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初中课堂教学展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观察记录学校:三中时间:20XX年5月12日教学内容:7BU5 Reading (1)执教人:诸翠华(三中)黄昭福(二中)观察点一: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实施方法、解决途径课堂观察人:高小春(东中初一备课组长)诸翠华老师三中诸翠华老师: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诸老师通过课件图片展示,解读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词汇,实施的方法直观性强,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场景,为学生描写火灾进行了充足的词汇和素材方面的准备。

其次,诸老师用小黑板展示了本节课的重点词汇,进一步巩固了教学内容的重点。

第三,通过二读让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句子的正误判断进一步解决了教学重点。

第四,通过三读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词,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最后用一个Task:Let’s discuss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情感能力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黄昭福老师二中黄昭华老师: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确立到位。

黄老师通过一段火灾的视频,教师提问:If there is a fire, what should we do? 如拨打119,尽快冲出火场,用打湿的棉被裹住身体等情景实施了教学手段,方法新颖,教学设计完美,解决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其次通过问题回答,True or false判断,put the following sentence in the right order 进一步解决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最后通过Free talk,让学生思考怎样预防火灾,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情感能力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学效果更好!观察点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什么与怎么教)课堂观察人:姜爱花(二中教研组长)诸翠华老师1、以图片形式呈现,教授新单词。

2、教师针对阅读内容设计几个焦点性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3、教师通过设计3个任务引导学生逐步仔细阅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运用搜寻式阅读技巧。

4、最后,设置了讨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情感教育。

黄昭福老师1、以图片形式复习上节课主要词汇。

2、以图片呈现话题fire,What do you think of fire? 把这一开放性话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开始思考。

3、以生活中的图片呈现新单词,学生很感兴趣。

4、以6个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仔细阅读课文。

5、最后,用8副图让学生讨论right /wrong, 把安全教育和情感教育融入其中。

两位老师两节课一直在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活跃点,寻求教与学的沟通点与碰撞点。

观察点三:教师提问的数量与质量(目标性、层次性、有效性)课堂观察人:杨春梅(三中教研组长)诸翠华老师随着课堂教学进展,诸翠华老师先后共提问出8个主干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首先她用“What did you do to help others?”帮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自然引入本节课“Zhang Hua is a helpful man.”接着通过呈现一组图片创设情景,逐步提出三个问题:What can you see?What’s she doing?What do you think of fire?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呈现单词fire, smoke, blanket, dangerous及短语rush out, put out的教学,从而达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在阅读环节上,诸老师也设计了三个问题:What did the young man do?What happened?What did it happen?这三个问题能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但感觉缺乏层次性,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有高低,他们接受力、课堂反应速度有快慢,所以设计的问题要尽量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此处可以为能力较强又自信的学生准备稍难一些的问题,如:What’s the main idea of paragraph one?等等。

在完成“Discuss”这一环节中,诸老师用“If there’s a fire around us, what can we do?”及“What can we learn from Zhang Hua?”两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认真思考。

不仅训练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应用能力,而且对学生遇火险逃生有一定的帮助,激发了学生珍惜和保护生命的情感。

黄昭福老师黄昭福老师虽是借班上课,但课堂问题意识也很强,学生参与度较高。

黄老师假设自己是一个盲人,通过“body language”并问学生“Do you want to help me?”巧妙地导入新课。

接着通过图片以问题“What’s he/she doing?”复习上节课的六个短语。

在新课教学时,黄老师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What do you think of fire?2、What can we use fire to do?3、Do you think my daughter is brave?4、Do you think my daughter can put out the fire?5、If you see a fire, what will you do? Can you jump out of fhe window?经过回答这几个问题,学生对火是重要的,但也是危险的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这几个问题与教学目标吻合,且层层深入,教学效果明显。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黄老师问了以下5个问题:1、Who’s the brave young man?2、Did the fire burn the young man?3、What did the fire happen?4、How old was Mrs Sun?5、How long was the young man in hospital?其中1、2两个问较容易,后三问难度恰当,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比较适合。

