闭塞后的症状。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强调颅外心血管病变),发病原理(强调微栓学说),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手术治疗)。

3.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动脉管壁病变,强调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龄、吸烟、酗酒)、发病原理(动脉管壁病变和附加因素。

发病机制:动脉内皮细胞吞噬大量脂质-内皮细胞增生-坏死-斑块,内膜下胶原组织暴露-血小板释放活性物质-动脉收缩,血小板聚集、黏附-网络纤维蛋白和红细胞-血栓)、临床表现(发病情况、症状和体征P136书)、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药物治疗改善脑缺血区血液循环、偏瘫和失语的治疗、外科治疗)、预防。

4.脑栓塞的病因(栓子来源、强调风湿性心脏病瓣膜血栓块脱落)、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5.脑出血的病因(强调高血压)、发病原理(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伴微动脉瘤破裂)、病理(脑实质内出血及其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发病情况、症状和体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昏迷护理和治疗、脱水剂和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外科治疗)。

6.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颅内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原理(动脉易破裂性、出血与血管痉挛)、病理(脑表面出血及动脉瘤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发病情况、颅内高压征、脑膜刺激征、局限性脑征较少)、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对症治疗、脱水剂的应用、外科治疗)、预防复发。

三、学时:3学时脱髓鞘病一、要求了解脱髓鞘病的概念、分类。

掌握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了解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病因和病理] 病毒感染、遗传和地理环境以及免疫,脱髓鞘斑的分布特点,斑块的病理改变规律。

[临床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播散性损害的症状,在时间和空间的多发,我国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症状为多见。

Devis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 说明多灶性、缓解复发的临床特点,早期有脑脊髓液的免疫反应,髓鞘硷性蛋白以及寡克隆区带的诊断意义。

诱发电位在此病中的改变规律以及诊断价值。

需要和结缔组织病伴随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及炎性脑血管病进行鉴别。

[治疗] 皮质类固醇、IVIG以及细胞因子,对症治疗、护理和康复等。

三、学时:1学时。

震颤麻痹一、要求了解锥体外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病变时出现的症状。

掌握震颤麻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二、主要内容[病因和病理] 概述纹状体苍白球系统是锥体外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病变时出现肌张力改变与不自主运动。

震颤麻痹(帕金森病) 的病因和病理(病理改变以黑质神经元损害为主,出现Lewy小体为特点,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缺乏的生化病理),[临床表现] (肌肉强直、运动减少及震颤3征以及本病的特殊姿态)[诊断和鉴别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出现典型的症状,必须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鉴别,包括Lewy小体痴呆以及多系统萎缩。

[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左旋多巴和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护理和康复原则。

三、学时:1学时Alzheimer病一、要求了解海马的结构,痴呆的临床特点和检查方法。

掌握Alzheimer病的临床表现规律。

二、主要内容[病因和病理] Alzheimer病的病因和病理(强调此病是1种Tau蛋白病,病理改变是出现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颗粒空泡变性以及类淀粉蛋白的沉积)。

[临床表现] 强调记忆力下降为主要特点,在疾病后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其他症状和体征[诊断和鉴别诊断] 分为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前者主要依靠临床出现痴呆的症状,以记忆力下降为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鉴别,包括血管性痴呆、Lewy小体痴呆[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和其他神经保护剂,护理和康复原则。

三、学时:1学时癫痫一、要求了解癫痫的病因、分类与发作原理。

熟悉癫痫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掌握癫痫的防治要点与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

二、主要内容[病因] 按照病因,可将癫痫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2大类。

[发作原理] 讲述癫痫病灶的异常放电与其传布途径,导致癫痫发作的有关原理。

[临床表现] 详细介绍强直1阵挛发作、失神发作、精神性发作、运动性部分性发作、Jackson 发作的临床表现。

并注意可能存在的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确诊癫痫的依据,脑电图的诊断价值与癔病、晕厥、偏头痛等的鉴别。

疑为继发性癫痫者应寻找病因。

[防治] 注意预防癫痫因素,控制反复发作与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病因治疗。

三、学时:3学时偏头痛一、要求熟悉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掌握偏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二、主要内容[病因与发病原理] 病因未明,主要的发病学说。

[临床表现] 掌握偏头痛的发作过程,发作特点。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偏头痛的依据,与癫痫、高血压头痛、5官病变引起的头痛、神经性头痛相鉴别。

[治疗与预防] 偏头痛发作时的药物治疗(血管收缩剂)、预防发作(抗5-羟色胺、抗组织胺、β肾上腺素能阻滞药物)。

三、学时:自学昏迷一、要求熟悉昏迷的临床表现和分期。

掌握昏迷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二、主要内容[病因与发病原理] 脑干网状上升激活系统。

昏迷的常见原因。

[临床表现] 昏迷的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临床特点。

需要和昏迷鉴别的状态,包括谵妄状态、木僵、持续性植物状态、无动性缄默状态的临床表现规律。

昏迷患者病史和体检的特殊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 昏迷的诊断以及程度的判断依据,与癔病的鉴别。

[治疗] 早期查明原因,维持生命体征,降低颅压、维持酸碱平衡、预防感染和促进苏醒,对症治疗和护理原则。

三、学时:自学(二)脊髓疾病概述:1.脊髓的应用解剖生理。

2.脊髓与脊柱的关系。

急性脊髓炎一、要求掌握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了解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及护理。

二、要求内容[病因和病理]简述非细菌性的急性脊髓炎的1般病因及有关的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重点讲述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休克期、恢复期)及脑脊髓液的特点。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脊髓压迫症,急性硬脊膜外脓肿等进行鉴别。

[治疗] 急性期治疗应用皮质类固醇,并处理排尿障碍和呼吸肌瘫痪。

防止各种并发症: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褥疮等。

恢复期处理:痉挛性瘫痪的处理与功能锻炼。

三、学时:1学时脊髓变性病一、要求了解这类疾病的临床特点、简明分类、诊断和处理原则。

二、主要内容1.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病因未明、选择性侵犯运动神经元的不断进行性变性病)、临床特点与类型(中年后慢性进行性肌萎缩等运动神经元症状。

临床分为3种类型:㈠下运动神经元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延髓麻痹);㈡上运动神经元型(原发性侧索硬化症);㈢混合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鉴别诊断(脊髓型颈椎病、延髓和脊髓空洞症、颈髓肿瘤、脑干肿瘤)、治疗(改善全身情况、加强护理)。

2.脊髓空洞症的病因与发病原理(脑脊髓液动力学异常、血循环异常、先天性发育异常)、病理(空洞好发部位)。

临床表现(发病情况、症状和体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支持疗法、深部X线治疗、放射性核素131碘疗法、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空洞---腹膜腔分流术)。

3.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病因和发病原理(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病)、病理(脊髓后索和锥体束、周围神经)、临床表现(发病情况、症状和体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