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蝴蝶资料

蝴蝶资料

有关蝴蝶的资料蝴蝶的一生有四个完全不同的形态,即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人们在野外看到的蝴蝶,大多是它们的成虫,所以,蝴蝶是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蝴蝶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

1)卵期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而形成的新生命,成熟后,咬破卵壳出来,这就是蝴蝶幼虫。

2)幼虫期刚孵化出的幼虫称为一龄幼虫,口器为咀嚼式,不少幼虫第一道食物是自已的卵壳,但有的种类却直接回嫩芽取食,因为幼虫的体壁是由几丁质构成,不能随着体型长大而长大,所以幼虫必须经过几次脱皮,才能成为老熟幼虫。

每脱一次皮就是增加了一龄,蝴蝶幼虫一般要脱5-6次皮。

老熟的幼虫会快速地动,那是它在寻找做蛹的地方。

不同科的蝴蝶会寻找不同的化蛹处,有的在树上,有的在树下,有的在石隙里,有的则在枯草里,这些地方大多是隐蔽的场所。

找到安全的地方,老熟幼虫就开始吐丝吊挂身躯,进入预蛹期。

3)蛹期经过几十小时,身躯已缩小的预蛹脱下了一生中最后一次皮,就变成了蝶蛹,蝶蛹有两种:缢蛹一般为凤蝶科和粉蝶科等,蝶的老熟幼虫还会吐丝成垫,用尾足钩钩在上面。

斑蝶科、蛱蝶科等蝶的幼虫仅以尾部末端的尾足钩和丝垫把身体倒挂起来,悬在空中,人们叫它悬蛹。

弄蝶化蛹很像娥类,它们在化蛹前结成丝质薄茧,化蛹地选择的是地面和杂草等处。

不同品种蝶蛹和形状和颜色是不相同的,有的即使是同种蝶在不同地方化蛹颜色也会有所变化。

有的蝶化蛹时先是绿色,后又变成褐色。

它们的形状有贝壳状,如黑脉蛱蝶,有叶片状,如青凤蝶,有树枝状,如三尾凤蝶,有刺棘状,如橙翅襟粉蝶,有果实状,如大卫桑蛱蝶,蝶蛹的颜色有褐色、金色、银白色、绿金色、棕色等。

蛹期的蛹好像在睡觉,其实体内在进行着剧烈的变化,血液中的血球细胞在破坏幼虫的旧器官。

这一过程有长有短,即使是同一品种也会因所处不同世代而长短不一。

4)成虫期在完成体质改造后,蝴蝶就从蛹壳中出来,这种现象叫羽化。

刚羽化的蝴蝶身体上有两对又皱又小的翅膀,大约几十分钟后,随着体液顺着翅膀的诸多血管流动,翅膀不断充盈扩展,又皱又小的翅膀就像被打开的扇子一样,渐渐变成又大又薄的大翅膀。

此后体液流回身体,血管状构造愈合成翅脉。

羽化不久,由蝴蝶尾部末端排出的体液,叫做“蛹便”。

蝶与蛾的区别蝴蝶是一种惹人喜爱的昆虫,这是因为长着色彩鲜艳的翅膀,在空中飞舞时非常优雅,既不像苍蝇那样讨厌地嗡嗡叫,也不像蜜蜂那样有蜇人的危险。

蝴蝶有个“亲戚”叫蛾子,它们长得很相像,只好仔细观察,才能看出它们的区别:蛾子的触角像羽毛或者细丝;而蝴蝶的触角如同一根细棒,顶端变“胖”,就像一个火柴头一样。

另外,蝴蝶的身体比较细长“苗条”,而蛾子常常长得又粗又短。

说起来容易,但如果它们停在远处的花朵上,或者在空中飞舞时,你能知道哪是蛾子哪是蝴蝶吗?如何辨别蝴蝶与蛾子?一般来说它们有以下的区别:1、活动时间:蝴蝶通常在白天飞行,蛾子则喜欢在夜间行动。

