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眩晕症的偏方大全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
Smith(1993)报道眩晕是门诊常见症状的第三位。
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
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
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晕症,占老年门诊的81-91%;其中65 岁以上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
1.麦门冬汤靳某,男,54 岁,干部,1989 年3 月8 日初诊。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 年,近2 年来伴有失眠多梦,心悸气短,胸闷发憋,活动后气短发憋加重。
经口服“降压药”、“降脂药”,证状时有改善。
一周来因工作烦忙,病情加重。
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滑数。
证属:气阴两虚,痰瘀内阻,清窍失养。
治宜益气养阴,化痰降逆。
方用麦门冬汤加味:麦门冬30g,太子参15g,清半夏15g,炙甘草6g,粉葛根30g,双钩藤12g 后下,紫丹参30g,生龙牡各30g 先下,牛膝20g,大枣10 枚。
2 诊:上药服5 剂,头晕大减,余证均有减轻,但睡眠仍差,前方加炒枣仁20g。
上方加减共服20 余剂,诸症均除。
后改为散剂,以巩固疗效。
按此病案致病特点有二,一是突出一个虚字,气虚致使血行不健,阴血亏虚而致血络失荣,气阴俱虚,不能上荣于元神之府,而发眩晕。
此为“无虚不作眩”也。
其二是突出一个痰字,痰瘀互结,清阳不能上养清窍而致眩晕。
方用麦门冬汤益气养阴以补虚;重用半夏化痰以降逆。
牛膝补益肝肾,引火下行;双钩藤清热平肝,祛痰泄火;葛根、丹参化瘀生新助胃津之化生,升胃气助瘀血之行化。
虚得补,痰得消,瘀得化,药证相合,诸症消失而愈。
2.小青龙汤冯某,女,54 岁,教师,1988 年11 月9 日初诊。
患者素有梅尼埃病病史10 余年,10 天前因感冒,眩晕又作,自觉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耳鸣作响。
舌质淡红,苔薄白水滑,脉浮数。
经中西药“肌注”、“静脉滴注”给药,眩晕有所好转,但站起活动则恶心呕吐即作。
家属故求治于中医治疗。
证属:外感风寒,引发痰饮。
治宜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为先。
方用小青龙汤:净麻黄10g,桂枝10g,白芍药10g,细辛6g,五味子6g,法半夏15g,炙甘草6g,云茯苓15g,生姜10g。
服上方3 剂后,汗出热解,眩晕大减,精神转佳。
原方加焦白术20g,泽泻30g。
上药进3 剂后,眩晕已止,诸症皆除,病告痊愈。
按临床辨治疾病,要善抓主症,明辨病因。
症者病之标,因者病之本。
本案眩晕证为外感引发所致。
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水饮内停,致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眩晕又作。
选用小青龙汤解表邪,宣肺气,蠲浊饮。
表邪已解,气机畅达,清升浊降,饮邪分化,清窍得养,故眩晕亦随之而除。
3.桃仁承气汤米某,男,58 岁,厨师,1990 年2 月21 日初诊。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 年,时常头痛头晕,脚如踩棉团,头重脚轻,时欲跌仆。
经常口服“降压”、“降脂”药病情时轻时重。
