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技术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由于操作者缺乏防毒科学知识和未采取安全预防措施,在农药配制和喷洒过程中忽视安全防护,不按规程操作,而造成人体过多接触农药,发生农药中毒事故。
农药进入人体有三条途径,即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人体污染量的调查测定:在密闭作物田间(棉田、保护地黄瓜等)采用大容量喷雾方法喷洒农药,约有2%的药剂沉积到施药者身上,施药人员皮肤污染的农药量为呼吸道吸入量的1000倍;除人为因素外,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中毒的机会很少,而皮肤吸收中毒则占中毒人数的90%以上。
因而,防止皮肤污染是防止农药入侵人体的关键。
(一)农药使用中发生操作人员中毒的主要原因农药使用过程中,由于忽视安全防护,操作不当,施药方法不正确,使操作人员大量接触农药,发生中毒事故,其中主要原因如下:1.配制不小心,手脚接触药剂或药液溅到人员皮肤和面部,没有及时用清水和肥皂清洗;配药时人在下风向,吸入农药过多。
2.任意提高配制的药液浓度,不仅增加了中毒的机会,还容易增加作物药害的产生。
3.施药方法不正确。
喷洒农药时不是顺风向顺序或隔行施药,而是逆风施药,以致药剂被风吹到操作者身上或被吸入人体,加之有些操作人员的衣服被药液淋湿也不及时更换。
4.配药和施药人员不注意个人安全防护。
在配药、施药时不穿好长袖衣裤和鞋袜、不戴防毒口罩和塑料手套,甚至坦胸露背赤足,也有的在喷药后,未经清水、肥皂洗手、洗脸就吃瓜果、喝水或吸烟等。
5.高温炎热天气用药,最易发生中毒事故。
天气热、气温高,加速了农药的挥发,提高了空气中农药的浓度;气温高时,人体散热机能增强,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皮肤吸收量增大,农药更容易进入人体。
6.施药器械漏水、漏粉,喷雾器喷头堵塞后,徒手拧,直接用嘴吹,增加了农药污染皮肤或经口腔进入人体的机会。
7.施药人员如是儿童、老年人、三期(即月经期、孕期、哺乳期)妇女、体弱多病、皮肤损伤、精神不正常、对农药敏感者等,接触农药后都较易发生中毒。
8.误入施药不久的田间进行农事操作,皮肤沾染药剂或吸入药剂挥发的蒸气而引起中毒。
(二)如何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要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首先要对农药有科学认识,其次要选用设计合理、质量高的施药器械,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和施药时机。
1.正确理解农药,尽量选用毒性低的农药品种首先应认识到农药是一类有毒物质,特别是那些高毒、剧毒农药,例如对硫磷、甲胺磷等,只要几滴药液进入人体,就会发生农药中毒事故,因而应按照《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防毒规程》安全合理施药。
另一方面,不能错误地认为农药毒性越大药效就越好,有些农药毒性很大(例如无机砷杀虫剂),药效却很差,而有些农药毒性很小(例如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抗蚜威、扑虱灵和磺酰脲类除草剂等),药效却很高。
所以,施药前,应首先向当地植保技术部门咨询,根据病虫害发生类型,尽量选用毒性低的农药品种。
2.安全配制农药配制药液时,要注意安全防护,操作过程中要轻轻打开瓶塞或药粉袋,脸要避开药瓶口和药袋口,细心量取,不能随意增加用量。
称好的药剂要慢慢倒入药液箱中,用木棍轻轻地搅匀。
严防药液溅出、粉尘飞扬。
3.掌握安全施药技术施药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主要就是设法减少操作过程中人体皮肤与农药接触,另一方面就是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减少流失到环境中的农药比例。
