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SM数字直放站设备技术规范V100

GSM数字直放站设备技术规范V100

GSM数字直放站设备技术规范V100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G S M数字直放站设备技术规范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G S M R a d i o D i g i t a l S i g n a lR e p e a t e r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版本号:1.0.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X)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4. 射频指标测量条件 (6)4.1 常规测试条件 (6)4.2 极限测试条件 (6)4.3 不确定度及判断依据 (7)5. GSM数字直放站分类 (7)6. GSM数字直放站结构 (7)6.1 GSM数字光纤直放站结构 (7)6.1.1 分立式结构 (9)6.1.2 一体化结构 (11)6.2 GSM数字无线直放站结构 (14)7. 频段配置 (16)7.1 工作频段 (16)7.2 中继传输频段 (16)7.2.1 无线中继频段 (16)7.2.2 光纤中继波长 (17)8. 无线射频性能指标要求 (17)8.1 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 (17)8.1.1 定义 (17)8.1.2 指标要求 (18)8.2 自动电平控制(ALC) (18)8.2.1 定义 (18)8.2.2 指标要求 (18)8.3 最大增益及误差 (19)8.3.1 定义 (19)8.3.2 指标要求 (19)8.4 增益调节范围 (19)8.4.1 定义 (19)8.4.2 指标要求 (20)8.5 增益调节步长 (20)8.5.1 定义 (20)8.5.2 指标要求 (20)8.6 频率误差 (20)8.6.1 定义 (20)8.6.2 指标要求 (21)8.7 矢量幅度误差 (21)8.7.1 定义 (21)8.7.2 指标要求 (21)8.8 最大允许输入电平 (21)8.8.1 定义 (21)8.9 带内波动 (22)8.9.1 定义 (22)8.9.2 指标要求 (22)8.10 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 (22)8.10.1 定义 (22)8.10.2 指标要求 (22)8.11 带外抑制 (23)8.11.1 定义 (23)8.11.2 指标要求 (23)8.12 互调 (24)8.12.1 输入互调 (24)8.12.1.1定义 (24)8.12.1.2 指标要求 (24)8.12.2 下行反射互调 (25)8.12.2.1 定义 (25)8.12.2.2 指标要求 (25)8.13 杂散发射 (26)8.13.1 定义 (26)8.13.2 指标要求 (26)8.14 噪声系数 (34)8.14.1 定义 (34)8.15 收发隔离抑制比(仅适用于具有ICS 功能数字无线直放站) (35)8.15.1 定义 (35)8.15.2 指标要求 (35)8.16 传输时延 (36)8.16.1 单机及系统时延 (36)8.16.1.1 定义 (36)8.16.1.2 指标要求 (36)8.16.2 时延校正补偿精度 (36)8.16.2.1 定义 (36)8.16.2.2 指标要求 (37)8.16.3 时延调节范围 (37)8.16.3.1 定义 (37)8.16.3.2 指标要求 (37)8.17 带内载波泄露抑制 (37)8.17.1 定义 (37)8.17.2 指标要求 (37)8.18 阻塞 (38)8.18.1 定义 (38)8.18.2 指标要求 (38)8.19 上行噪声抑制比及抑制门限 (41)8.19.1 定义 (41)8.19.2 指标要求 (41)8.20 射频输入动态范围 (42)8.20.1 定义 (42)8.20.2 指标要求 (42)8.21 整机效率 (42)8.21.1 定义 (42)8.21.2 指标要求 (42)8.22 载波自动跟踪功能 (43)8.22.1定义 (43)8.22.2指标要求 (43)9 中继传输性能指标要求 (43)9.1 光纤中继性能指标及测量方法(适用于数字光纤直放站) (43)9.1.1 光输出功率 (43)9.1.1.1 定义 (43)9.1.1.2 指标要求 (43)9.1.2 光路动态范围 (44)9.1.2.1 定义 (44)9.1.2.2 指标要求 (44)10 网络性能指标要求(仅适用于数字直放站所组成的拉远系统) (45)10.1 组网及承载能力 (45)10.1.1 定义 (45)10.1.2 指标要求 (45)10.2 光旁路及光环路功能(仅适用于数字直放站所组成的拉远系统) (46)10.2.1 定义 (46)10.2.2 指标要求 (46)10.3 网络信源调度能力(可选) (47)10.3.1 定义 (47)10.3.2 指标要求 (47)10.4 时隙占用时长业务量统计功能(可选) (48)10.4.1 定义 (48)10.4.2 指标要求 (48)11 GSM数字直放站主要模块指标要求(可选) (49)11.1 近/远端机数字射频变频模块部分指标要求 (49)11.2 功放模块指标要求 (52)11.3 低噪放模块指标要求 (53)11.4 双工器模块指标要求 (55)12电源适应性要求 (56)13 环境适应性要求 (56)13.1 可闻噪声及震动要求 (57)13.2 散热要求 (57)13.3 环境要求 (57)13.4 环境测试后的指标要求 (58)13.5 特殊环境要求 (58)13.6 防尘防水等级 (58)14 安全要求 (58)14.1 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要求 (59)14.2 抗电强度要求 (60)14.2.1 电源电路的抗电强度要求. 6014.2.2 通信口的抗电强度要求 (60)14.3 接触电流要求 (61)14.3.1 电源电路的接触电流要求. 6114.3.2 通信口的接触电流要求 (61)14.4 设备电源安全保护功能要求 (62)15电磁兼容要求 (62)16 设备防雷指标要求 (62)17 设计及工艺要求 (63)17.1 结构及接口要求 (63)17.1.1 设备铭牌要求 (63)17.1.2 接口要求 (63)17.1.3 结构要求 (63)17.1.4 实现框图 (64)17.2 设计要求 (64)17.2.1 器件选型 (64)17.2.2 中频滤波要求 (64)17.2.3 电路分腔要求 (64)17.2.4 双路功放要求 (64)17.2.5 散热要求 (65)17.2.6 整机跌落要求 (65)17.3 工艺要求 (65)17.3.1 PCB设计工艺 (65)PCB电子元器件SMT贴片覆盖率必须大于95%; (65)17.3.2 焊接要求 (66)17.3.3 装配工艺 (66)17.3.4 功放工艺 (66)18 直放站监控管理要求 (67)19 编制历史 (67)前言本设备规范是为保证中国移动通信建网需求,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为网络优化和选型提出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规定了GSM 900MHz/1800MHz 数字直放站和GRRU设备的无线性能指标要求、中继传输性能指标要求、网络性能指标、电源适应性及环境适应性要求、安全要求、电磁兼容要求、设备防雷指标要求、设计及工艺要求、监控管理要求等。