近两周因情志不舒而眩晕加重,头重脚轻,时欲跌仆,腰酸腿软,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大便秘结,1 周未行,小便短赤,舌体微动,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大。
BP:28.0/15.0kpa(180/110mmHg),经人介绍延余诊治。
证属阴虚阳亢,瘀热夹痰,肝风内动。
治宜通腑泄热,平肝潜阳,祛瘀涤痰。
方用桃仁承气汤加味:桃仁15g,大黄12g,芒硝6g,桂枝6g,炙甘草6g,丹皮10g,生龙牡各30g 先下,生石决明40g 先下,川牛膝20g,生龟板15g 先下。
2 诊:服上方1 剂后,便下大量黏稠黑色大便,便后心情舒畅,头晕好转。
服完3 剂后,大便日2 次,便为稀稠灰黑色便,头晕减轻,血压降至22.0/12.5kpa(165/95mmHg)药已对症,原方去芒硝,加夏枯草15g,地龙10g,继上方再进6 剂,血压恢复正常,眩晕,震颤等症亦随之消失,后改服大黄虫丸以善其后。
按此例为阴虚阳亢,痰瘀互结,热郁下焦的虚实夹杂证。
致使清阳不升,腑浊不降,肝风挟痰瘀上蒙清窍而成眩晕。
方用桃仁承气汤通泻实热,祛瘀凝,化痰浊,驱除下焦蓄血,消除上半身的充血和郁血,引血下行以消除眩晕,头痛,脑胀,使诸症缓解。
方中加入涤痰养阴、熄风之品,荡涤痰热治其标,育阴息风培其本,药证合拍,邪祛正安,阴阳平调,症去乃愈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合称。
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站立不稳。
目眩与头晕常同时并存,故合称眩晕。
美尼尔氏病、高血压、严重贫血者、脑震荡、神经衰弱、动脉硬化、药物中毒、心律失常等,均可引发眩晕。
本症患者轻者眩晕转眼即消失,重症者自觉眼前景物旋转不定,以致站立不稳,伴见耳鸣、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出冷汗、手抖面白等症状。
眩晕为常见症状,体胖、体弱及老年人较易发作。
雪梨山楂百合汤治眩晕【原料】雪梨60 克,山楂、百合各30 克,白糖适量。
【制用法】按常法煮汤食用。
每日1 剂,连服l0 日为l 个疗程。
【功效】清热除烦,养阴泻火,生津止渴。
适用于体质偏热而引起的头晕目眩、头痛、失眠、烦躁、口苦、咽干等。
米酒甲鱼治眩晕【原料】甲鱼1 只(约500 克),米酒50 克,瘦猪肉100 克,水发香菇8 只,花生油60 克,料酒、葱、姜、精盐、淀粉适量,蒜头1 瓣。
【制用法】①甲鱼宰杀后,剖腹,去肠杂,控去爪内的油,留下心、肝后,切成方块;猪肉切片后,加料酒、盐、淀粉拌和上浆;香菇洗净切开,姜切片,蒜剁成茸。
②锅内加油,架在火上,烧热,爆香蒜茸,放人甲鱼、姜片,煸炒一下;然后加肉片、香菇、米酒、盐,炒拌均匀后,盛于瓦缸内,放在大水锅中,隔水炖 2 小时左右,甲鱼和肉片酥烂即成。
【功效】甲鱼、猪肉皆有滋补肝肾,养血等功效,与香菇合烹食,可治疗眩晕、腰膝冷痛、失眠多梦等疾病。
枸杞麦冬粥治眩晕【原料】枸杞子30 克,麦冬l0 克,花生米30 克,粳米50 克,白糖适量。
【制用法】先将枸杞子、麦冬水煎取汁去渣,然后放入洗净的花生米、粳米煮粥,粥熟后调入白糖,稍煮即可。
供早、晚餐服,7~10 日为1 疗程,隔3~5 日再服。
【功效】滋补肝肾。
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耳聋、消渴。
健康人食用能增强体质、防病延年。
丁香姜糖治眩晕【原料】丁香粉5 克,生姜末30 克,白沙糖50 克。
【制用法】将白沙糖加水少许,放砂锅内,文火熬化,再加丁香粉、生姜末调匀,继续熬至挑起不粘手为度。
另备一大搪瓷盆,涂以小磨香油,将糖倾入摊平,稍冷后趁软切成50 块,随意食用。
【功效】和中化痰,降逆止呕。
【附注】丁香辛温芳香,有较强的温中化浊、降逆止呕的功效;生姜温化水饮,和中降逆;白沙糖性味甘平,可益气补中,和胃润肺。
诸味共用,甜辣可口,对眩晕而兼恶心、呕吐的病人很有疗效。
1.白菊花为末,酒服3 克、或浸酒或嫩茎叶作羹,连服数日,以愈为度。
