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地理一、孔孟之乡1.地理位置济宁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之称,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苏、鲁2省4市交界处,东邻山青水秀的临沂地区,西与牡丹之乡菏泽接壤,南面是枣庄市和江苏省徐州市,北面与泰安市交界,西北角隔黄河与聊城市相望。
经纬度位置为:北纬35°57′—34°26′(最北端是梁山县小路口镇邹桥村,最南端是微山县高楼乡柳新养殖场);东经117°36′—115°52′(最东端是泗水县泉林乡历山火车站,最西端是梁山县黑虎庙乡高堂村),南北长167km,东西宽158km。
2.范围全市总土地面积10684.9km²,辖12个县、市、区(2区3市7县,即市中区、任城区、曲阜市、兖州市、邹城市、微山县、鱼台县、金乡县、嘉祥县、汶上县、泗水县、梁山县),有153个乡镇(街道办22个,乡镇94个,乡39个),村(居)委会6556个(村委会6290个、居委会266个)。
3.人口及分布济宁市人口增长比较迅速,到2008年底,全市人口总数822.7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20.80万人,女性人口401.9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689%。
人口密度770人/km²,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5倍多。
人口分布特点是:工矿城镇发达区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程度较低的的地区人口较稀疏;中部地区人口稠密,东西部人口稀少。
4.民族除汉族外,济宁市有少数民族38个,约4.7万人,约占全市人口的0.57%,其中回族人口最多。
少数民族总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约一般居住在城镇、街道和交通道路沿线。
二、优越的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济宁市位于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过渡地带,地质构造上属华北地区鲁西南断块凹陷区。
全市地形以平原洼地为主(平原面积5243.1 km²,占总面积的49.1%;洼地面积1780 km²,占总面积的16.7%),海拔较低,起伏不大;地势东高西低,地貌较为复杂。
①东部山峦绵亘,丘陵起伏,各山之间分布有许多小型盆地和谷地(京沪铁路以东,海拔在50—100米以上。
比较有名的山有:曲阜尼山:344米、邹城峄山:545米、全市最高山峰凤凰山:648.8米、泗水尧山:582米、老寨山:532米)。
②南四湖以东部山麓为泰沂山前冲积平原,自东向西倾斜,地面海拔60-35米,地面起伏稍大。
③南四湖以西为较平坦的黄泛平原,自西向东倾斜,地面海拔39-34米,起伏较小(嘉祥南部最高山孟良山:243.1米、金乡西北部羊山)。
2.气候特点济宁市年平均气温为13.3℃一14.1℃;年平均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在597—820毫米左右,地域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济宁市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属半湿润地带。
夏季多偏南风,高温多雨;冬季多偏北风,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秋季凉爽,时有阴雨。
气象灾害中,以干旱和洪涝最为突出,冰雹和干热风对农业造成不利影响。
3.河流湖泊济宁市属于淮河流域,以南四湖为界,分为湖东、湖西两大径流区,呈向心状水系。
济宁市最大河流是泗河,全长159km,流域面积2366km²。
济梁运河系京杭运河梁山至济宁段,全长87.8千米,是山东省淮河流域湖西济北地区一条具有防洪、除涝、引黄补湖、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骨干河道。
南四湖由4个湖泊串联组成,呈西北—东南走向,面积1266km²,库容17.02亿m³,为北方最大、也是全国十大淡水湖泊之一,动植物资源丰富,享有“日出斗金”的盛誉。
4.水资源全市淡水储量近60亿m³,占山东省的六分之一,是山东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微山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蓄水26亿m³左右;年际、季节和区际水资源利用不平衡。
5.土地资源济宁市土地资源特点如下:土地面积较大,人均占有量较少;地形复杂,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土壤类型多样,中高产田居多;开发利用率高,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6.生物资源东部山区森林面积较大,曲阜石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泗水凤仙山等林木茂密。
全市动物资源丰富,享誉省内外的畜牧良种有: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微山麻鸭,素有“水中的大熊猫”之称的世界“极危生物”桃花水母在泗水泗张镇青界水库大量存在。
(济宁鱼类资源丰富,其中鲤鱼、鲫鱼、中南鱼、罗非鱼为济宁市的四大经济鱼类,鱼、虾、蟹、贝类最主要的分布区是微山湖,湖区水鸟数量居全省首位。
)7.矿产资源济宁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品种多,储量大。
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0多种,以煤为主(全市含煤面积482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5%,主要分布于兖州、曲阜、邹城、微山等地,煤储量260亿吨,占全省的50%,为全国重点开发的八大煤炭基地之一),目前有兖州、济东、滕南3大煤田,另有汶上等7个预采区。
其他矿产如石灰石、石膏、重晶石、稀土、磷矿、铁矿石、铜、铅等。
(稀土矿位于微山县塘湖乡郗山,已探明大小矿脉60余条,地质储量1275万吨,在国内仅次于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
铁矿分布于汶上县李官集和泗水县北山,铜矿分布在泗水县境内北孙徐和小富庄,铅矿分布于汶上县毛村。
这些矿储量小,品位低,有的埋藏较深,开采不易。
)三、便捷的交通运输1.铁路铁路是济宁市对外交往和经济贸易联系的主要运输方式,目前已有京九线、京沪线及其支线兖济线、新—兖—石线3条铁路交叉。
京沪高铁正在曲阜、邹城开工建设,并将在曲阜建站。
2.公路济宁市区内物资和旅客运输的主要方式是公路运输,104、105国道和327国道在济宁交汇,四条国道和京福、日东两条高速公路交织成网,目前已形成“四纵两横”的公路格局。
