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1 二次函数1.理解、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2.会利用二次函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3.列二次函数表达式解决实际问题.一、情境导入已知长方形窗户的周长为6米,窗户面积为y (米2),窗户宽为x (米),你能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它是什么函数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类型一】二次函数的识别下列函数哪些是二次函数?(1)y =2-x 2;(2)y =1x 2-1; (3)y =2x (1+4x ); (4)y =x 2-(1+x )2. 解析:(1)是二次函数;(2)1x 2-1是分式而不是整式,不符合二次函数的定义式,故y =1x 2-1不是二次函数;(3)把y =2x (1+4x )化简为y =8x 2+2x ,显然是二次函数;(4)y =x 2-(1+x )2化简后变为y =-2x -1,它不是二次函数而是一个一次函数.解:二次函数有(1)和(3). 方法总结:判定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常有三个标准:①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整式;②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有唯一的自变量;③所含自变量的关系式最高次数为2,且函数关系式中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类型二】确定二次函数中待定字母的取值如果函数y =(k +2)xk -2是y 关于x 的二次函数,则k 的值为多少? 解析:紧扣二次函数的定义求解.注意易错点为忽视k +2≠0的条件.解:根据题意知⎩⎪⎨⎪⎧k 2-2=2,k +2≠0,解得⎩⎪⎨⎪⎧k =±2,k ≠-2,∴k =2.方法总结:紧扣定义中的两个特征:①a ≠0;②自变量最高次数为2的二次三项式ax2+bx+c.【类型三】求函数值当x=-3时,函数y=2-3x-x2的值为________.解析:把x=-3直接代入函数的表达式得y=2-3×(-3)-(-3)2=2+9-9=2.即函数的值为2.方法总结:求函数值实际上就是求代数式的值.用所给的自变量的值替换函数关系式中的自变量,然后计算,注意运算顺序不要改变.【类型四】确定自变量的取值当x=________时,函数y=x2+5x-5的函数值为1.解析:令y=1,即x2+5x-5=1,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得x1=-6,x2=1.即x=-6或1.方法总结:求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值实际上就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转化为关于自变量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解方程确定自变量的取值.探究点二: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2cm,若从中挖去一个长为2x cm,宽为(x+1)cm的小长方形.剩余部分的面积为y cm2.(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y是x的什么函数?(2)当x的值为2或4时,相应的剩余部分面积是多少?解析:几何图形的面积一般需要画图分析,相关线段必须先用x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如图所示.解:(1)y=122-2x(x+1),即y=-2x2-2x+144,∴y是x的二次函数.(2)当x=2或4时,相应的y的值分别为132cm2或104cm2.方法总结:二次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常见的数学模型.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分析题目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二次函数模型.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当售价为每件60元时,每星期可卖出300件,现需降价处理,且经市场调查: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在确保盈利的前提下,解答下列问题:若设每件降价x元,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为y元,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实际商品的利润为(60-x-40),每星期售出商品的数量为(300+20x),则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为y=(60-x-40)(300+20x),化简,注意要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解:由题意,得:y=(60-x-40)(300+20x)=(20-x)(300+20x)=-20x2+100x+6000,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0≤x<20.方法总结:销售利润=单位商品利润×销售数量;商品利润=售价-进价.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判断一个函数为二次函数的三个条件,可对比已学过的一次函数,进一步巩固函数的有关知识.22.1.1 二次函数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一、试一试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
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二、提出问题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
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10-8=2(元),(10-8)×100=200(元)]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10-8-x);(100+100x)]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5.若设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y=(10-8-x) (100+100x)(0≤x≤2)]将函数关系式y=x(20-2x)(0 <x <10=化为:y=-2x2+20x (0<x<10) (1)将函数关系式y=(10-8-x)(100+100x)(0≤x≤2)化为:y=-100x2+100x+20D (0≤x≤2) (2)三、观察;概括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关系式(1)和(2),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函数关系式(1)和(2)的自变量各有几个?(各有1个)(2)多项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别是几次多项式?(分别是二次多项式)(3)函数关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用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来表示的)(4)本章导图中的问题以及P1页的问题2有什么共同特点?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归结为: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取得最大值。
2.二次函数定义:形如y=ax2+bx+c (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a叫做二次函数的系数,b叫做一次项的系数,c叫作常数项.四、课堂练习1.(口答)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1)y=5x+1 (2)y=4x2-1(3)y=2x3-3x2(4)y=5x4-3x+12.P3练习第1,2题。
五、小结1.请叙述二次函数的定义.2,许多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来解决,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编一道二次函数应用题,并写出函数关系式。
