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导学案+练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导学案+练习题

2.2 合理利用网络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

2.提升辨识、取舍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增强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能够在网络交往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3.不沉迷于网络,树立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

二、自主预习
1.我们要提高,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等不良信息。

3. 、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4.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

三、合作探究
辨析:有人说,网络世界真假难辨,我们还是不要上网了,远离网络世界。

四、随堂演练
1.“网络是一座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积极有用的信息与各种负面信息交织在一起。

”这句话说明了()
A. 网络是个非常自由的世界
B.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C. 网络世界可以摆脱任何约束
D. 网络世界可以使我们获得各种信息
2.有个自称“冲击波杀手”的黑客在网上散播“冲击波”病毒,病毒大范围传播。

该病毒感染力和破坏力极强,几天内使全球50多万台电脑受到病毒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

散播该病毒的“黑客”后来被逮捕。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A.上网要遵守法律这一行为规则
B.现代科技迅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
C.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使其趋于完善,不被“黑客”利用
D.要充分认识到电脑病毒的危害性
3.对网络世界,有这样形象的比喻:“如果你爱你的孩子,你就让他上网,那里是天堂;如果你不爱你的孩子,你就让他上网,那里是地狱。

”这说明()
A.网络是大人的天堂、孩子们的地狱
B.网络是有益处的,英雄有用武之地
C.网络只有害处,是魔鬼
D.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
4.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下表是爷孙生活方式的对比情况。

材料二:随着微信、微博、论坛、博客的兴起,网络成为人们阐述思想、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

但是,众多虚假信息鱼龙混杂,不少低俗、恶俗信息充斥其中。

网友被忽悠、青少年被毒害、是非被扭曲的事时有发生,网络大环境亦被污染。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
(2)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媒介素养
2.暴力色情恐怖
3.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4.建言献策
三、合作探究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可以开阔视野,查阅资料帮助学习,便于交流等。

可是沉迷于网络会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

四、随堂演练
1.B
2.A
3.D
4.(1)材料一反映了现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与以前相比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

材料二反映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极易受害。

(2)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利用网络学习、工作,不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②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③文明上网,遵守道德和法律。

④传播网络正能量: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2.2 合理利用网络
一、单选题
1.网络世界宛如戴着面具的舞会,你看不到我,我见不着你,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生活中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施诈骗的现象时有发生。

对此,我们青少年应该()
①远离网络,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②注意保护隐私,不轻易公开个人信息
③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正确使用网络④开展清网行动,严厉打击网络诈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下列属于正确利用网络的是()
A.上网看新闻,查资料 B.在网络上从来不说真话
C.利用网络抄袭答案、完成作业 D.在网络上滥交朋友
3.网友“唐宋oO”在微博中发帖称“大理惊现惊天爆炸”,并附了一段火灾视频。

经云南大理警方核实,该言论是“造谣”,信息发布者卞某被行政拘留五日。

这告诉我们()
A.不能在网络上发表言论 B.利用网络要遵守法律
C.利用网络要遵守道德 D.公民不能在微博上发帖
4.为了让自己的游戏人物变得“高大上”,14岁某少年打赏5名游戏主播,让他们为自己代玩手机游戏,花了母亲的积蓄三千多元。

无独有偶,近日,上海13岁女孩以学习为由,用妈妈的手机偷偷给自己喜欢的网络主播打赏,两个月就花了近万万元。

对于打赏主播的现象,你最想对你的同学们说的是( )
A.网络直播太可怕,应拒绝从众 B.打赏主播新趋势,要主动跟风
C.对待流行应理智,需合理有度 D.主播挣钱真容易,可弃学尝试
5.“人生就像微信‘朋友圈’,你永远不知道身边的哪个好友,会成为下一个代购……”这个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段子,调侃的正是当下流行的“朋友圈”代购现象。

令人痛心的是,不少所谓“代购”只是“杀熟”(专骗熟人)的幌子。

有关人士呼吁,莫让“朋友圈”变成“骗人圈”。

上述现象启示我们( )
A.交友需要擦亮眼,提高警惕定安全 B.虚拟空间不可信,远离微信是根本
C.运营商家勇担责,所有问题全买单 D.法律法规要完善,净化网络新空间
6.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增加了文明绿色上网等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

对这一修订认识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的利与弊 B.因为网络全部充斥着不良信息
C.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D.有利于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7.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下列有关互联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上网可以无所不能
②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
③网络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变化
④利用网络,很多事情不用舟车劳顿,不用费尽周折,就可以完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如图漫画警示我们,在使用互联网时要()
钓鱼网站
①提高警惕,安全上网②抵制诱惑,拒绝上网③谨慎交友,防止上当④保护隐私,避免泄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的攻势下,分期贷款平台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

由于这种贷款方式多为个人信用贷款,只需要登录大学生身份证信息就可以迅速放款,所以不少大学生开始任性借贷,随意消费。

上述现象启示我们
A.借贷消费危害大,取缔借贷人人夸 B.网络借贷藏隐患,远离网络记心间
C.人民生活已小康,任性消费也应当 D.个人信用要珍惜,合理消费莫忘记
10.网络是我们共有的生活空间,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下列属于不道德行为的是()
①语言轻松幽默②对求助者,尽力相助
③对不顺意的人,想骂就骂④与网友交流,尽量哄他、骗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11.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运用,手机上网对中学生来说已不再是个新鲜词。

有些同学利用它查阅资料、学习新知,结交朋友;有的同学利用它玩暴力游戏、看不健康电子书,在网上吐槽漫骂……手机这个美丽的终端让一些同学永远在线。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说说在日常生活中,网络给你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2)网络是把双刃剑,除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之外,你认为网络还有哪些消极影响?
(3)作为中学生,请你为同学们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些建议。

参考答案
1-10.CABCA BDCDB
11.(1)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①沉迷于网络,影响学、工作和生活;②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3)①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