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复习资料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参数井(地层探井、区域探井):在油气区与勘探阶段,在已完成了地质普查的盆地或凹陷,为了解一级构造单元的区域地层层序、厚度、岩性、生油、储层和盖层条件、生储盖组合关系,并为物探解释提供参数而钻的探井。

2、定向井:指按照预先设计的井斜方位和井眼轴线形状进行钻进的井。

3、完井--指一口井按地质设计要求钻达目的层和设计井深以后,直到交井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4、固井--指向井下入一定尺寸套管后,在井壁与套管的环形空间注入水泥的工作。

3、钻时:是指每钻进一米所需的纯钻井时间,单位为min/m。

4、岩屑:地下岩石被钻头钻碎后,随着泥浆(钻井液)被带到地表的岩石碎块,又称“砂样”。

5、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6、固井:指向井下入一定尺寸套管后,在井壁与套管的环形空间注入水泥的工作。

7、标志层:在地层剖面中特征突出(容易识别)、分布较稳定且厚度变化不大,为某一特定时间在一定围形成的特殊沉积。

沉积旋回--指垂直地层剖面上具有相似岩性的岩石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8、油田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别明显,在三级都早围稳定分布,用它基本可确定油层组界线。

9、沉积时间单元:在相同沉积环境背景下的物理作用、生物作用所形成的同时沉积。

10、储集单元:指具有独立的水动力系统,由储层、产层、盖层、底层组成的能封闭油气的基本岩性单元(组合)。

11、有效厚度:指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油层中能够提供工业油流的厚度。

12、沉积微相:沉积微相是沉积微环境的产物,是沉积微环境的物质表现。

13、微环境:指控制成因单元砂体—具有独特储层性质最小一级砂体的环境。

14、储层的非均质性:指油气储层在沉积、成岩以及后期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下,储层的空间分布及部各种属性的不均匀变化。

15、迂曲度:反应孔喉的连通和复杂程度,即喉道的弯曲程度。

16、视孔喉体积比:是度量孔隙体积与喉道体积的比值。

17、孔隙配位数:连通每一个空隙的喉道数量。

18、井间断点组合:把各单井钻遇同一条断层的断点联系起来,研究整条断层特征的工作。

19、断面构造图(断面等高线图):以等高线的方式表现断层面起伏形态的图件。

20、同生断层:指沉积盆地发育过程中,与沉降、沉积过程同时发生、发育的断层。

21、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沿油气田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剖面图。

可反映油气田的构造情况、地层接触关系、岩性和厚度变化、油气水纵横向分布状况。

22、生长指数=下降盘地层厚度/上升盘地层厚度23、上覆岩层压力:指上覆岩石骨架和孔隙空间流体总重量所引起的压力。

24、静水压力:指由静水柱造成的压力。

25、地层压力:作用于岩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力。

又称孔隙流体压力,常用Pf 表示。

26、原始油层压力:油层在未被打开之前所具有的压力。

27、异常地层压力:偏离静水柱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

28、折算压力:指测点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压力,数值上等于由测压面到折算基准面的水柱高度所产生的压力---指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

29、地质储量:储集油层,呈原始状态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总量。

30、可采储量: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开采出来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总量。

地质储量根据开采价值又可分为表储量和表外储量。

31、表储量:是指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有开采价值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32、表外储量:是指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但当原油价格提高或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表外储量可以转变为表储量。

33、目前油层压力:指油藏投入开发后某一时期的地层压力。

34、容积法:利用油田静态资料和参数计算石油储量--是计算油气田地质储量的主要方法。

填空题1、我国将探井主要分5类:地质井参数井预探井评价井水文井2、基本的井深剖面类型:I 型井身剖面、Ⅱ型井身剖面(S形曲线井身剖面)、Ⅲ型井身剖面3、录井方法:钻时录井、岩心录井(井壁取心)、岩屑录井、泥浆录井、气测录井4、套管程序的确定:表层套管、技术套管、油层套管5、地层对比的方法:标准化石法、化石组合法、种系演化法6、吼道类型:孔隙缩小型吼道、缩颈状吼道、片状吼道、弯片状吼道、管束状吼道7、有效厚度必须具备2个条件:(1) 油层具有可动油;(2) 在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可供开发。

8、储集层非均质性的分类为层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微观非均质性9、地温温度的影响因素:岩石导热不同;地下水的循环;局部构造的影响简答题1、岩心描述容:①岩性--颜色、岩石名称、矿物成分、胶结物等②相标志--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层面构造和层理构造)、生物特征、地化特征等③储油物性--φ、K、孔洞缝发育情况与分布特征等。

④含油气性--结合岩心油气水观察、确定含油级别⑤构造特征--岩心(地层)倾角、断层、接触关系等2、岩心归位原则:①以筒为基础,用标志层控制;②磨损面或筒界面适当拉开;③泥岩或破碎处合理压缩;①整个剖面岩性、电性符合,解释合理;②保证岩心进尺、心长、收获率不变。

3、影响岩屑录井的因素:⑴钻头类型和岩石性质的影响:岩屑形态和大小、岩屑密度有差别,上返速度不同,直接影响岩屑深度的正确性和代表性。

⑵泥浆性质影响:泥浆的密度、粘度等不同将导致对岩屑悬浮力差异;兼之井壁垮塌严重,岩屑易混杂。

⑶钻井参数及井眼大小的影响:泥浆泵排量大小发生变化,容易造成岩屑混杂;在大井眼处上返速度慢,携带岩屑能力差,易使岩屑混杂5、影响钻时的因素:⑴岩石性质--松软地层比坚硬地层钻时低;⑵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钻软地层用刮刀钻头;钻硬地层用牙轮钻头;⑶钻井措施与方式--钻压大、转速快、排量大时,钻时低、进尺快;涡轮钻较旋转钻钻时低⑷钻井液性能与排量--低粘度、低密度、排量大时钻进快,钻时低。

