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裂缝规范

关于裂缝规范

一.允许标准(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3.3.4条,详如下)
第3.3.4条结构构件应根据结构类别和本规范表3.4.1规定的环境类别,按表3.3.4的规定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ωlim.
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表3.3.4
环境类别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裂缝控制等级ωlim(mm)裂缝控制等级ωlim(mm)
一三 0.3(0.4) 三0.2
二三 0.2 二 -
三三 0.2 一 -
注:
1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
2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
3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
4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预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5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6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7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8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二.允许依据(主要是考虑钢筋的锈蚀。

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3.3.3~3.3.4条条文说明,详如下)
3.3.3~3.3.4 本规范将裂缝控制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等级是对裂缝控制严格程度而言的,设计人员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等级。

关于构件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国际上一般都根据结构的功能要求、环境条件对钢筋的腐蚀影响、钢筋种类对腐蚀的敏感性和荷载作用的时间等因素来考虑。

本规范在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上考虑了以上因素。

1 本规范在具体划分裂缝控制等级和确定有关限值时,主要参考了下列资料:(1)1974 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原规范有关规定的历史背景;(2) 工程实践经验及国内常用构件的实际设计抗裂度和裂缝宽度的调查统计结果;(3) 耐久性专题研究组对国内典型地区工程调查的结果,长期暴露试验与快速试验的结果;(4) 国外规范的有关规定。

2 对于采用热轧钢筋配筋的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宽度限值的确定,考虑了现行国内外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参考了耐久性专题研究组对裂缝的调查结果。

室内正常环境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裂缝剖形观察结果表明,不论其裂缝宽度大小、使
用时间长短、地区湿度高低,凡钢筋上不出现结露或水膜,则其裂缝处钢筋基本上未发现明显的锈蚀现象;国外的一些工程调查结果也表明了同样的观点。

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主要屋面承重结构构件,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裂缝宽度限值宜从严控制。

对钢筋混凝土吊车梁的裂缝宽度限值,原规范对重级和中级工作制吊车分别规定为0.2 和0.3mm ,现在重级和中级的名称已被取消,所以对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统一规定为0.2mm 。

对处于露天或室内潮湿环境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剖形观察结果表明,裂缝处钢筋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皮锈蚀,而当裂缝宽度小于或等于0.2mm 时,裂缝处钢筋上只有轻微的表皮锈蚀。

根据上述情况,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规定最大裂缝宽度限值采用0.2mm 。

对使用除冰盐的环境,考虑到锈蚀试验及工程实践表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垂直裂缝宽度,对耐久性的影响不是太大,故仍允许存在受力裂缝。

参考国内外有关规范,规定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0.2mm 。

3 在原规范中,对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考虑到钢丝直径较小和热处理钢筋对锈蚀比较敏感,一旦出现裂缝,会严重影响结构耐久性,故规定在室内正常环境下采用二级裂缝控制,在露天环境下采用一级裂缝控制。

鉴于这方面的规定偏严,故在1993 年原规范的局部修订中提出:各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有可靠工程经验的前提下,对抗裂要求可作适当放宽。

4 根据工程实际设计和使用经验,主要是最近十多年来现浇后张法预应力框架和楼盖结构在我国的大量推广应用的经验,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规范的规定;同时,还考虑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发展趋势,本次修订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着重于考虑环境条件对钢筋腐蚀的影响,并考虑结构的功能要求以及荷载作用时间等因素作出规定。

同时,取消了原规范的混凝土拉应力限制系数和受拉区混凝土塑性影响系数,以尽可能简化计算。

对原规范室内正常环境下的一般构件,从二级裂缝控制等级放松为三级(楼板、屋面板仍为二级);对原规范露天环境下的构件,从一级裂缝控制等级放松为二级(吊车梁仍为一级);对原规范未涉及的三类环境下的构件,新增加规定为一级裂缝控制等级。

三.治理办法(对大部分微小裂缝[如1mm以下],大部分采用化学(环氧)灌浆。

详见:王铁梦著,《工程结构裂缝控制》,1997年09月第1版,p578-581。

如下)
1.地上结构物裂缝的一般修补方法
为了保证修复I程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

常用化学灌浆法修补钢筋混凝土柱、屋架等大部分裂缝.仅少量损坏严重者才采用钢材加固处理,以迅速地完成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裂缝的修复工作。

2.化学灌桨材料
一般环氧灌缝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一般在15.0MPa以上,抗压强度一服在50.0MPa以上,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一般大于2.5MPa。