(1)严禁用喷雾法喷洒剧毒农药目前,我国农药市场上高毒、剧毒农药品种较多,例如克百威(呋喃丹)、涕灭威(铁灭克)、甲拌磷(三九-一)等,为安全起见,这些农药严禁喷雾使用,只允许加工成颗粒剂或供拌种使用,但不少地区的农民把克百威、涕灭威颗粒剂用水浸泡,用其药液喷雾,药效虽好,但极易发生人身中毒事故。
(2)禁止用地面超低容量喷雾法喷洒高毒农药超低容量喷雾技术所用的药液浓度高,所产生的雾滴细小,雾滴直径一般在15~75微米之间,容易飘移,极易造成对人体皮肤和呼吸道、眼睛等部位的污染。
(3)选用设计合理、质量高的施药器械为避免人与农药接触,提高农药使用率,现在的施药机具有很多有关安全使用方面的设计,例如增大药液箱加液口直径和适当的过滤网安装深度,避免加液过程中药液溅出;喷杆喷雾机上安装自洁过滤装置,防止喷头堵塞,基本避免了作业过程中人对喷头的清洗工作,这些设计都不同程度地减少了人与农药接触的机会。
因而,从安全使用农药角度考虑,消费者应该购买这类设计合理的施药器械。
施药器械质量低劣,喷雾过程中发生药液滴漏,不但浪费农药和降低防治效果,滴漏的药剂将直接污染操作者的皮肤。
我国目前手动喷雾器中药液滴漏问题特别突出,操作者的背部、四肢经常被药液弄湿。
这样的喷雾器坚决不能使用。
消费者在购买喷雾器时一定要选购机械部定点企业生产的高质量喷雾器。
(4)正确处理喷头堵塞施药过程中经常遇到喷头堵塞,此时切忌急躁,要按规程进行排除。
首先,立即关闭喷杆上的开关,防止药液从喷头或开关处流出,再戴上橡胶或塑料手套,缓慢拧开喷头帽,取出喷头片,用毛刷或草秆疏通喷孔,清除杂质;清理完毕后,细心安上喷头片,拧紧喷头帽;脱下手套,用肥皂水洗手。
注意不可用嘴对着喷头吹,不可拿着喷杆乱敲,避免药液飞溅到身上。
(5)采用正确的喷撒方法有了高质量的施药器械,还应采取正确的喷撒方法。
喷撒农药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向隔行喷药。
对于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操作人员行走方向应与风向垂直或成夹角,采用水平沉积法施药,避免左右摆动喷药;使用手动喷雾器应尽量采用后退行走喷雾的方法。
总之,尽量避免人体与药剂接触。
(6)降低施液量我国目前人们还习惯于大容量喷雾法,一般每亩地施液量超过40升,研究表明,这种大容量喷雾法,药液流失严重,不仅农药有效利用率低,对操作者污染也较严重。
我国手动喷雾器上配有1.6、1.3.1.0、0.7毫米孔径的喷头片,孔径小的喷头片的喷雾角为50°,而孔径大的喷头片的喷雾角则为100°,由于大孔喷头片喷雾面积大,对靶性差,对施药人员污染就大。
经测定,使用小孔喷头片对人的污染比用大孔喷头片要减少80%以上。
采用小孔喷头片可以降低施液量,不仅可以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还可以降低对操作者的污染。
(7)选择合适时机施药田间施药,应在风力较小时进行,风速超过每秒5米(三级风以上)或风向不定时禁止施药;高温季节喷撒农药最好在早、晚进行,一般宜在上午8~10点、下午4~8点喷药。
8.施药器械要及时清洗、保养喷药结束后,要及时清洗施药器械,并更换漏水处的垫圈。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的调查表明,我国手动喷雾器械滴水、漏水的原因中,半数以上是由于喷杆、开关、喷头等连接处垫圈破损而造成,因而为安全施药,应定期更换喷雾机具各连接部位的垫圈。
(三)安全防护为了减少或避免农药中毒事故,采取各种防护借施是很重要的。
施药人员应按以下要求作好安全防护工作。
1.在农药的贮运、配制、施药、清洗过程中,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具(如长袖衣裤、口罩、塑料手套等),尽量避免皮肤与农药接触。
施药人员操作机具时严禁进食、喝水和抽烟。
施药后,吃东西前要洗手,避免农药经口进入人体。
2.田间施药前,要检查药械是否完好,以免施药过程中药液跑、冒、滴、漏。
喷药时喷头堵塞,不要用嘴去吹喷头。
