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古代美洲

第1章古代美洲

第一章美洲印第安文明一、美洲文明的起源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在浩瀚的大西洋上已经艰苦航行两个多月,但一直没有看到陆地。

疲惫不堪、心情绝望的西班牙船员对哥伦布牢骚满腹,在他们看来,这个外国人船长,正在把他们引向死亡。

一些人甚至准备将哥伦布推入海中,然后向西班牙返航,向国王报告哥伦布是在观察天象是不小心落水而死的。

然而,就在夜里两点,一名船员报告,他从平塔号上看到了陆地。

哥伦布在日记中说,这名船员叫罗德里戈·德·特里亚纳,但真实的姓名是罗德里格斯·贝尔梅霍。

根据约定,第一位看到陆地的人应得到王室1万马拉维迪的奖金,按说,这笔赏赐非这位船员莫属。

可是后来,哥伦布却心安理得地拿了这笔钱。

这位船员后来去了摩洛哥,背叛了基督教信仰。

这是后话。

在那个黎明,哥伦布的船队慢慢驶进小海湾,登上了这块宁静的土地。

哥伦布身着海军上将礼服,在岸上升起了三面旗帜——一面西班牙王室旗帜,另两面绿十字旗,旗子的一边绣着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姓名的第一个字母F和I,一边绣着十字架。

叫来船队秘书。

“让他们像他那样在所有人面前承认并作证,他已为他的主——国王和王后占有了这个岛屿。

”1一群年轻、漂亮、赤身裸体的土著人好奇地看着这一切。

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

但哥伦布满以为他到达的地方是印度的一部分,因此将这些土著称为印第安人。

美洲就这样被“发现”了。

当然,美洲真正被“发现”是在此4万年前。

哥伦布仅仅是从另一条路线,重新“发现”了美洲。

美洲的第一批“发现者”来自东方的亚洲,这些印第安人的祖先穿过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宽阔的陆桥,踏上了美洲土地。

因为当时正值冰川期,海平面下降,白令海峡变窄变浅,中间又有陆地或小岛相连,形成陆桥。

据研究,曾出现过两次冰川期,一次是在公元前7万年到前4万年间,另一次是公元前2.5万年到前1万年间。

人类向美洲的迁移,一般认为是在这两个时间段发生的。

在其它时间段,人类乘船或越过冰原来到美洲的可能性很小。

早期到达美洲的人类是猎人和食物采集者,有时是捕鱼者。

研究发现,至少在4万年前,墨西哥北部就有人类活动,2.2万年前,秘鲁也有原始的猎人和食物采集者存在。

但是我们对这些人类社会的情况一无所知。

到公元前1万年至1(西)萨尔瓦多·德·马达里亚加:《哥伦布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85页。

8000年间,气候湿润,草木茂盛,为多毛的猛犸、乳齿象、大犰狳(qiu yu,贫齿类哺乳动物,头、背、尾、四肢都有角质鳞片,遇敌害时缩成一团,是否类似刺猬?产于南美和中美,肉可食)和野牛、骆驼和马的祖先等大型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美洲变成了猎人的天堂。

例如,当时,墨西哥谷地被一个大湖覆盖,水源吸引了大量的史前野兽,人类也在此适意地生活。

当动物陷入湖边泥沼时,原始猎人便使用拥有石尖的长矛或标枪对这些动物进行袭击。

墨西哥城以北几英里的特派克斯潘村(Tepexpan)就位于当时大湖的岸边,1940年,在这里发现了一具人类遗骨,其深度正好与发现一些猛犸遗骨的地层相同,考古学家推测二者可能处于同一时代。

1952年,在圣塔伊萨贝尔伊斯塔潘(Santa Isabel Iztápan)出土的猛犸遗骨的肋骨处,存有被射进的石尖,并发现明确的迹象表明,该动物是被丢在附近的燧石刀宰杀的。

对于这些考古发现的确切时间存在争论,但是据估计大约在1万到1.2万年前。

1然而,在大约公元前9000年,最后一次冰河(威斯康星冰川)的消退,伴随着气候的急剧变化,导致了印第安人狩猎经济的危机。

在绝大多数地区出现了干燥的气候,草地减少,大型动物逐渐灭绝。

更新世后期狩猎技术的改进也加速了这些动物的灭绝。

这些游牧民族必须适应新的环境,否则,只有与他们赖以生存的动物一同灭绝。

美国南部、墨西哥北部等地区的考古发现提供了人们成功地适应新环境的证据。

印第安人越来越转向猎取小型动物,如鹿、长腿大野兔,以及可食的野生植物。

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最终导致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最初,农业仅仅是原来的狩猎和采集经济的补充,从食物的猎取和采集向食物的生产转变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作物得到培育,逐渐取代了野生的可食植物。

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后,人们用于打猎和采集的时间和精力逐渐转向了清理土地、播种、除草、采摘、收获和准备食物等活动。

如同在旧世界一样,农业的出现,产生了革命性的社会影响:人们开始定居生活,食物供应增加,人口增长,劳动分工成为可能。

在墨西哥高地的洞穴里,考古学家发现了印第安人逐渐培育的野生植物,其中最重要的有南瓜、菜豆、玉米。

这些作物得到培育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2300年间。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玉米的培育,玉米成为古代美洲文明的支柱。

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间,印第安人还培育了木薯和马铃薯,也是印第安人所依靠的重要作物。

例如,巴西沿海的图皮人,以木薯为主要1Michael C. Meyer and William L. Sherman, The Course of Mexican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p.5.食物。

