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测验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 m/s B.考试里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C.正常人10次脉博的时间约为1min. D,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0 m/s。
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3.向北行驶的甲列车上乘客,看到一向南行驶的乙列车从旁边驶过时,且感到乙列车开得特别快,这是因为乘客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甲车B.乙车C.地面D.路旁大楼
4.当研究机械运动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选择的参照物必须是静止的B.参照物的选择不是唯一的
C.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D.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5,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6、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直接测物体的长度,在下列所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0.820m
B、82.0cm
C、82.00
D、820.0mm
7、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
A.火车通过的路程较多B、火车比汽车所用的时间少
C.火车比汽车运动得慢D、在相同的时间内,火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
8、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B、误差与错误一样,都是可以避免的
C、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可以更小
D、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少误差
9、小明和小华坐在同一竹筏上进行顺流漂流,此时小明相对于哪个物体是静止的
()
A、河岸
B、小华
C、河岸边的树
D、迎面驶来的竹筏
10、一列动车组火车的速度为288km/h,这表示该车的快慢程度是()
A、每小时的速度是288km/h
B、火车通过的路程为288km/h
C、火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为288km/h
D、火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为288km
11.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物体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
长,速度越大
1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
均速度是20m/s,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50m/s
B. 25 m/s
C. 24 m/s
D. 10 m/s
二、填空题
1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长度的单位是______.
14、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是12.5s,在此过程中,他所做的
是运动,他的速度是米/秒。
15.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
此时,若以战机下面的白云为参照物,战机上
的飞行员是__ __的;若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
的。
16,单位换算
250cm = _______ m =_______km 2×105µm =_______ cm _______m 54km/h= m/s 25 m/s= km/h
17、给下列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初中学生李某身高 1.66 ;中学用课桌高为62.0 ;物理课本长为255.0 。
三,实验题。
18.某同学测量一本书的厚度是6.4 mm,已知课本共200页(100张),那么,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mm.
19.用下面两个刻度尺测量物体A有长度记录结果分别是______ 和______
20、要测量某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和
2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在各位置对应的时间如图4所示,各段路程的测量也标在图中,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列表格:
(图4)
小车通过AB段的时间t1(s)小车通过
AB段的速
度v1(m/s)
小车通过
BC段的时
间t2(s)
小车通过
BC段的速
度v2(m/s)
小车通过
AC段的时
间t3(s)
小车通过AC
段的速度v3
(m/s)
四,计算题。
22. 2009年1月1日9时整,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1965m,双向6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18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 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40
23.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
当他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
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