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精品说课《滑轮》课件
初中物理精品说课《滑轮》课件
14
活动探究:定滑轮
动手探究: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 行探究实验。 分析归纳: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 分组讨论、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定滑轮 的使用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 以改变力的方向;自由端移动距离等于 物体上升的高度;使用定滑轮不省功。
15
活动探究:定滑轮
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提问,谈谈 实验设计和操作的体会等,最后教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揭示定滑 轮的本质:定滑轮可以看作一个等 臂杠杆。
3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习了杠杆的有关知识,初步 掌握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有了独立的 实验能力。但因本节课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 着结论的得出,所以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由于 实验误差导致的数据偏离,可能使学生无法 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这方面的障碍。
4
三.说模式
1、教法分析:
从整体上,本着“从生活走向物 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 念,指导学生认识滑轮在生活和生 产中的应用,再探知认识滑轮的作 用。在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作用时, 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分别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然后 再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16
定滑轮的实质
L2= L1
F=G
G
F
G
F
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17Leabharlann L1=L2L1 L2
相当于一个 等臂杠杆
O
F F=G
G
改变拉力方向后,还是等臂
杠杆,所以只使用定滑轮,
无论拉力方向怎么样,F=G
18
探究2:动滑轮的特点与性质
提出猜想:①动滑轮的作用
与定滑轮的作用是否相同?如 果不同,会有什么不同?②只 用一个动滑轮提起重物的时候, 要使重物往上升,人必须往哪 个方向拉绳子?这说明动滑轮 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③动 滑轮省不省力呢?为什么会这 样?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二节 滑轮
说课课件
1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探究了杠杆知识之后,
对简单机械的引申扩展。本节课既是对杠杆原理 的延伸,又是对后面学习机械效率”作准备,所 以,本节课是简单机械的重要内容。这节课有两 个突出特点:一是有大量的学生探究活动,在实 践中得到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本节 课贴近生活,趣味性强,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4
(3)滑轮组
1、采用电脑动画的形式,展示单独使用定滑轮、动 滑轮的种种不便之处。
2、提出猜想:如何克服困难。 3、探究设计:依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由学生设 计装置。教师进行点评。 4、合作交流:学生与教师集体讨论分析滑轮组的特 点:①使用滑轮组时,既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又可以省 力。②使用滑轮组时,物体由几股绳承担重力,拉力就 是重力的几分之一,自由端移动距离等于物体上升高度 的几倍。(不考虑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力)
5
二.教法和学法
2、学法指导 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利用实验法、
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寻求知识,从 而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提高应用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流程:“提出问题——思考 分析——进行假设——实验探 究——加以应用”
7
三.教学设计
(一)
1、什么叫杠杆?杠杆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2、杠杆可分为几类?
提出猜想:①定滑 轮有什么作用?这 有什么好处? ② 使用定滑轮提起其 他重物省不省力呢?
13
设计实验:
实验要求:探究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探究拉力自由 端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
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 (匀速)
拉力F 物重G 大小 方向
物体上升 绳端(拉力作用
距离h 点)移动距离s
(cm)
(cm)
1 2
(G物
G滑轮 )
22
F
1 2
(G物
G滑轮 )
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则有
F
1 2
G物
实验结论: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但费一倍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3
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1、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_力_,但可以改 变施力的_方_向_,是等臂杠杆,不费距离。 2、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_省_力 但不能改变施力的_方_向,是动力 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要 费物体升高高度一倍的距离。
8
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 的小轮叫做滑轮。
9
(二)新课教学
生 活 中 的 滑 轮
10
动手试试
学生实验:采用一根绳和一 个滑轮将货物提升到高处,你有 什么方法?
用钩码替代重物来模拟。
11
2、活动探究
滑轮的分类
使用时,轴固定 不动
定滑轮
使用时,轴和重 物一起移动
动滑轮
12
探究1:定滑轮的特点与性质
1.swf
25
实践性作业
1、完成课后自我评价部分的练 习 2、观察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 些地方应用了滑轮?说明其作用 3、自己设计几种滑轮组比较其 作用有何不同
26
四、评价与反思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教师决不能仅 仅停留在如何“教会”学生记住结论,“学会” 套 用公式解题这个层面上,更应多方面关注学生的 “学”。让学生在体验平台上,手脑并用地参与科 学探究活动,既能动地认识和生成了科学知识,赋 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又学到了科学方法,发展 了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进而真切地体验到科学 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真正的去感悟科学,这不 正是我们在物理新课堂中所追求的目标吗?
F
F
L1 = 2R F
A O
L2 = R
O
G
G
G
杠杆的支点在O上
21
L1 = 2R
F
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动力 臂二倍O 于阻力臂L2的=省R 力杠杆。因此拉 力与物重的关系是:
F=1/2(G物+G滑轮)
G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有 F×2R=(G物+G滑轮)R
F (G物 G滑轮 )R 2R
19
请在实验过程中填表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 (匀速)
拉力F
物重
G物 G 滑轮
大小
方向
物体上升 绳端(拉力作用
距离h 点)移动距离s
(cm)
(cm)
实验结论: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费一倍距离,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0
动滑轮的实质
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找出跟它相当的杠杆。 请认定一下,杠杆的支点是A还是O点?并指出拉力F与 物重G的关系。
2
(二)学习目标的确定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课标要求:知道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施力特点。
(三)重点、难点的确定 在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时有什么特点,是
这节课的重点。而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 到正确的规律,则是难点。另外,通过学生活 动,归纳使用定滑轮、动滑轮不省功也是一个 重要的内容。所以,做好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指 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