⑸人为因素的影响--司钻的操作技术与熟练程度等。

6、影响泥浆性能的地质因素,主要概括为如下5个方面:⑴高压油、气、水层 a、钻穿高压油气层时:油气侵入泥浆、密度ρ↓、粘度μ↑b、钻遇淡水层时→ρ↓、μ↓、切力↓ c、钻遇盐水层时:粘度μ–先↑、后↓、密度ρ↓、切力、含盐量↑。

⑵盐侵:a、钻遇可溶性盐类,如盐岩、芒硝,粘度μ↑、失水量↑、pH值↓b、钻遇石膏层或钻水泥塞,粘度μ↑、切力急剧↑⑶砂侵砂侵主要是由于:粘土中含有砂子、钻进中岩屑的砂子未沉淀所致。

含砂量高→泥浆的密度↑、粘度↑、切力↑。

⑷粘土层钻遇粘土层或页岩层,地层造浆→泥浆密度↑、粘度↑⑸漏失层一般情况下,钻进漏失层时,要求:泥浆具有高粘度、高切力,以阻止泥浆流入地层。

6、固井目的包括3个方面:⑴保护井壁,防止井身垮塌,保证钻井工作正常进行。

⑵封隔油、气、水层,防止互相窜通,使油、气流在井顺畅流通。

⑶便于安装井口设备,控制井喷,使油、气、水按规定管路流动。

7、碎屑岩油层划分对比的主要依据及对比方法:1)主要依据 a、岩性特征—岩性及岩性组合;b、沉积旋回由于地壳升降不均衡,不同类型的岩石在垂直剖面上反复出现的现象;c、地球物理特征决定于岩性与流体性质2)对比方法(1)旋回-厚度对比油层的步骤a、利用标准层对比油层组b、利用成绩旋回对比砂岩组c、利用岩性和厚度对比单油层d、对比线(2)对比工作程序a、选择标准层b、与相邻井组的单层对比c、井排对比与井区对比8、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一般可将油层由大到小划分为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岩组、单油层(1)含油层系同一含油层系的油层,其沉积成因、岩石类型相近,油水特征基本一致;(2)油层组油层岩性特征相近的砂岩组组合而成,以较厚的非渗透性泥岩当做盖底层,且分布与同一岩相段之;(3)砂岩组同一砂岩组油层其岩性特征一致,之间有较稳定的分隔层;(4)单油层同一油田围的单油层具一定的厚度和分布围,并具岩性储油物性基本一致。

9、地层倾角测井既可用于构造解释、沉积学研究。

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测井可有效地指出:层理类型、砂层的沉积环境(能量)、古水流方向、砂体延伸方向等。

相分析:(1)地层倾角测井的基础图件(2)利用倾角矢量图识别层理类型(3)利用矢量方位频率图判断古水流方向(4)推断砂体延伸方向。

10、储层非均质性与油气储层开发的关系:(1)微观非均质性与油气采收率的关系a、排驱压力和孔隙均值与水驱油效率b、孔喉分选系数和均质系数与水驱油效率c、退出效率与水驱油效率d、孔喉比及配位数与水驱油效率(2)储层宏观非均质性与油水运动规律a、层非均质性导致层“死油区”b、层间非均质性导致“单层突进”(3)不同砂体的开发特征a、河流砂体的开发特征b、三角洲砂体的开发特征11、影响储层特征的地质因素:(1)沉积环境的影响:沉积条件、沉积方式不同形成不同类型储集砂体、造成储层的岩性、物性和部结构、层理构造在纵向、横向上的差异以及造成层非均质性(2)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a、改善储层储集性的成岩作用:溶解作用及次生孔隙的形成、成岩收缩作用、碳酸盐岩储层的白云岩化作用b、破坏储层储集性的成岩作用: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压溶作用、重结晶作用(3)构造作用的影响构造活动影响:碎屑岩母岩性质、构造活动影响区域地热梯度的变化、构造运动产生断层和裂缝,影响储集性能、储集岩裂缝系统及微裂缝发育程度与构造活动有关。

12、井下断层的识别--地下断层存在的标志: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非漏失层发生泥浆漏失和意外的油气显示、近距离标准层的标高相差悬殊、近距离同层厚度突变、短距离同层流体性质、折算压力和油气水界面有明显差异、地层倾斜矢量图上的特殊显示。

13、原始油层压力的确定方法:⑴实测法——关井测压⑵压力梯度法——压力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关系曲线⑶计算法——静水压力公式⑷试井分析法——测试、试井分析软件14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分析:1)异常高压形成的成因(1)成岩作用(2)热力和生物化学作用(3)剥蚀作用(4)构造断裂作用(5)刺穿作用:(6)流体密度差异:(7)渗析作用:(8)测压水位的影响:2)低异常压力的形成成因温度降低;页岩减压膨胀;计算题1、容积法基本公式:N=100AhΦ(1- S Wi) ρo/B oi N--石油地质储量,104t Ao--含油面积,km2 h--平均有效厚度,mΦ--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S Wi--平均束缚水饱和度,小数ρo--平均地面脱气原油密度,t/m3B oi--平均原始原油体积系数2、P2145643分选好粗歪度分选好细歪度分选不好略显细歪度分选不好略显粗歪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