此处问题类型多样化,使用了yes/no和wh-等不同问句。

最后黄老师给出了八幅图供学生作讨论素材,讨论环节操练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所学内容得以升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观察点四:阅读指导的方法课堂观察人:张达清(三中初中英语中心组成员)牛津英语Reading教学到今天应该是很成熟的课型了。

在Reading(1)教学中,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中心思想以及文章的篇章结构,体现文章的完整性,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诸翠华老师:诸翠华的课从热身到单词教学,有一读,二读,反映了Reading(1)教学的基本特色。

特别教师本人能从课文的结构上进行了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完整性。

但需要指出的是:教学过程中应特别强调学生的自我阅读,让学生充分占有材料,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完成Reading(1)的教学。

黄昭福老师黄昭福的课老师从热身到单词,然后进入课文。

特别指出,教师能在解决生词时用了生动的场景,展现了真实的语境,所有单词用学生能接受的句子来教学,体现了“词不离句”的基本教学理念。

老师通过五个任务,逐步引领学生进入思考和操练的氛围。

应该说本节课的任课老师在把握Reading(1)教学很有心得,备课充分,立体型很强,教师对阅读层次的把握也很合理。

课堂反馈率高,目标达成率高,是Reading(1)教学的典范课堂。

观察点五:师生互动(任务)的数量与质量课堂观察人:顾绍萍(高外教研组长)这两节课都是初中英语阅读第一课时,我所观察的点是师生互动(任务)的数量与质量。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只重视英语知识的机械输入和积累,而忽视学生学习英语过程的启发,特别是英语语言的实践活动等过程,造成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缺乏活力和生机,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无有效互动。

而今天的两位老师在组织教学中,都巧妙的设计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一项任务,设置的活动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形成梯度,既有趣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诸翠华老师诸翠华先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课前的任务(帮助别人)完成情况,学生在回答中都熟练的运用所学的词组表达了自己乐于助人的事迹,既起到了复习的作用,又导入了新课。

接下来,老师通过三个任务来完成了课文内容的的传授,先是让学生寻读回答问题,然后详读做判断正误,(在此过程中,老师发现个别学生只判断不改错,重复指令,个别提醒后,学生完成的很好,体现了老师任务的设置在关注个体中提升全体的教学质量)。

接下来学生在全面理解了课文以后做填空练习,学生板书后老师全面批改(当中有纠错的过程),然后学生互做对话练习(我个人认为因该先对答案再互做对话练习),最后一个活动是一个分组讨论在火中的一些自救的方法,这个任务的设置既联系生活,又实现了情感目标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与火有关的表达还掌握了生存技能,知识与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黄昭福老师黄昭福老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前一位老师大致相同,但是在任务的呈现顺序上略有不同,老师在导入后直接抛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火怎么样?学生大部分说出了火的危险,在老师的启发下说出了火的用途,在这个任务的设置上,老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本节课在讨论在火中自救的过程中任务的设计也很巧妙,不是直接让学生讨论,而是让学生看图片判断,任务的呈现方式很新颖,方式灵活多样,师生互动效果好。

总之,我所观察的这两节课中,任务的设计都紧扣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老师都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快乐投入,老师任务的设计上有的简洁明了,有的问题发人深思,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又训炼了思维,同时在分组活动中,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分享到了成功的快乐。

在和老师的有效互动中加深了师生感情。

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教师和学生在知识的交流中的自然和谐。

观察点六:反馈练习的数量与质量(目标性与针对性)课堂观察人:史华英(漆中教研组长)诸翠华老师1、快速阅读课文后回答了3个问题,帮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大意。

2、仔细阅读课文后完成了6个T/F,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细节。

3、大声朗读课文,完成单词填空题(共11空),帮助学生巩固生词并复习文章内容。

4、完成SB B2 选词填空(共6空)。

以上2-4点突出了文章的重难点。

5、Discussion 练习为拓展练习,通过学生的交谈,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并且把情感目标寓于知识目标中,增强了学生防灾自救的意识。

诸老师的课堂呈现及整个设计练习的时间把握得较准确合理。

黄昭福老师1、老师朗读课文后回答2个问题(题目虽然简单,但是涉及了本课时生词brave,burn)。

2、浏览课文后回答3个问题,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大意。

以上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