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课题中期报告
一、开展课题的初衷及设想
我校是一所年轻的新学校,学生都来自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据了解,很多同学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之前,大量的学生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阅读习惯差,阅读不能有效地进行。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词汇量少,语言平淡;怕写作文,一遇上作文就愁眉不展,不爱写日记;语病多,错别字、病句屡屡出现;缺少对语言的鉴别能力。

我校在成立后的这两年来,利用拥有先进教学设备和先进教学理念,积极营造“书香校园”的文化建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及阅读指导活动。

可以说,近两年来,学生基本上都已具有了阅读的意识,家里的藏书多起来了,学生也变得更爱看书了。

但如何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效,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服务,这仍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着手实施本课题,希望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情况,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阅读更有效。

二、课题实施情况
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分析:
为了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在课题实施之前,我们制作表格对全校三至六年级学生个一个班进行了抽样调查。

为了突出问卷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我们在表格上要求不用署名。

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出学生的阅读学生存在这样一些弊端: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拥有的课外书太少;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等。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

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热爱读书。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生活中占什么位置。

因此,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不可小觑。

(2)还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读自己喜欢读的书,至于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在阅读的过程之中潜移默化、日渐长进的。

如果学生为完成任务而读书,对于一些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很可能会失去阅读兴趣。

我们要把阅读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

2、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

我们学校每天有30分钟的阅读课时间。

这是时间上的保证。

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写采蜜集、写读后感、交换读物。

每周五是教师课外阅读指导时间,可以推荐好的读物给学生,可以领着孩子一起阅读,也可以进行阅读交流。

还要求学生每天在家阅读15~30分钟,记录每天读书的内容和时间,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

3、提供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

为了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建立四级联系的图书网:家庭书铺——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室——社会图书馆,构成了图书网络。

由此提供了丰富而又新鲜的课外阅读书籍资料,使学生真正徜徉在书的海洋中,知识的宝库里。

(四)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指导选择书籍。

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

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首先是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如学习《少年闰土》后,向学生推荐鲁迅的《故乡》;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

2、传授阅读方法。

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

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告诉他们,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着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

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

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3、教会做读书笔记。

在课外阅读时我们要求学生注重积累。

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

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等。

平时在读报时发现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资料及时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准备好的本子上。

4、组织阅读成果展示。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扩大阅读成果,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多次召开过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等等。

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三、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
1、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同程度提高了
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又采用了多种手段加以引导,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而学生又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每周学校图书室借书时,人人争着借书,课余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看书或讨论书中的问题。

2、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一定的提高。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开展读好书活动后,学生读的书多了,知识面大大开阔了,分析理解能力也有了提高。

在语文课堂中常常有学生说我从某本上读到了什么知识。

为同学们解答了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

好多学生在课外阅读题考查中独立解题能力提高了。

3、书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书能陶冶情操”“书是人的精神食粮”,的确是这样。

这是一个学生在谈读书体会时说明的两点。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学生从书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书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学生已经逐步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好多学生对老师说,一天不读书好像一件事没做似的。

从中可以看出读书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研究困惑及今后努力方向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是学生有效阅读的一条绿色通道。

但由于现在应试教育还没有完全摈弃,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

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还常出现。

加上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

所以,课外阅读要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有时也有难度。

怎样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质与量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研究过程逐步处理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