2、触角形状:蝴蝶的触角是棒槌状的,而蛾子的触角是直的,而且大都有羽毛。

3、腹部形状:蝴蝶的腹部纤细,蛾子的腹部却肥胖、多毛。

4、停留:蝴蝶将其翅膀并起,直直地竖立在背上,而蛾子则是平平的展开翅膀,呈现屋脊状。

5、蛹:蝴蝶的蛹是裸露的,蛾子的蛹通常有柔软光滑的茧包裹,或者埋藏在地下化蛹。

蝴蝶有巨大的复眼,不用转头就能看到各个方向。

与大多数昆虫一样,蝴蝶是高度近视眼,因此,更容易被大面积的花地所吸引,而较少光顾单株植物。

它们眼中的颜色与我们人类看到的不同,引导它们找到蜜源的,是呈现在花朵上的光的偏极,以及紫外线。

蝴蝶的触角有非常发达的嗅觉。

所有的蝴蝶触角都是棒槌状的,与其相反,蛾子的触角有多种形状但大多有羽毛。

有些种类的蝴蝶也会用两只前脚来品尝味道。

蝴蝶的习性各种蝴蝶生命活动的特性是不尽相同的,而且同一种类的雌雄个体之间,习性也可能不同,雌蝶通常都徘徊在寄主植物生长地的附近,活动范围比较狭窄,这种习性在高山地带显示得最为突出,这是因为植物的分布与海拔高度是密切相关的。

至于雄蝶则四处翩飞,觅寻配偶,即使在山地,它们的活动范围、也要广阔得多。

山峰之颤,是多种蝴蝶的聚汇场所,山隘孔道是多种蝴蝶飞行的必经之路;此外深沟峡谷的隘道,也是蝴蝶出没最多的地方。

这里还应该看到,也有许多蝴蝶的活动范围是非常狭小的,它们好像是不愿离开家门一步似的,局限在一个小天地内生活。

不到它们的家园人们就不容易看到它们的影踪,如疏毛薮环蝶。

一、饮水水是生物有机体在新陈代谢作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成分。

因此我们常常能看到蝴蝶停在潮湿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咸味的水,最能吸引它们来饮。

每当烈日临空的炎夏正午,在洼陷的山路上,在溪边,就有各式各样的蝴蝶成群聚集在那里吸水。

二、取食蝶类不是专门探花吸蜜的昆虫。

由于种类不同,它们的摄食对象也大不相同,并且绝大部分是专食性的。

例如,有的种类不仅吸食花蜜,而且嗜吸某些特定植物的花蜜;有些蝴蝶则不吸花蜜而嗜食其他烂果或蛀树渗出的汁液,甚至人畜鸟兽的粪便,这说明蝶类食性是广泛的。

三、变温蝴蝶是一种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高低,是随着周围环境温度而变化的。

因此蝴蝶的生命活动,直接受着外界温度的支配,温度低了,就停止活动。

蝴蝶最活跃的时间是早晚日光斜射的一段时间,因而我们在早晨和傍晚最容易看到彩蝶纷飞的情景。

在雨后放晴的时候,它们常常会集群起飞,倾巢而出。

其他时间特别是晚上,它们是不会飞翔的。

每当早春或深秋的清晨,在田野里,常可见到一些蝴蝶张开了翅膀,面向太阳取暖,等到体温上升到各自需要的活动始点时,它们才会开始活动。

这种现象若到3000-4000米的高山上去观察,可以看得格外清楚。

当太阳从云层里穿出而光热照射到大地上时,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蝴蝶活跃地四处翩飞。

