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发病原因广东省中医院儿科许尤佳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发病原因广东省中医院儿科许尤佳
(2)古医籍论述:
• 《医学三字经、小儿》:“稚阳体, 邪易干”——指发病容易。 • 清、石寿堂《正原、儿科论》:“稚 阳未充,则肌肉疏薄,易于感触;稚阴
为长,则脏腑柔弱,易于传变,易于伤 阴”。——指小儿易感邪、易传病的特 点。
•《温病条辨、解儿难》:“脏腑薄,藩 篱疏,易于传病;肌肤嫩,神气怯,易 于感触”。
②《小儿药证直诀、变蒸》:“五脏六腑,成 而未全,全而未壮”。
③《育婴家秘、发微赋》:“小儿血气未 充……肠胃脆薄……神气怯弱”.
④《颅囟经、病证》:“孩子气脉未调,脏腑 脆薄,腠理开疏”。
⑤《小儿病源方论、养子十法》:“小儿一周
之内,皮毛、肌肉、筋骨、脑髓、五脏六腑、营 卫、气血,皆未坚固”。
பைடு நூலகம்
⑥清、吴菊通《温病条辨、解儿难》: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发病原因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许尤佳
一、目的要求:
通过课堂讲授,要求同学们对小儿常 见病因、生理、病理特点有较深刻认识。 掌握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高度概括的32 个字。能理解认识“纯阳之体”及“稚阴 稚阳”两个概念。掌握重点医家万全关于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学术观点。
二、本单元重点与难点:
⑤、心常有余:二个含义:1.指小
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 勃之象,如《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 论》“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 气 也 ” , 并 非 指 心 火 亢 盛 。 2. 指 小
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 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1)分析:指小儿时期在生长发育过 程中,无论是机体的形态结构,还 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都是处在迅 速地、不断地向着成熟、完善方面 发展。而且是年龄越小,发育的速 度越快,而且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食滞而生厌食、泄泻,甚至引发疳证, 且因母病传子,故脾病多传肺,或肺脾 同病。另外,由于运化生化不足,又可 产生气血两虚病证。
(3)肾伤:“肾常虚”,指肾气需
随日渐盛,但感邪则可使肾气先天赋不 足,或者是后天补充不够,尤其是脾胃 受纳运化生化不足。故临床可见先天之 精不足之解颅、五迟五软等病,也可见 后天失养所致之疳证、小儿水肿等。
之后,众多医家对“纯阳”的理解 和运用争鸣非常激烈。
(3)关于“纯阳”与“稚阴 稚阳”的关系:
纯 阳 —— 指 小 儿 生 机 蓬 勃 、 发 育 迅速。
稚 阴 稚 阳 —— 指 小 儿 五 脏 六 腑 成 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嫩、形 气未充。
“纯阳之体”
与
“稚阴稚阳”
㈡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1)分析: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为稚阴稚阳之体,机体功能均较脆弱,对 病邪抵抗力差,且小儿冷暖不知自调,饮 食不懂自节,对自然界适应能力差,一旦 调护失宜,则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 食所伤,故表现出较成人易于发病,且年 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的特点。
发病容易,表现出五脏的损
伤,但以肺、脾、肾三脏病证 为多见
(1)肺伤:“肺常不足”,“肺为
娇脏,难调而易伤”,肺主气而司呼吸, 外邪侵袭,首先犯肺,故临床多见肺系 疾病,如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 等。(如小儿气道短,气管软骨发育未 完善,支气管粘膜纤毛运动功能较差; 免疫方面)
(2)脾伤:“脾常不足”,易为
阴——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 阳——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 稚阴——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未 充实、不完善。 稚阳——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 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 从以上脏腑娇嫩的内容分析,机体五脏六
腑的形与气皆为不足,但又以肺、脾、肾三 脏更为明显。明代名医万全之“两有余,三 不足”的观点很好说明这一点。
②、肺常不足:肺与脾为子母
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 滋养,脾胃旺则肺卫自固,“脾 常不足”,故肺气亦弱,故称 “肺常不足”。
③、肾常虚:肾为后天之本,
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 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 及肾阳之温养,但小儿肾气未盛, 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 之意。
举例:
A、精卵结合后第8周时的体重为 1g,到出生时的体重为3000g,1周 岁时体重为出生时的确3倍。
B、1周岁时身长为出生时的1.5 倍。
C、1周岁时的头围为出生时的 0.5倍。
(2) “纯阳之体”概念的理解:
最早是用来说明宇宙间的气候变化, 是指四季气候之时令之首。《颅囟经、 脉法》最早利用“纯阳”一词来比喻 小儿生理特点:“凡孩子三岁以下, 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⑴分析其含义
脏腑——指五脏六腑 娇——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 嫩——即嫩弱、幼稚之意。 形——指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 骼,精血津液等。
气——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肾气、 脾气等。
充——指充实之意。
(2)古医籍有关论述:
①《灵枢、逆顺肥瘦篇》:“婴儿者,其肉脆 血少气弱”。
④、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其一如
《幼科发挥、五脏虚实补泻之法》: “云肝常有余,盖肝乃少阳之气,人之 初生,如木之方萌,乃少阳生长之气, 以渐儿壮,故有余也”。是小儿时期肝 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 且其升发疏泄之功是与日俱增,并非肝 阳亢盛。其二,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 气血未充,故感邪后易化热化火引动肝 风而致惊搐等。
(3) 如何理解万全之“两有 余,三不足”观点:
所谓“两有余,三不足”,就 是“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 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①、脾常不足:脾为后天之本,
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 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 则易引致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 常不足”。
(4)肝伤:“肝常有余”,肝受
1.重点: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32个 字、“纯阳”学说、“稚阴稚阳”理论及“三 不足两有余”观点。病因要点。
2.难点:对“纯阳”学说、“稚阴稚阳”、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理论及“三不足两有 余”观点的理解。
三、授课内容提要:
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生机篷勃,发育迅速;
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