农业在美洲大陆不断扩展,1492年欧洲人来到美洲时,北起今天美国北部边界、南至今智利的广大地区,都有玉米种植。

但是,并非所有的印第安人都转向了农业生活方式。

有的地区,例如南美南端阴冷荒凉的火地角,严酷的气候迫使人们只能依靠渔猎或采集为生;还有的地区,例如太平洋西北沿海,水中充足的鱼类和森林里遍布的野兽,使在那里定居的印第安人没有必要放弃渔猎生活转向农业。

在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活动的地区,土壤和气候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直接影响着农业的产量。

雨林地区的部落采取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

人们将树木和灌木丛砍到焚烧,然后用掘土棒将玉米等作物在清理后的土地上种植。

由于这种方法很容易使地力耗尽,经过一段时间后,必须休耕,在新的地区重新开辟土地。

经过一段时间后,整个村落必须迁居他处,或者采取分散的定居方式,以使每个家庭拥有足够的维持生存所需要的土地。

因此,刀耕火种的农业存在着结构性的弱点,通常严重地限制了文化的发展。

玛雅文明就是在雨林地区发展起来的,传统观点认为玛雅人的种植方式只是刀耕火种。

但是,现在有充足的证据表明,玛雅人在大多数地区采取了相对集约的生产方式,20世纪70年代的考古发掘证实,玛雅人挖掘了宽阔的运河网和水渠,他们的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要比人们想象的高得多。

有效地农业耕作方法使玛雅人得以生产大量玉米,从而使许多僧侣阶层有空闲时间发挥才干,从事宗教和科学研究。

1在中部美洲崎岖的高地和安第斯高原以及秘鲁沿海,出现了生产力较高的农业。

在这些干旱或半干旱的地区,由于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用掘土棒耕作起来比较容易,地力维持的时间也较久。

更重要的,可以通过灌溉,提高农业产量,由此导致了人口的增长和劳动分工的出现。

灌溉工程的兴建需要合作与协调,有助于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的产生,并使这种权威扩及到广大的地区。

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卡帝国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兴起的。

根据生存基础和社会组织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在西班牙殖民征服前夕生活在美洲的印第安人集团划分为三个层次或类别——部落、酋邦和国家,这些类别与文明演进的阶段基本符合。

部落是最简单和最原始的层次,一般存在于比较艰苦的生存环境中,如密林、草原或极度潮湿、干燥、寒冷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环境严重地限制了食物的供应。

人们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依靠不同季节可获得的动植物而迁徙,居无定所,有的从事一些刀耕火种的农业,作为食物的补充。

人们不会冶金术,不懂修桥铺1E. 布拉德福德·伯恩斯:《简明拉丁美洲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5-26页。

路。

有的会烧制陶器,有的仅用葫芦作容器。

不稳定的食物来源制约了人口的增长和劳动分工的发展。

社会单位是自治式的族群,不受约束,依靠家族关系维系的氏族联盟,组成一个部落。

在这样的部落社会里,人们平等相处,每个人有机会从事狩猎捕鱼或耕种土地,部落和村社首领的权力仅限于指挥战事、决定狩猎时间和主持公共活动。

1巴西沿海地区的图皮人部落是这一类平等社会的典型。

图皮人部落是松散的社会。

用粗木栅栏围起的临时小村落通常座落在河流两岸。

印第安人聚居在巨大的茅顶棚屋中,在屋内架起吊床,通常整个大家庭或血族多达百人住在一起。

大部分部落至少有一个名义上的酋长,某些部落则只在战时承认领袖,少数部落似乎没有领袖这一概念。

图皮人的主要食物是木薯,由木薯制成的面粉,不仅是土著人,而且成为后来欧洲人的主要食物。

采取刀耕火种的农业形式,男人负责砍伐树木,放火焚烧,开辟土地,女人负责种植、收获和准备食物。

因此,日常的农活几乎完全是女人的工作。

男人通过渔猎增加食品供应。

这种耕作方式使地力迅速耗竭,因此他们必须不断开辟新的土地,村庄也不断移动。

木薯生长在各种不同的土壤中,不受各种昆虫的侵害,一旦种植,很少需要管理。

大部分空闲时间里,部落中的男人准备并参加战争。

在图皮社会中,身份的获得、婚姻伴侣的选择以及随年龄增长地位的提高,大都凭借男子气的活动——战争中抓获俘虏,使其成为仪式性的节日食人盛宴的牺牲品。

获取俘虏的需要,使不同部落间的保持着持续的战争。

2酋邦存在于部落社会末期和文明社会早期,是从原始的部落社会走向以阶级分化和国家形成为标志的文明社会之间的过渡形式。

通常,酋邦的生存基础是集约型的农业,这种农业养活了聚居在一些大村庄内的大量人口。

这些村庄失去了自主权,受一个最高首领的统治,这个首领之下还有一些次一级的首领。

在酋邦社会组织中,存在着等级差别,但等级主要还是依据血亲关系确定的。

一个人的等级与他和最高首领之间的家系关系的远近相关。

最高首领经常被赋予神圣的色彩,并拥有大批的扈从官员和仆人供他役使。

通过征收贡赋或强制性的捐献,最高首领榨取普通成员的生产剩余。

然后,他将这些生产剩余在官员、家臣和武士之间再进行分配。

酋邦之间经常存在战争。

战争在酋邦的产生和扩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征服的村庄被并入酋邦。

战争中抓获的俘虏沦为奴隶,或者被迫为主人劳动,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分化。

1林被甸、董经胜:《拉丁美洲史》,人民出版社,即出。

2E. Bradford Burns, A History of Brazil,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3, pp.15-19.在西班牙征服前夕,美洲存在着大量的酋邦,其中环加勒比地区——包括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北部,以及伊斯帕尼奥拉、古巴、波多黎各、牙买加等岛屿——数量最多,仅哥伦比亚的昆卡(Cauca)谷地,就有不少于八十个酋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