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学案之三一、判断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在括号内打V;错误的打X,并在下方说明或改正。
共24分)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4、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5、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6、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
()7、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8、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
()9、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
()10、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1、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
()12、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6分)1、根据此次探测获取的虹湾图像,通过综合分析月球地形地貌、光照等数据进一步确泄该地区是否适合“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为安全着陆做好技术准备。
这表明()A.客观条件受意识能动作用的制约B.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C.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D.创造性思维能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2、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
这表明,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自觉选择性D.社会历史性3、下列与“纸上得來终觉注,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小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4、人类力量的源泉在于团结协作,人类只有精诚合作、协同作战,才能共享成功,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这其屮的哲学依据是()A.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B.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C.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D.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5、为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减轻贫困、饥饿、疾病、住房不足以及环境退化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这表明()A.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C.实践具有相对独立性D.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6、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客观性B.实践的历史性C.实践的能动性D.实践的客观性7、美国宇航局利用一枚火箭在月球表面撞出直径大约100英尺的大洞,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了大约25加仑水蒸汽以及水冰。
这一发现被美国《吋代》周刊评选为2009年十大科学发现之一。
这说明()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反过來认识又推动了实践的发展B.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D.实践能够把认识和客观事物加以对照8、“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
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
”这句话告诉我们()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9、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首先在问,其要在行。
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1人民群众的要求都是合理的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③实践是认识的最重要来源之一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10、三峡大坝最高蓄水位选择为175米是充分论证之后得出的结果。
从1950年开始,蓄水方案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勘察、规划、论证,最后用了40年时间最终确定。
三峡大坝蓄水方案的形成过程说明()①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1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中国人对太空有着独特的情怀。
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探月”到今天成千上万的观看曰全食,太空将渐渐被我们所熟悉。
这说明()%1认识是发展的,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发展而发展%1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③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1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岀,人口问题己不仅仅是“人数”问题,而主要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耍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国家人口思想的变化说明认识具有()A.客观性B.规律性C.反复性D.无限性13、我国坚决打击制售假人民币的行为。
有这样的说法:如果没有假币,货币不会这么精美,如果没有盗贼,锁也不会那么完善。
下列说法中,与此说法所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有()①道高一尺,魔高一丈②行百里半九③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④吃一堑,长一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4、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
但创新的“木桶理论"认为,如果把木桶倾斜放置(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真理()①是客观的②是具体的③是因人而异的④是有条件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5、楼市牵动人心,房价今年是否会上涨还是会下跌?对此业内人士莫衷一是。
这给我们的哲学感悟是()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C.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D.人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同一对象认识不同16、中国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12月下旬要求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规定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
此举引起国内外媒体热烈关注,并引发网友争论。
上述规定引发争论说明()A.人们对同一事物不可能产生相同的认识B.人们对同一事物往往产生不同的认识C.对同一事物,真理只有一个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社会历史性17、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
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与创造,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这体现了()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寻找真理性认识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D.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具有主观性,往往因人而异18、2011年3月11RR本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核泄漏,损失惨重,引发人们思考。
“预测”是地震科学的最高境界。
通常情况下,预测的时间段要跨越10年至30年左右,但对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普通人来说,这种模糊预测法显然远远不够。
这表明:()①大自然的变动规律无章可循②人类仍不能准确掌握地震下一次“发脾气”吋间%1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④世界上还有很多神秘领域是人们无法认识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9、韩愈有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下列选项中与“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B. in吋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20、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來源于亲口实践,二是來源于学习书本知识。
这一观点:()①认为认识既来源于实践又来源于书本②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③是认识论小的唯心主义观点④ 符合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⑤肯定了学习书本知识的重要性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④21、“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边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句话意味着()①真理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圉②真理和错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③真理和错误没有确定的界限,真理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④真理和错误的对立在一定条件下才具有绝对的意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近年來,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这一过程表明()A.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D.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23、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
从哲学角度分析,中国从贫穷到强大的原因在于()①遵循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实事求是②坚持解放思想、与吋俱进③坚持一切从实际11!发,理论联系实际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三、非选择题(共30分)24、阿房宫一直被视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曾生动地描绘了它的恢弘壮观;一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也记载了项羽火烧阿房宫事件。
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阿房宫考古队于2002年10月开始对阿房宫遗址开展了多学科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当年阿房宫工程只完成了前殿建筑基础和部分宫墙建设,由于宫殿建筑基址以上部分并未营建,也就不存在被大火烧毁的事实。
上述材料可以得到哪些认识论的启示?(10分)25、飞船向空间站运送人和物资,必须解决对接的难题,我国的起步比美俄晚了30年。
美俄都釆取直接的多次发射试验的方法解决,费用大。
我国“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是在地面做了117 项试验,在多次的曲折之后,一次发射取得成功,而且是最难的智能自动对接。
空间站建成后,美俄靠地面补给,代价大,我国拟利用植物、微生物的培养来生产食物、空乞和水,建造一个天上江南。
未来,中国要使人能到达深空的任何地方。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原理,简评我国载人航天的探索。
(10分)26、辨析:真理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