生白果肉2 枚,柠烂,开水冲服,重症之又5 次必愈。
杏仁1 升去皮尖双仁,水研绞汁熬如膏,和酒或羹粥内搅2 勺,食后服,10 日后出汗,永瘥。
老人风眩,白羊头1 具,如常法食之。
2. 苍耳子叶晒干为末,每服 3 克,酒调下,日3 服,若吐,则以蜜丸梧子大,每服20 丸。
湿热眩晕剧烈者,酒炒大黄为末,清茶服6 克。
初夏新丝上市时,用鸡蛋7 个,置茧锅中,煮七昼夜取出,第一年食7 个,第二年食7 个,永不复发。
老人头昏半截空虚之象,用大附片30 克炖鸽子肉。
饭后食之,3 次即愈。
八月朔日清旦,取百花草头露、磨墨点太阳久多次,则永不发。
每早用芙神12—14 克,将腐皮4.5 张煮透。
猪脑1 个,用冷开水洗去血,水煎30 分钟,连汤带水吃下,每日吃1 个,连服7 日,为1 疗程。
天麻30 克,母鸡1 只,加水共煮至肉烂透,随意食之。
血虚眩晕,木耳适量,熬汤冲红糖水喝,宜久服。
肝阳上亢头晕,向日葵盘1 只,加冰糖适量,水煎服,每日1 剂只,连服7 天。
头目眩晕,鲜小蓟根30 克,水煎空腹服,1 日 1 剂。
梨树上的寄生包,水煎服。
冬瓜仁600 克(为末),每服30 克,开水送下,1 日2 次。
白羊角1 个,切片,炒,加糖,水煎服。
向日葵根60 克(切片)水煎服,治头晕年久不愈。
五味子120 克捣,白酒300 克,将五味子侵入酒中1 个月,滤渣,每日早晚各服1 杯。
鲜益母草十余斤(须于每年五月中旬采)摘下嫩头,洗净晒干,碾粉,约有斤余,待冬至节后,用炒糯米粉2500 克和匀,入瓷罐贮存,每服1 小碗,加白糖少许,用开水调服,约40~50 天服完,此方尤宜于妇女头晕。
独活30 克,鸡蛋6 个加水煮,蛋熟敲裂壳,再煮15 分钟,去渣吃蛋,每日1 次,每次2 个,3 天为1 疗程,连吃2、3 个疗程。
方法一:鸡蛋红糖治头晕豆油适量放锅内烧热,将2 个鸡蛋、30 克红糖(放一点水搅拌)倒入锅内煎熟,空腹服用,连服10 天。
为巩固疗效,也可多服几天。
方法二:篱栏药膳治头晕用中草药篱栏25 克,带壳鸡蛋一个,大米50 克,煮成稀粥,可加适量油、盐、味精调味。
煮熟后,去篱栏渣和蛋壳,一天分2 次食用药粥和鸡蛋,一般连续食用3 天,头晕头痛症状即有明显好转。
此药粥不仅香甜可口,可治疗头晕头痛,还具有辅助降压作用。
方法三:鸭蛋赤豆治头晕鸭蛋一个、赤豆20 粒,搅匀蒸熟,早晨空腹服,每日一次,连用7 天有特效方法四:枯草汤治头晕夏枯草25 克,生白芍15 克,生杜仲25 克,黄芩10 克。
用法:先煎前3 味药,放入3 茶盅水,熬30 分钟,从火上拿下来,稍停再加入黄芩,煎5 分钟即成,每天早晚各服1 次。
服后即能感觉头轻眼亮,没有其他副作用。
方法五:菊花治头晕菊花功能降血压、明目解毒、治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能使小便清长。
高血压的人可用菊花枕头,对妇女肝阳火盛引致头晕、晚间烦躁不能成眠者有帮助。
可将野菊花加入油柑子叶、绿豆壳或通草丝,晒干待冷装入枕袋内再缝密即可。
方法六:茉莉花炖鸡蛋用黑布蒙住眼睛休息,早餐吃炖鹧鸪和茉莉花炖鸡蛋。
眩晕的饮食治疗偏方菜谱; 首乌鸡丁原料:何首乌20 克,公鸡1 只,冬笋10 克,鲜椒15 克,酱油6 克,料酒10 克,味精10 克,淀粉15 克,盐少许。
制法:1.将何首乌用砂锅或铝锅煮30 分钟,去渣留汁备用。
2.公鸡拔去毛,洗净,去骨切丁,放入碗中,上浆待用。
3.冬笋、鲜椒切丁。
4.坐锅烧油,将浆好的鸡肉丁下油锅余炸,熟后倒入漏勺待用。
5.锅底留油,加入鸡丁、配料、酱油、料酒、味精及首乌汁,迅速颠炒,勾芡后盛盘食用。
特点:鸡肉味美,汤汁可口。
功效:养血止眩。
前人有“无虚不作眩”之说。
本道菜中之何首乌性温味甘,是补肝肾、益精血之良品。
公鸡肉营养丰富,有益气、开胃、助阳等多种医疗辅助作用。
因此,本道菜是精血亏损、中气虚弱息者所致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神经衰弱、肢体麻木、视物昏花、迎风流泪、耳鸣等症的首选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