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执法现况、成因及策略
《气象法》颁布实施十一年多来,长清区气象法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气象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市县两级气象法制机构基本健全,法制队伍基本完善,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调研发现,因受体制、历史、法律法规等诸多因素影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现作如下评析。
一、气象行政执法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是对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理解不透彻。
长清区部分气象干部职工,甚至部分行政执法人员对气象法律法规学习的不够,理解的不透,认识的不清,把握的不准,因而在执法过程中,难以做到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和执法为民。
二是执法队伍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
多年来济南市长清区局没有专职的行政执法人员,就更谈不上专业了,而在执法过程中经常出现即使“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在县区局表现尤其突出。
三是管理机制不健全,执法效果达不到要求。
大
多数执法是从维护部门利益出发,为收费而执法,因而达不到维护法律的长效性。
上述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影响气象部门的良好形象。
二、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体制的问题
一是现行财政体制存在弊端,对气象部门采取给足政策不给足经费,往往造成利益驱动,把正常的政府服务职能变成了创收的手段和工具,背离了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的真正目的。
二是气象部门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导致了管理体制上出现缺陷。
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理论已经提出多年,但事实上仍然停留在理论上。
一个在管理上不能完全超脱于利益之上的管理部门,难以在管理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开、公平、公正。
历史的原因
长期以来,气象部门作为公益事业单位,没有社会管理权限。
《气象法》颁布实施后,气象部门才正式以一个政府管理部门出现
在社会舞台上。
随着气象服务的不断发展,要想转型为政府管理部门,还需要一个过程。
法律因素
气象法律法规中,存在维护气象部门利益的内容。
气象部门作为社会管理部门在进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同时还从事气象科技服务,这在法律上注定了气象部门角色的多重性。
在地方性法规、规章中,部门保护色彩浓厚。
三、对策和建议
提高法律意识,带头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形象的体现,为此,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气象法制建设,为全面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气象法制保障。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策与法律、权力与法律、法律与利益的关系,始终坚持将“为民执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行政执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不正当的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摒弃特权思想和“吏治”观念,杜绝违法行为,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行政执法目标。
履行法律职责,强化管理职能
要全面履行好《气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各项社会管理职能,真正实现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的转变,部门气象向社会气象的转变。
要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简化公共气象服务程序,丰富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扩大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不断提高公共气象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气象服务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
加强法制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加强法制队伍建设是行政执法的组织
保证。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权责分明、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要有明确的执法和管理人员编制才能维护
行政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可采取专职结合的气象行政执法模式,市、区、县联动、精干高效的执法程序;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气象业务、又懂法律的高素质气象行政执法队伍,不断完善执法人员的培训机制、执法责任意识机制、维护气象法律尊严,严格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真正做到依法执法、
公平执法、文明执法。
继续深入学习宣传气象法及其实施办
法
气象法及其实施办法是规范长清区气
象工作,防御气象灾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的专门法律法规,学习和宣传好该法是贯彻实施好该法的基础和前提。
各地区市、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端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多种形式,如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在基层社区、乡村、学校等广泛开展气象科普、防雷减灾知识和常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和群众熟悉和掌握气象法及其实施办法,正确运用法律法规处理和解决问题,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完善地方气象事业投入保障机制
气象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支持气象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根据发展的需要,逐步增加对气象事业的投入。
气象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