但环氧树脂的粘度很大,为满足施工粘度要求,需加适当的稀释剂加以稀释。

某厂修补时配制试验的环氧灌浆液的配合比和性能如表15—16所示。

3.施工
根据上述各种浆液的施工使用性能,决定修补裂缝主要使用甲苯作稀释剂配成环氧浆液,以便加快施工进度。

在灌浆以前,必须将裂缝两侧2—3cm处混凝土表面灰尘、浮渣及松散层等清除干净,露出混凝土本体。

然后用油工刀把环氧胶泥(配合比见表15—l 7)刮抹在已用甲苯擦干净的灌浆嘴的底盘上,厚度为1mm左右,然后将灌浆嘴的进浆孔对准裂缝贴到所定的位置上即可。

灌浆嘴粘住以后,沿裂缝两侧簿涂一层环氧底漆(配合比见表l 5—18),以便封缝时胶泥粘结良好。

涂环氧底漆的宽度为2—3cm。

涂完环氧底漆后,封闭裂缝对,用油工刀将封闭裂缝用的环氧胶泥(配合比见表15— 19)刮抹到裂缝处,胶泥厚度在1mm左右,封缝宽度为2—3cm。

刮抹波泥时尽可能防止小孔并使之表面平整,以保证裂缝的密封效果,能承受较高的灌浆压力。

待封闭裂缝用的胶泥固化以后(一般在常温下经过一天时间即可)进行灌浆。

灌浆前,一方面在灌浆嘴口上套好长约8cm的乳胶管,作为灌浆时进浆和封闭之用;另一方面进行通气,检查裂缝封闭情况和灌浆嘴与裂缝的连通情况。

若封闭不严,对不严实处可用水玻璃防水剂(配合比见表15—20)堵漏,然后把配好的环氧灌浆液(配合比见表l 5-l 6)倒人压浆耀中加压并往裂缝内灌浆。

此时,需要保持灌浆压力0.2MPa以上,待浆液从进浆嘴进入到从另一灌浆嘴流出时,用细铁丝把出浆嘴口厂胶管封闭.然后继续加压灌浆,直到压力基本稳定后,再保持一定的灌浆时间。

时间长短看裂缝大小和灌浆嘴埋没的间距而定,一般在2分钟左右。

结束灌浆时.必须在设计灌浆压力下封闭所有的浆嘴,以保持裂缝内浆液的压力,使固结体密实,与缝壁粘结牢固。

待裂缝内的浆液不流以后,即可将灌浆嘴打下,并用封闭裂缝用的环氧胶泥或掺入水泥的灌浆液把灌浆嘴封好。

至此,裂缝的修补工作即告完成。

取下的灌浆嘴用火烧掉固化的浆液,刮干净并用砂纸打磨一下灌浆嘴的底盘,即可反复使用。

4.质量保证
采用环氧灌浆修补钢筋混凝上构筑物的裂缝,在国内外应用较广,因为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技术比较成熟,用它修补钢筋混凝上构筑物因地震而产生的裂缝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这是修补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但是应注意到,裂缝修补质量的好坏,与操作质量和施工经验有很大关系。

首先,要把好粘贴灌浆嘴这一关。

应根据裂缝的走向考虑布置灌浆嘴的位置,同时灌浆嘴要粘在裂缝较宽处,并使灌浆嘴的进浆孔对准裂缝,保证灌浆嘴与裂缝连通。

在一条裂缝上应布置进浆、排气、出浆用的灌浆嘴,至于灌浆嘴的间距要根据裂缝的大小和结构形状确定。

形状复杂的裂缝应在裂缝的交错处加设灌浆嘴,可多粘几个。

贯通裂缝必须在两面粘灌浆嘴。

且交错进行。

总之,粘贴的灌浆嘴要四通八达,以便灌浆时进浆顺利。

其次,要把好灌浆压力关,修补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裂缝一般都比较细小,因此完全靠压力把浆液注到裂缝内部。

裂缝内浆液是否饱满取决于灌浆的压力大小。

为了保证浆液能充满裂缝内的空间,灌浆压力不能低于0.2MPa,而且在灌浆过程中还必须封住进浆嘴和出浆嘴,以保证裂缝内的浆液在有压力的状态下固化,否则会造成裂缝内浆液不满。

实践证明,灌浆的施工操作比较简单,但要求仔细,只要认真进行操作,一般都可以保证修补质量。

在施工前需做模拟试验,灌浆完毕固化以后,应砸开混凝土进行仔细检查。

若浆液都渗透到了混凝七最微小裂缝中,把混凝土粘结在一起,用大锤把试件砸断时,也没有发现原裂缝处断开,那就说明效果较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