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五单元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第一部分六年高考题荟萃2010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2010高考·卷28)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图10曲线反映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是A.X轴为税率 Y轴为财政收入B.X轴为居民收入 Y轴为商品房价格C.X轴为商品价格总额 Y轴为流通中所需货币量D.X轴由经济增长率 Y轴为失业率【解析】D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财政收入、税收、影响价格因素、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图表呈现的是一种反比例关系,只有D项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上升,社会失业率相对降低,准确地体现这一关系。

其中AB选项都是不确定的,不能一概而论。

C项体现的是一种正比例关系。

2、(2010高考·卷33)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等分为高、中、低三组,图8所示为各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两种不同状态。

下列做法有利于由状态a向状态b转变的是①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②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③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④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A.①②B. ①③C. ②④D.③④【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准确调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呈现材料,考查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的问题,为此应该提高劳动者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④排除,应重视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克服单纯市场调节的弊端,排除③,当选A3、(2010年高考·卷4)图1所示为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状况。

图中曲线的变化,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是①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③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④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解析】D 本题考查财政的支出与作用。

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属于促进社会公平的支出,而三者逐年增加,突出体现了财政的②④作用。

①③不合题意。

4、(2010年高考·卷1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这是因为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②税收是国家财政支出的基础③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④税收具有无偿性和固定性A. ①③B. ①②C. ②④D. 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依法纳税的认识。

①③符合题意要求;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基础,②错误;④与题意无关。

二非选择题5、(2010年高考·卷34)材料一:图表1:省GDP和财政收入情况(单位:亿元)图表2:省财政支出有关情况(单位:亿元)材料二:201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使发展成效真正落实到人们福祉的提高上。

(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阐述省政府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答案】(1)图表1表明近年来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不断增长,财政收入随之逐年增多;图表2表明省财政支出逐年增多,对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

图表1、2表明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长的基础。

(2)省政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强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挥了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6、(2010年高考·卷3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额行为契机,省政府2009年以来相继编制了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整个规划、指导意见体系的推行,体现出省政府的施政更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更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更注重于发挥好政府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中的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识,说明省政府施政容的理论依据。

(11分) 【答案】省政府编制和推行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注重于财政投放改善民生、地区差异缩小、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收入分配公平。

这符合:①社会公平需要合理的收入分配。

政府对收入分配要进行调节。

②市场经济需要发挥财政的调控职能。

财政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导致的收入差距拉大。

③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形成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

⑤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的要求。

(11分)7、(2010高考·卷39)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利润的驱使下,进行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导致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剧增,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一些学者建议政府依据企业生产过程中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所排放的碳量,对其征收碳税,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市场在调节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学者建议政府征收碳税的经济学道理。

(8分)【答案】①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许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环境问题。

(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②政府通过征收碳税,增加碳排放企业的生产成本,激励企业生产向低碳方向发展,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2009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2009·,4)读图可见()A.税收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B.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税收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D.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答案 B2.(2009·,1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注重公平的措施,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再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B项行为主体虽然是国家,但不属于注重公平的措施,故只有C项正确。

3.(2009·,30)右表是一个建筑公司某年度的部分经营信息,其中“税金及附加”包含了该公司应缴纳的某种税,这种税的名称及计算正确的是()A.营业税=1000万元×税率B.增值税=1000万元×税率C.营业税=650万元×税率D.增值税=650万元×税率答案 A解析我们首先要熟悉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含义。

营业税是以纳税人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根据含义,我们看图表中的营业额应该是工程收入1000万元。

所以营业税=1000万元×税率;增值税是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它的一般计税方法是:本企业商品销售额乘以税率,减去上一经营环节已纳税金。

所以增值税=1000万元×税率-(上一环节已纳税金)。

所以我们看四个选项应该选A。

4.(2009·,1)为了“扩需、保增长”,2009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A. 债务收入B. 红利收入C. 劳动收入D. 资本收入答案 D二、非选择题5.(2009·,38)某班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

老师给出了一柱状图,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甲组同学对图的容产生了兴趣。

甲同学问:“这图是什么意思?”乙同学说:“我也不清楚,不过我查过资料,图中社会建设支出的容包括教育、就业服务、公共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乙组同学讨论图时一致认为,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对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

政府在编制和执行财政预算过程中,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丙组同学讨论图时发生了争论:部分同学认为“经济建设更重要,国家应该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上来”;部分同学则提出“社会建设更重要,应该加大社会建设投入”。

请你告诉他们图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结合社会建设支出的具体容。

说明这些支出是如何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

答案(1)社会建设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的规模逐年增加;社会建设支出的增加快于经济建设支出的增加。

(2)发展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供就业服务能够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就业。

增加公共医疗支出,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有利于经济建设。

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可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要回答两个方面,一个是图表反映了什么容,另外最重要的是回答社会建设支出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

换个角度思考,也可以回答社会建设支出有那些意义。

需要我们具有发散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回答。

2008年高考题(08全国Ⅱ文综25)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2008年3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1 600元/月提高到2 000元/月。

按照经济学原理,这一调整将 ( )①增加财政开支②刺激中低收入居民消费③增加财政收入④促进公平分配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解析该题考查个人所得税的知识,具体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高的意义,①③不符合题意,有利于刺激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促进公平分配,②④正确。

2004~2007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07全国Ⅰ文综26)2006年4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消费税税目调整细则》生效。

该《细则》规定,新增高档手表(指销售价格在10 000元(含)以上)、木制一次性筷子税目,其税率分别为20%、5%;取消护肤护发品税目。

国家对消费品有选择征税的目的是()①抑制高速通货膨胀②合理调节消费行为③间接引导投资流向④调节个人收入分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 B解析通过对特定消费品税率的调节,可以增加该部分消费品的生产成本,从而间接引导企业投资,③正确;消费品成本的上升会导致价格上涨,从而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②正确;①不符合题意,我国未出现高速通货膨胀;个人所得税可以调节收入分配,④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B。

2.(07A组3)2006年我国部分城镇居民个人收入的增量高于应缴纳的税金、社会保障金的增量,因此该年度他们的个人可支配收入()A.增加B.减少C.不变D.变动不确定答案 A解析居民收入增量高于税金等增量,所以可支配收入应增加。

B、C、D项不符合题意,应选A。

3.(07B组3)一个中国公民在美国工作,他在美国的收入应该计入我国的()A.社会总产值B.国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总值D.净出口总值答案 C解析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