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航直升机场规划设计规范

民航直升机场规划设计规范

民航直升机场规划设计3.1民用直升机场物理特性3.1.1地面直升机场1地面直升机场必须至少设置一块最终进近和起飞区。

供1级直升机使用时,最终进近和起飞区的大小应按直升机飞行手册中的规定确定,在没有规定宽度时,其宽度不小于1.5D ;供2级、3级直升机使用时,最终进近和起飞区应能包含一直径不小于1.5D的园。

上述D为直升机全尺寸,采用预计使用该机场的直升机中的最大值。

在炎热或海拔较高地区,应参照直升机飞行手册中的规定适当延长最终进近和起飞区的长度。

2地面直升机场必须至少设置一块接地离地区。

接地离地区必须能包含一个直径为1.5C的圆。

上述C为直升机起落架外距,采用预计使用该接地离地区的直升机中的最大值。

3在最终进近和起飞区周围必须设置安全区。

在目视气象条件下,安全区应从最终进近和起飞区的周围至少向外延伸3m获0.25D的距离(两者中取较大值)。

上述D为直升机全尺寸,采用预计使用该区的直升机中的最大值。

在仪表气象条件下,安全区的横向应从最终进近和起飞区中心线向两侧至少各延伸45m ,纵向应从最终进近和起飞区端部向外至少延伸60m。

4直升机地面滑行道应符合下列要求:1)直升机地面滑行道的宽度不得小于表 3.1.1-1的规定。

直升机地面滑行道宽度表3.1.1-12)直升机地面滑行道与另一地面滑行道、空中滑行道、物体或直升机位之间的间距符合311-2的规定。

地面滑行道和空中滑行道等的疑N间距表311-2注=表中W位直升机全宽,采用预计使用该地面滑行道的直升机中的谡大值,3)直升机地面滑行道应能承受预计使用该地面滑行道的直升机的作用。

5直升机空中滑行道应符合下列要求:1)空中滑行道的宽度不得小于2W。

上述W为直升机全宽,采用预计使用该空中滑行道的直升机中的最大值。

2)空中滑行道与另一空中滑行道、地面滑行道、物体或直升机机位之间的间距应符合表3.1∙1-2的规定。

6直升机空中过渡航道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空中过渡航道仅供白天使用时,其宽度不得小于7RD ;尚需供夜间使用时,其宽度不得小于10RD。

上述RD为直升机最大旋一直径,采用预计使用该空间中过度航道的直升机中的最大值;2)空中过渡航道的中线不得有超过120。

的方向变化,并且转弯半径不得小于270m。

7直升机机坪应符合下列要求:1)直升机机位的尺寸应能包含一个直径不小于D的圆。

上述D为直升机全尺寸,采用预计使用该机位的直升机中的最大值;2)任一机位上的直升机与物体或另一机位上的任何飞机之间的最小净距不得小于0.5W。

上述W为直升机全宽,采用预计使用该机场的直升机中的最大值。

在提供可同时进行悬停操作的地方,直升机机位晋剧应符合表 3.1.1-2中两条空中滑行道之间间距的规定;3)直升机机坪应能承受预计使用该机坪的直升机的作用。

3.1.2高架直升机场1高架直升机场必须至少设置一块最终进近和起飞区。

供1级直升机使用时,最终进近和起飞区的大小应按直升机飞行手册的规定确定,在没有规定宽度时,其宽度不得小于1.5D ;供2级直升机使用时,最终进近和起飞区应能包含一个直径不小于1.5D 的圆。

上述D为直升机全尺寸,采用预计使用该机场的直升机中的最大值。

2在最终进近和起飞区周围必须设置安全区。

安全区应从最终进近和起飞区的四周至少延伸3m获0.25D的距离(两者中取较大值)。

上述D为直升机全尺寸,采用预计使用该区的直升机中的最大值。

3.1.3直升机甲板1直升机甲板必须至少设置一块最终进近和起飞区。

供单位翼直升机或横列式双旋翼直升机使用时,最终进近和起飞区能包含一个直径不小于D的圆。

供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进行全方向着陆使用时,最终进近和起飞区应能包含一个直径不小于0.9D的圆。

当上述规定不能满足时,最终进近和起飞区可呈长方形,其短边不得小于0.75D ,长边不得小于0.9D ,并且,在此情况下,只允许在长边方向进行双向着陆。

上述D为直升机全尺寸,采用预计使用该直升机甲板的直升机中的最大值。

3.2民用直升机场障碍物限制和清除3.2.1为保证直升机场能够安全运行,规定了几种障碍物限制面,用以限制直升机场及其周围物体的高度,如图 3.2.1所示。

图3.2.1障碍物眼制面<rtW≡j(⅛) Maf A—ΛJ{Γ}HVB-B{注:⅛t fi>ni⅛irffiff FArUfr净空退的立片飢场的味碍樹覘制1⅛}322直升机场的障碍物限制的尺寸和坡度应符合表322-1、表322-2、322-4规定。

