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朝鲜史料解密纳兰之死

朝鲜史料解密纳兰之死

[独家][录入]康熙二十八年即传纳兰性德为康熙所杀(出自丰润曹重之口)下文所录,是康熙二十八年朝鲜使臣带回国内的传闻,而不是今人YY出来的。

看到这个,不禁想到,纳兰表妹入宫说,也许确有其事。

不过我倒觉得,以康熙之宽仁,不太可能因为嫉才,而杀纳兰。

但当时有这样的传言,甚至连朝鲜人也有耳闻,应当事出有因吧。

特别补充:这是康熙二十八年当时的朝鲜使臣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发回国内的一个别单。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朝鲜人并没有特别提及纳兰,而是他们就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询问一个秀才,而这个秀才是“宦家子”。

你们猜猜他是谁,他是丰润曹重。

熟悉曹雪芹家族史的应当知道他是谁吧,我重新翻书才发现的,正在眩晕中。

为虾米又是曹家!红楼梦阴魂不散,曹雪芹家阴魂不散,莫非红楼梦所写真的是明珠家史!桐桐强烈吐血中!!!!
而且他们不仅仅问了这些话,谈到纳兰,朝鲜人还问朝廷大臣的操守问题,贪廉与否,答曰朝臣不贪者惟伊桑阿(伊桑阿的儿子伊都立是弘晓的六姨夫),其次是徐元文,还提到了徐乾学,说他有文学,但是他很贪等等,最后才扯到纳兰。

这个谈话是水到渠成的。

不过曹重他弟弟曹庶的岳父因为明史纪事本末获罪,而他本人其实也是对异族的统治没有好感的,甚至在言谈中谈到大明中兴指日可待,所以他可能言语中会有一定的情绪,对康熙未必客观吧,不过我一看到丰润曹重,不知道为啥,原来觉的不大可信,可是现在……
我严重郁闷中,红楼一梦有的时候真是噩梦啊!
曹重,字子郑,丰润县贡生,阜城知县曹邦的次子。

风度端凝,通经史,工诗赋,兼善草隶。

康熙三十一年侯补八品笔贴式哈番,后由例监例试一等五名授内阁撰文中书舍人,恩简督理浙江通省船政同知,康熙四十二年奏吏治第一,加二级卓异,升四川马湖府知府,后署四川按察司。

康熙四十六年任湖州府知府。

康熙五十二年任浙江宁绍台道,晋按察司副使,遂卒于官。

曹重的父亲曹邦乃丰润曹家第十二世,号柱清。

于崇祯二年以各地荒乱,遂赴辽东避兵,因彼地原有族人引荐入旗。

顺治十年,授吏部他赤哈哈番,旋擢户部启心郎。

后任湖广的慈利、直隶的阜城知县,皆有声称。

乞养归里后扶危济困,喜舍乐施,深受乡里称道。

曹邦生有三子:长子曹元、次子曹重、三子曹庶。

由于相同的经历,曹邦和曹寅的祖父曹玺、刘廷玑的父亲刘光荣以及清苑籍的刘斗都是好朋友。

据刘廷玑的《在园杂志》记载:“先君与刘公(斗,字耀薇)、曹公(邦)同为部属,一日并马而行,曹问刘曰:…君马何其肥也?两股真如柳(刘)斗‟。

刘笑曰:…可恨他近来不食草料,只啃槽(曹)帮(邦)。

‟相与大笑,可为雅谑。

刘后为浙闽总制,曹降阜城知县。

”而刘光荣则当上了广宁知府。

同样的经历造就了不同的命运。

康熙二十八年(1689)八月十一日,朝鲜国派第16代国王仁祖李倧的孙子、第19代国王肃宗李焞的堂弟东平君李杭、大臣申载厚、书状官权持组成谢恩兼陈奏奏请使赴北京朝贡。