六、作业:略22.1.2 二次函数y =ax 2的图象和性质1.会用描点法画出y =ax 2的图象,理解抛物线的概念.2.掌握形如y =ax 2的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并会应用.一、情境导入自由落体公式h =12gt 2(g 为常量),h 与t 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它是什么函数?它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次函数y =ax 2的图象 【类型一】图象的识别已知a ≠0,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ax 与y =ax 2的图象有可能是( )解析:本题进行分类讨论:(1)当a >0时,函数y =ax 2的图象开口向上,函数y =ax图象经过一、三象限,故排除选项B ;(2)当a <0时,函数y =ax 2的图象开口向下,函数y =ax 图象经过二、四象限,故排除选项D ;又因为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ax 与y =ax 2的图象必有除原点(0,0)以外的交点,故选择C.方法总结:分a >0与a <0两种情况加以讨论,并且结合一些特殊点,采取“排除法”.【类型二】实际问题中图象的识别已知h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为h =12gt 2(g 为正常数,t 为时间),则函数图象为( )解析:根据h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为h =12gt 2,其中g 为正常数,t 为时间,因此函数h=12gt 2图象是受一定实际范围限制的,图象应该在第一象限,是抛物线的一部分,故选A. 方法总结:在识别二次函数图象时,应该注意考虑函数的实际意义.探究点二:二次函数y =ax 2的性质【类型一】利用图象判断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作出函数y =-x 的图象,观察图象,并利用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在y 轴左侧图象上任取两点A (x 1,y 1),B (x 2,y 2),使x 2<x 1<0,试比较y 1与y 2的大小;(2)在y 轴右侧图象上任取两点C (x 3,y 3),D (x 4,y 4),使x 3>x 4>0,试比较y 3与y 4的大小;(3)由(1)、(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解析:根据画出的函数图象来确定有关数值的大小,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解:(1)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y 1>y 2,(2)由图象可知y 3<y 4;(3)在y 轴左侧,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在y 轴右侧,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方法总结:解有关二次函数的性质问题,最好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在草稿纸上画出抛物线的草图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免解题时产生错误.【类型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题已知函数y =(m +3)xm +3m -2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 (1)求m 的值;(2)当m 为何值时,该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下? (3)当m 为何值时,该函数有最小值? (4)试说明函数的增减性.解析:(1)由二次函数的定义可得⎩⎪⎨⎪⎧m 2+3m -2=2,m +3≠0,故可求m 的值.(2)图象的开口向下,则m +3<0;(3)函数有最小值,则m +3>0;(4)函数的增减性由函数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来确定.解:(1)根据题意,得⎩⎪⎨⎪⎧m 2+3m -2=2,m +3≠0,解得⎩⎪⎨⎪⎧m 1=-4,m 2=1,m ≠-3.∴当m =-4或m =1时,原函数为二次函数.(2)∵图象开口向下,∴m +3<0,∴m <-3,∴m =-4.∴当m =-4时,该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下.(3)∵函数有最小值,∴m +3>0,m >-3,∴m =1,∴当m =1时,原函数有最小值.(4)当m =-4时,此函数为y =-x 2,开口向下,对称轴为y 轴,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m =1时,此函数为y =4x 2,开口向上,对称轴为y 轴,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方法总结:二次函数的最值是顶点的纵坐标,当a >0时,开口向上,顶点最低,此时纵坐标为最小值;当a <0时,开口向下,顶点最高,此时纵坐标为最大值.考虑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要考虑开口方向和对称轴两方面的因素,因此最好画图观察.探究点三:确定二次函数y =ax 2的表达式【类型一】利用图象确定y =ax 2的解析式一个二次函数y =ax (a ≠0)的图象经过点A (2,-2)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B ,求其关系式.解析:坐标轴包含x 轴和y 轴,故点A (2,-2)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两个点.点A (2,-2)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1(2,2),点A (2,-2)关于y 轴的对称点B 2(-2,-2).解:∵点B 与点A (2,-2)关于坐标轴对称,∴B 1(2,2),B 2(-2,-2).当y =ax 2的图象经过点B 1(2,2)时,2=a ×22,∴a =12,∴y =12x 2;当y =ax 2的图象经过点B 1(-2,-2)时,-2=a ×(-2)2,∴a =-12,∴y =-12x 2.∴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12x 2或y =-12x 2.方法总结:当题目给出的条件不止一个答案时,应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逐一进行讨论,从而求得多个答案.【类型二】二次函数y =ax 2的图象与几何图形的综合应用已知二次函数y =ax (a ≠0)与直线y =2x -3相交于点A (1,b ),求: (1)a ,b 的值;(2)函数y =ax 2的图象的顶点M 的坐标及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B 的坐标.解析:直线与函数y =ax 2的图象交点坐标可利用方程求解.解:(1)∵点A (1,b )是直线与函数y =ax 2图象的交点,∴点A 的坐标满足二次函数和直线的关系式,∴⎩⎪⎨⎪⎧b =a ×12,b =2×1-3,∴⎩⎪⎨⎪⎧a =-1,b =-1.(2)由(1)知二次函数为y =-x 2,顶点M (即坐标原点)的坐标为(0,0),由-x 2=2x -3,解得x 1=1,x 2=-3,∴y 1=-1,y 2=-9,∴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B 的坐标为(-3,-9).【类型三】二次函数y =ax 2的实际应用如图所示,有一抛物线形状的桥洞.桥洞离水面最大距离OM 为3m ,跨度AB =6m. (1)请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求出在此坐标系下的抛物线的关系式;(2)一艘小船上平放着一些长3m ,宽2m 且厚度均匀的矩形木板,要使小船能通过此桥洞,则这些木板最高可堆放多少米?解析:可令O 为坐标原点,平行于AB 的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可设此抛物线函数关系式为y =ax 2.由题意可得B 点的坐标为(3,-3),由此可求出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利用此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去探究其他问题.解:(1)以O 点为坐标原点,平行于线段AB 的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 =ax 2.由题意可得B 点坐标为(3,-3),∴-3=a ×32,解得a =-13,∴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 =-13x 2.(2)当x =1时,y =-13×12=-13.∵OM =3,∴木板最高可堆放3-13=83(米).方法总结: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善于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操作中探究二次函数y =ax 2的图象与性质,体会数学建模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22.1.2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y=ax2的图象,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