非仪表和非紧密最终进近和起飞区的障碍物限制面的尺寸和坡度表3.2.2-1『限制JE和尺寸Γ1E≡7W≡≡≡庄精密(仪耒)BW販⅛区皂屯起疔It肉水革庖FATOΦ⅛⅛1A皿5FATo鱼捋机挣空请l=⅛⅛÷+⅛逆返E 订罐SfU成屮t⅛內i水平高It半径—!■)45m J2000[n⅛,形ffi度度坡高—5⅞55m!过襪:面坡度" 高—20%45m注:表中RD为直升机最大旋翼直径。

仪表(精密进近)最终进近和起飞区的障碍物限制面的尺寸安全区削宽度安全区的宽度內迫位員安全囲砂安全区外边线第一段散开率一白天10%lfi%—夜间15%—白天245m250Om一夜间245m外侧宽I t 一白天内⅛≡S+49m89Qm —夜间F⅛⅛S½+乃加坡度(最大)s⅜ 3.33⅛第二段散开率—白天10%——貶间15%—长度一白天按丛内辺散开刮宽≡⅛≡1 7RD的距离确定——夜间朗应a散开到宽度达到IoRr 85距离确定—外厕宽度一白天TRD——夜间IORD—坡度(最大)12.5%—第三段敌开率平行—长度t⅛≡迫籬近磁M高处内边标高ι‰ 高度处的距离SS定外边宽度一白天TRD—一夜阊I(IRD—⅛s15%—J⅛近面.表322-23进近¢-进近直线起飞时的起飞爬升面的尺寸和坡度表322-3就宽匪一白天TRD TRD 7RDISOQmIORD I(IRD IoRD圾度(獣) 第三段 4% 15%15% 3,3⅛散膵 —Tfi平行快度一白天—764QtttIL 高处內辺标高 崗处内边■标崗ISOni咼15Gm 高度处的距离 彌定度处的距离艇-≡—臥周处内边标高崗处内边■标咼ISOm 崗15Otn 高度处的距髙 度处的距离雜外边宽S —白天—TRDTRD 18DomIORD IoRD— 15%抒%2%注:1•表中RD 为直升机最大旋翼直径;•表中1及直升机第一段、第二段4.5%的最大坡度以及仪表条件下第二段3.5%的最大坡度超过目前使用的许多直升机最大质量一发失效时的爬升坡度。

非仪表起降时的弯道起飞爬升/进近区域标准表322-4注:1•表中到弯道内口的距离是起飞后开始转弯之前或在最终阶段完成一个转 弯后要求的最小距离;2. 在起飞爬升/进近区域总长度内可以有不止一个转弯。

相同的标准适用于 每一个随后的转弯,但弯道内口和弯道外口的宽度通常是该地区的最大宽度;3. 表中RD 为直升机最大旋翼直径。

3.3民用直升机场目视助航设施3.3.1直升机场必须至少设置一个风向标。

332地面标志和标志物:1直升机场必须设置机场识别标志。

2高架直升机场和直升机甲板应设置最大允许质量标志。

3地面直升机场的最终进近区和起飞范围不明显时,应沿最终进近和起飞区边界设置最终进近和起飞区标志或标志物。

4最终进近和起飞区不易识别时,应设置最终进近和起飞区识别标志。

5当直升机在进入接地离地区前,有必要进近到一个特定地点时,应在直升机场设置瞄准点标志。

6起货区应设置起货区标志。

7直升机甲板应设置接地离地区标志。

8直升机甲板应设置无障碍物扇形面标志。

9直升机地面滑行道中线标志和滑行等待位置标志应符合《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 )中对滑行道相应标志的有关规定。

10空中滑行道应设置标志物。

3.3.3灯光1在下列情况下,直升机场应设置直升机场灯标:――需要远距目视引导,而没有其他目视方法能提供;由于周围灯光的存在使直升机场的识别有困难。

在下列一种或几种情况(特别是直升机场需在夜间使用时)下,直升机场应设目视进近坡度指示系统:――障碍物净空、减少噪声或交通管制程序要求直升机以一特定的坡度进近;――直升机场仅能提供极少的目视地面参与信息;――直升机的性能要求稳定的进近。

3供夜间使用的地面直升机场,必须设置最终进近和起飞区灯。

4供夜间使用的直升机场,如设有瞄准点标志,应设置瞄准点灯。

5供夜间使用的直升机场,必须设置接地离地区灯光系统。

6供夜间使用的起货区必须设置起货区泛光照明。

7直升机场障碍物和起货区障碍物的标志和照明应符合《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 )中对障碍物标志和照明的有关规定。

8供夜间使用的直升机场,如无法在障碍物上设置障碍灯,则必须对障碍物采用泛光张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