3.水运内河航运以京杭运河为骨干,以南四湖为中心,2002年通航里程1109km,居全省首位。
4.管道鲁宁输油管道北起胜利油田,南至南京市,年输送原油2000万吨以上;西气东输冀宁支线途径济宁,将对济宁市供应天然气。
5.航空2008年,济宁机场已经开通了济宁至北京、广州、上海、济南、青岛等多条航线。
6.通信通信事业发展迅速,以实现村村通电话,可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电话联系,现有邮政支局、所214处,市内汽车邮路48条。
四、迅速发展的工业1.重工业济宁市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基本形成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协调的现代工业体系,以兖州矿业集团、邹县发电厂等特大型企业和位居全国512家重点企业的山东推土机厂、山东鲁抗医药集团等企业为龙头。
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78家,第二产业国民生产总值达568.9 亿元。
2.轻工业一轻工业是济宁市经济支柱行业,产值利税居济宁市工业系统的首位。
其中酿酒行业是济宁一轻工业的首位优势行业,为济宁赢得了“酿酒之乡”。
济宁煤炭储量居山东之首,有“山东省内鲁尔区”之称。
邹县发电厂装机容量2008年达到454万千瓦,为全省最大电厂。
3.高新技术产业济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56 km²,小松山推、王乃昌工业园、凯赛集团;同济大学工业园等园区,是高新区的亮点和支柱。
五、多元高效的农业1.农业区划济宁市划分为4个生产区,东部低山丘陵林、牧、粮、油区,中部冲积平原粮、菜、林、牧区,西部黄淮平原棉、粮、牧、林区,南部四湖洼地渔、牧、粮、林区。
2.农产开发重要的粮、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曲阜香稻、鱼农一号水稻、金乡金谷、金乡大蒜、泗水小杂豆为山东省名产,年产商业粮450万吨,粮食单产居全国之首;森林覆盖率为23%,实有林地面积达到17万公顷,是我国平绿化先进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畜牧业属于农耕区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和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淡水渔业以南四湖为主体,淡水面积及养殖产量居山东省之首,微山县被命名为“中国乌鳢之乡”;旅游农业悄然兴起,“泗水桃花节”、“微山荷花会”成为旅游农业的范例。
六、底蕴丰厚的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特点济宁市的旅游资源以古见长,以圣为奇,具有“东文西武,南湖北水(水浒)”的特点。
主要景点集中分布于京沪铁路沿线和大运河沿岸。
2.人文古迹丰富的人文古迹包括曲阜的“三孔”(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孔庙、孔府是中国第二大古建筑群,孔林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族陵园)、尼山、“东方金字塔”的少昊陵、周公庙、九龙山汉墓群;邹城“四孟”、铁山和岗山摩崖石刻、荒王陵少昊陵、峄山;中区太白楼、声远楼、铁塔寺、汉碑群(济宁的汉碑以数量多、价值高而闻名,有“天下汉碑半济宁”之说)、东大寺;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武氏祠汉画像石被称为研究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曾子庙;微山伏羲庙、殷微子墓、汉张良墓;兖州的兴隆塔、西吴寺遗址、少陵台;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塔等。
3.自然风光自然风光秀美,其中以雄伟秀气的峄山、万顷碧波的南四湖、神奇的梁山、千姿百态的泉林泉群及国家级森林公园石门山最引人入胜。
七、组群式的城市格局城市化水平居全省中等水平,城市规模构成中,中小城镇在数量上居主导地位,市中区、邹城已达中等城市规模,兖州、曲阜均为小城市。
四城市“组群式”特征明显,功能互补性较强,并且各具特色。
具有“组团式”城市格局:以济宁(政府驻地、中心城市)、邹城(孟子故里,煤炭、电力发达)、兖州(交通便利,鲁南最大的客货集散地)、曲阜(孔子故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发达)为中心,小城镇集中。
八、保护环境,爱护家园1.环境污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气环境呈恶化趋势;水污染普遍;固体废弃物污染较集中,以煤矸石和粉煤灰为主;农业生态环境呈逐年恶化趋势。
2.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要采取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集预防、治理、保护于一体。
预防要从根本上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治理要突出根治老污染源,重点治理水污染;保护要重点搞好造林,适度扩大绿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发展生态农业。
九、各具特色的县、市、区1.江北苏州——市中区济宁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各、县、市区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一个区;市区周围发展起“四场一基”为主的“菜篮子”工程;形成以纺织、化工、机械、五金等门类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商贸流通繁荣兴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40%以上。
2.运河明珠——任城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一个资源丰富、鱼肥粮丰、环境优美、经济发展潜力大的市辖县级区;境内煤炭储量多,分布广,济东、济北矿区初具规模;本区有镇以上工业企业120多个,2002年工业产值17亿,居全市第4位,济宁味精厂、张山水泥厂以跨入全国乡镇企业500强之列。
3.九州通衢——兖州市农业生产条件良好,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平原绿化先进市,1991年成为江北第二个吨粮县,现为市粮食单产量最高的县级市;煤炭资源量大质优,探明储量200多亿吨,兴隆庄煤矿是国家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矿井;京沪、新石铁路交汇与此,是重要交通枢纽,是鲁西南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客运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