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正是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理想要求,在具体的教育体系中,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的要求。
教育公正即要求教师在叫教育教学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做到公平和公正。
教育公正是教师师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师德的核心体现。
《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关爱学生,即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近年来,随着网络上教育不公正事件的频频发生,教师的职业道德也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人们不禁有所疑问:教育公正还能确保实现吗?人们之所以有如此疑问并不是空穴来风,但我想说,教师只要严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努力致力于教学实践、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教育活动的公正仍可以继续较好的贯彻下去。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力量。
爱能驱逐严寒换来温暖,爱能如细雨滋润大
地。
对于你的学生,最不能吝惜的就是你的爱。
我们可以避免不了的
有教学上的不足、经验的匮乏,但是一定要张开你博大的胸怀迎接你
的学生。
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
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
应试教育下的“唯分数论”
已经不适应现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师更不能因分数的高低来给
学生下定论,也绝不能因为某一位学生的分数高就偏爱于谁,更不容
许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以打击。
教师在强调学生错误的同时,还要肯
定学生的优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或者力求较好的
提高学习效率,往往在评奖学生的作文或是作业的时候简单概括学生
的优点甚至对学生的优点只字不提。
每一块硬币都有两面,只突出学
生少数的错误之处,而忽略学生大面积的优秀,对学生来说,是很不
公平的。
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点,否则,长此以往,将
会挫伤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第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
新的课程理念提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控制着,学生也不再是服从者。
二者无论是在课堂还是生活中
都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教学相长”才是新的教学理念的体现。
因此,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身体力行的践行着教育公正。
尤其是五年前的一次语文课上发生的事,使我记忆犹新。
记得当时我刚带五年级的语文兼班主任,对学生以前的学习状况不是特别了解。
有天中午我早早就来到教室看着学生自习,当走到一位身材矮小的学生旁边,只见我上午布置的作业他只字未写,留着大面积的空白甚是煞眼。
我弯下腰轻声询问他怎么回事,不想被旁边同学听到了,在班里大喊了一声:“老师,你别管他了,他是我们班最笨的了,什么都不会,是个傻子。
”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班里所有的同学都骚动起来了,都在七嘴八舌的说他是“傻子”、“笨蛋”。
我当时心里猛地一震,为这位同学感到难过,也为其他同学感到些许的失望。
我控制了课堂局面,严肃批评了班里的其他学生,使他们明白,这样说自己的同学是很不礼貌,很不尊重人的行为。
我们应该互相疼爱、互相帮助。
同时,我也鼓励这位后进生加倍努力,
让他理解同学们的好意。
这件事情过去很久了,可是留下的深思仍不时的在我的心头萦绕。
一名普通的教师实现教育公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等待我们去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