要用清水和牙签、草秆或细毛刷清洗喷头。
3.施药时,人要站在上风处,实行作物隔行施药操作。
避免逆风喷药。
4.施药后,要及时更换工作服,及时清洗手、脸等暴露部分的皮肤,及时清洗工作服和施药器械。
5.如果药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停止作业,用肥皂及大量清水(不要用热水)充分冲洗被污染的部位。
但清除敌百虫药剂的污染不要使用肥皂,以免敌百虫遇碱性肥皂后转化为毒性更高的敌敌畏。
由于敌百虫有较高的溶水性,所以,只要用清水充分冲洗就可以了。
眼睛中不慎溅人了药液或药粉,必须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一段时间。
只要对农药有一个正确认识,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使用高质量的喷药器械,采用安全的施药技术,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
背负式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器是由操作者背负,用摇杆操作液泵的液力喷雾器。
它是我国目前使用得最广泛、生产量最大的一种手动喷雾器。
我国于1959年开始生产背负式喷雾器,型号为58型。
60年代后期改名为工农-16型(3WB--16型),药液箱容量为16升,桶身由薄铁皮制成,经搪铅或喷涂涂料处理,但耐腐蚀情况不太理想。
70年代后期部分厂家将这一机型的药液箱改用聚乙烯制造,按摇杆支点的固定方法的不同,结构分为两种,支点嵌入药液箱中,并把空气室移到药液箱后部凹陷处的称为3WBS--16A型;支点固定在铁箍上的是3WBS--16B 型;还有一些厂家生产结构相同,但容量为12升和14升的产品(3WBS--12、3WBS--14型)。
60年代后期起还生产了一种主要结构与工农-16型相同,铁皮桶身,形状为圆桶形,容量为10升的长江-10(3WB--10)型喷雾器,由操作者挂在肩上操作,但习惯上仍把它列入背负式喷雾器中。
目前这种喷雾器有铁皮、铝板和搪瓷等几种。
80年代国内开始研制新型塑料喷雾器。
最近研制的NS--15型塑料喷雾器,该喷雾器的活塞泵与空气室合二为一置于药液箱内;在泵体上设置了可调式限压阀;在药液箱盖上设置了防溢阀(平阀);配有多种喷洒部件,因此,与上述工农-16、长江-10型等喷雾器相比具有较为突出的安全、防渗漏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1.结构背负式喷雾器主要由药液桶(箱)、液泵和喷洒部件组成。
工农-16型(图2)和长江-10型喷雾器除药液桶的容量和形状不同外,其它结构都相同。
NS--15型喷雾器的外形见图3。
(1)药液桶(箱)工农-16型喷雾器的药液桶的截面成腰子形,长江-10型的形状成圆筒形。
由于生产厂家很多,药液桶采用薄钢板、铝板、聚乙烯或玻璃钢等多种材料制做,各有优缺点。
薄钢板桶身经搪铅或喷涂耐腐涂料处理。
聚乙烯塑料中添加防老化剂,耐腐蚀和抗老化,但破损后不能修复。
玻璃钢桶制作费工、价格较高,但可修复。
NS--15型喷雾器的药液箱仿人体后背形状,由聚乙烯塑料制成。
药液箱箱壁上标有水位线,加液时液面不能高于水位线。
药液箱加液口开关手把处都设有滤网,阻止杂物随药液进入喷雾器喷头而造成堵塞。
NS--15型的箱盖与桶身为螺纹联结,密封,不漏液,箱盖上装有平阀,作业时随着液面下降,箱内压力降低,空气就从这个平阀进入药液箱内,使箱内气压保持正常。
(2)液泵上述几种背负式喷雾器的液泵都是直立活塞泵,它由泵筒(唧筒)、塞杆、皮碗、进水阀、出水阀、吸水管和空气室等组成。
工农--16和长江--10型喷雾器上,皮碗直径为25毫米,由牛皮制成;泵筒、泵盖、空气室、进水阀座、出水阀座由工程塑料制造,耐农药腐蚀;进、出水阀采用球阀,阀球是直径9.5毫米的玻璃球,阀的作用是按要求接通或关闭进、出水通路,所以要有良好的密封性;空气室在药液桶外、出水阀接头的上方,它的作用是使药液获得稳定而均匀的压力,减少液泵排液的不均匀性,保证喷雾雾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