本设备规范适用于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GSM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所提供的各类数字无线直放站、数字光纤直放站及GRRU设备研发、生产和出厂验收的技术规定,其他同类产品也可遵照该规范的要求执行。

本标准是《中国移动GSM直放站规范》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本标准的附录A为标准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移技﹝2011﹞91号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采购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鹏、姜雪松。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GSM 900MHz/1800MHz 数字直放站和GRRU设备的无线性能指标要求、中继传输性能指标要求、网络性能指标、电源适应性及环境适应性要求、安全要求、电磁兼容要求、设备防雷指标要求、设计及工艺要求、监控管理要求等内容,本设备规范供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内部使用,适用于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GSM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所提供的各类数字无线直放站、数字光纤直放站及GRRU 设备研发、生产和出厂验收的技术规定,其他同类产品也可遵照该规范的要求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4. 射频指标测量条件4.1 常规测试条件除特殊规定外,所有测试均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4.2 极限测试条件极限试验应在下列条件的任意组合的情况下测量:—温度:⏹低温:-40℃(室外机)、+5℃(室内机);⏹高温:+55℃(室外机)、+40℃(室内机);⏹湿度:95%(室外机)、85%(室内机);—供电电压:⏹AC 220V:低压+176V;高压 +264V;⏹DC -48V:低压-38.4V;高压 -57.6V。

4.3 不确定度及判断依据本规范所定义的所有射频指标,均已包含测试系统不确定度影响,所有指标测试判断均按照规范定义指标要求判断。

5. GSM数字直放站分类—数字无线直放站(选频);—数字光纤直放站(分为宽带和选频两类设备);—数字无线中继直放站,即分类为数字移频中继、数字微波中继、数字短波中继直放站;在网络建设中,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取数字直放站类型。

本技术规范针对GSM数字无线直放站和数字光纤直放站提出技术要求和测试要求。

6. GSM数字直放站结构6.1 GSM数字光纤直放站结构GSM数字光纤直放站由近端机和远端机组成。

其中近端机中主要的功能模块有变频模块,数字处理模块,监控单元,GSM MODEM,电源模块及锂电池;远端机中主要的功能模块有变频模块,数字处理模块,功放模块,低噪放模块,监控单元,双工器,滤波器(可选),电源模块,避雷器模块及后备电池。

各模块主要功能如下:—变频模块:由混频器、中频放大器和中频滤波器等器件组成,完成从射频到中频的变换以及放大和滤波的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