十月初八日,李杭一行路过丰润县城,住到还是秀才的曹重家里。

书状官记载道;“重乃宦家子,年三十。

为人沉重且直文辞,可与语者也。

”由此,可知曹重时年三十岁,他的出生年份应该为1659年。

这为我们提供出了一个未曾找到的答案。

入夜,李杭等人与曹重笔谈,曹重的回答又让我们有了许多的收获。

“先问:县中谷应滕存否?答云:应泰。

云:渠寻曹庶?云:归西。

以著《明朝(史)纪事本末》获罪事死。

年今七十。

云:有子十余,而家贫无以资生。

”以前的国内资料认为,谷应泰的生卒年份是1620年至1690年,享年七十岁。

由此看来其卒于1689年才是正确的,因为古人当时是不讲究周岁的。

至于其死因,原来各种资料甚至其家谱都隐讳不载,这里终于找到了答案。

他们又谈到了时政,“又曰:皇帝政事、文学比前代何如?答云:皇帝精明而好小利矣。

试以一事言之,则义气。

满洲之蒙古及鱼海鞑子之来投者,而养之甚厚。

八旗之八固山也,乃伊根本之人,而不加抚恤。

然皇帝出猎则唯八旗从行,或往口北,或往塞外,一年之间无有数月在家之时。

虽有月给之金,亦不足以充其道路之费,以此者,皆怀怨毒矣。

问:塞外游猎,亦何其远出也。

答曰:名为出猎,而实为俄罗斯预防也。

问:俄罗斯是何种类?乃所
谓大鼻鞑子者耶?答曰:九大鼻鞑子也。

别有一种在西北方绝域,兵强马盛,数来侵伐,清人不能括衡,仅得讲和。

已遣佟舅舅、索额图割地定界而未来矣。

问:俄罗斯强盛,比台吉如何?亦与之结连否?答曰:台吉且待定也。

雄据西方,养兵蓄粮,将观中国有忧而□耳。

况台吉乃天顺皇帝之后,大明中兴可指日待矣。

问清国赋役视明时甚轻云,然否?答曰:一仿明朝。

”若不是从这本朝鲜使臣所著的《燕行录》中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曹重竟在康熙年代那种高压政策下,说出足可灭门的话来。

曹重的率直敢言,自然受到一向仇视大清、拥戴明朝的朝鲜官员的喜欢。

因此,赴京归来后,李杭等人再次住进了曹家。

夜晚再次笔谈,曹重还是语惊四座。

“副使又问朝臣廉贪。

则答曰:朝廷大臣不贪者唯伊桑阿,其次徐元文亦稍廉,徐乾学虽有文学而贪,其余无论矣。

问:文学之士,则答曰:在今王熙、徐乾学有文名而皆不及徐(可能为韩)菼,菼之文当属今世第一。

菼官知州,罢归家居。

”史上记载,韩菼于康熙二十六年托病回乡,一住就是八年。

只是辞官前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曹重何以说其知州尚不太清楚。

接着,曹重在谈话中提及:“又有成德者,满洲人,阁老明珠之子。

自幼有文才出群,年才二十擢高第,入翰苑为庶吉士。

皇帝忌其才而杀之。

明珠因此致仕而去矣。

”此时,距纳兰性德去世刚刚四年,距明珠罢相刚刚一年。

《明珠传》曰“明珠自罢政后,虽权势未替,然为内大臣者二十年,竟不复柄用。

”曹重之父曹邦和尚书明珠、张自德等高官同时随龙入关,又素有联系。

曹重所说异于正史,不知是否属实。

副使申载厚“又问其中国礼制,则重指其所着帽子曰:比帽恶,何足论理法哉。

仍嘘唏不已,其意可见矣。


由上可以看出,虽然大清入关已经过去了整整45年,可是曹重仍然持有“反清复明”的思想,并且敢于对外言及。

他的胆量和直率,真令人担心和钦佩。

从他身上,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作为同乡的谷应泰是为何获罪的了。

(完成于2013年8月28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