假如太阳忽被云层遮蔽起来,那末它们就立刻停止了活动,瞬之间,竟然完全看不到一个蝴蝶的影踪。

当太阳重新照射时,它们又活跃如前,像这样有规律地一次又一次地重演着,非常有趣。

知道了蝶类是一种变温动物,就不难解释上述现象了。

四、活动蝶类的活动、出去觅食,寻找配偶和寻找产卵地,主要依靠飞翔。

飞翔的习性,每视种数而有异;从飞翔的姿态来说,有平直前进的,有舞姿前进的,也有曲线前进的种种不同的飞翔方式。

从飞翔的速度来说,有快到目不能辨的,也有慢到徒手可捉的。

还有些种类能作滑翔飞行,有些种类能作定位飞翔,更有一些种类,力能振翅飞翔,随风飘舞,而远涉重洋。

此外还有一些种类能在林中长时间地在空中飞翔,忽东忽西,犹如蜂蝇临空飞舞一样,仅能看见一些迹影。

再有一种俗名叫“异天蝶”的六斑剑凤蝶,当其一受惊扰时,即腾空上飞,直上云霄,迅即飞到人们眼力所不及的高空中去,看来煞是有趣。

五、栖息蝴蝶是昼出活动的昆虫,因此到了薄暮来临时,它们就各自选择场所,进行栖息。

蝶类幼虫的栖息场所,一般都很隐蔽,因此,在野外不很容易找到个别幼虫。

有些蝶类的幼虫常有缀叶为巢而隐居其中的习性,缀叶的方法因虫种各有不同,有缀一叶的,有缀数叶的,各有各的式样或技巧。

香蕉弄蝶幼虫能将香蕉叶的边缘褶黏成巢而隐居其中,稻弄蝶则常缀联数叶而巢居其中。

有巢居习性或结网群栖习性的幼虫,它们都在栖息处的近旁取食,绝不远出,一有惊动,立即退人巢内躲藏,这与一般蝶类的栖息习性完全不同。

蝶类大多是单独栖息的,但也有些种类喜欢聚在一起栖息,有些品种的蝶类还会成千上万地群集在一起飞舞,像我国台湾的“蝴蝶谷”和云南大理的“蝴蝶泉”就是例证。

六、寿命蝴蝶寿命的长短可因不同的种类而有所不同,虽然有的品种可活10来个月的,但最短的只能活3~5天,因而,总的来说,它的寿命是比较短暂的。

一般说来,它的寿命长短和气温的高低是有关系的,气温越高,它的新陈代谢就越快,衰亡也就越快,春季和深秋的气温稍微低,它的寿命反而会长些。

它的活动直接受外界温度的支配。

蝴蝶的寿命,长短不一。

寿命长的可达11个月,寿命短约的只有2~3星期。

在这段时期内,雄蝶忙着寻觅雌蝶交尾,雌蝶找寻寄主产卵,活动频繁,因此必须向大自然界充分摄取养料。

才能顺利完成它们传种接代的神圣使命。

七、交尾当雄蝶发现雌蝶时,翅上的季鳞就会散发出特有的气味,引起雌蝶的兴奋。

当未经交配的雌蝶见到雄蝶飞来或闻到雄蝶的气味时,就会腾空而起,而雄蝶则会紧紧追逐。

我们常常看见两只蝴蝶追逐飞行,那就是雄蝶在追逐雌蝶,它们一前一后,上上下下,在空中翩翩翻飞,经过一阵追逐翻飞后,最后进行交尾,这种飞翔,就称为“婚飞”。

蝴蝶的交尾方式,是尾部相接而头部则分向两端。

如遇惊扰,则雌蝶主动飞起,而雄蝶则安静的倒悬在下方,任其拖着飞逃。

各种蝴蝶产卵各有一定的场合,绝不乱产。

最常见的是将卵产在树叶的反面,有些种类的蝴蝶所产的卵有特殊的排列方式和有特定的部位,如产在树枝的嫩芽上、花蕾的基部,细枝条上,还有的产在寄主植物附近的其他物体上。

其卵的排列有的绕成一环,有的则多粒垒积成串,还有的集结成块状。

不一而足。

已经交尾过的蝴蝶或不需要交尾的雌蝶,当雄蝶飞临时,它就平展4翅,将腹部高高翘起,这就是不接受交尾的表示。

若不接受交尾的雌蝶在空中遇到多只雄蝶紧逼追逐求爱时,雌蝶就会使出绝招,突然夹翅急速下降,使雄蝶突然失去追踪目标而得到解脱。

八、飞行蝴蝶的飞行不仅有规律,而且有专门飞行的路线,多是沿着树林中的开阔地带、山间小路或河流飞行,飞行的高度和速度也不常改变,一般都是按一定的高度和速度进行。

蝴蝶还有一种集群飞行迁移的习性,因而常常可以看见报纸等媒体上关于发现数千数万蝴蝶铺天盖地般飞临的报道,懂得了这是它们的习性之后,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