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鸟类迁徙知多少

鸟类迁徙知多少

附件:鸟类迁徙知多少?
鸟类迁徙是自然界中最引人注意的生物学现象之一,世界上每年有几十亿只候鸟在秋季离开它们的繁殖地,迁往对它们更为适宜的栖息地。

候鸟为什么要长距离的迁徙?
候鸟迁徙是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和安全的栖息地。

多数的鸟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带繁殖。

当冬天来临,湖泊、泥沼冻结,草枯树秃之后,鸟类不容易寻觅到小昆虫、树果、种子等食物,就被迫南飞作长途的迁徙。

这时候的南方地区天气候温暖,广阔的沿海滩涂和内陆湖泊蕴藏着越冬候鸟丰富的食物资源,是鸟儿越冬的理想场所。

等到来年春天,北方大地复苏,鸟儿又飞回北方地区繁殖;然后在夏末秋初食物逐渐减少,生存受到威胁时,再度扶老携幼再度向南迁徙。

如此年复一年,形成了随季节迁徙的自然现象。

鸟类的迁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由鸟类对自然气候、地理障碍和自然环境的适宜程度选择而形成的。

候鸟如何准备迁徙?
鸟类天生一副流线型的体型,骨骼轻盈,飞行肌肉发达,羽毛量轻坚韧,是所有动物中最擅长的飞行高手。

即使如此,在长途迁徙前,它们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候鸟在迁徙之前必须先换羽,将旧的、缺损的羽毛换新,以利飞行。

不同的鸟类换羽的情形会有所不同。

有的一次性全部脱掉换新,有的逐步按顺序在不同的时间完成。

多数的水鸟都选在繁殖期结束
后,准备迁徙到越冬区时换羽。

另外,为了适应长途跋涉的需要,迁徙前候鸟都会摄取大量食物,增加脂肪,储存足够的能量。

何时是候鸟迁徙的时机?
候鸟迁徙的时机主要有二次,一次是秋天从繁殖区到越冬区,另一次则是春天从越冬区返回繁殖区。

候鸟可以飞越多远的距离?
候鸟迁徙的途径远近不一。

有些鸟种只要在山上、山下飞行几公里就可以获得足够的食物,而不必翻山越岭;迁徙距离最远的候鸟非北极燕鸥莫属,迁徙距离大约有15,000公里。

候鸟在迁徙过程中会停下来休息吗?
大多数的鸟种会在迁徙途中稍作休息、觅食,补充能力。

这些鸟类停留的地区就叫过境区,候鸟在过境区停留的时间长短,视天气和食物的丰富程度而定,有的只停一天,有的停上数个星期,有些鸟类则直接由繁殖区飞抵越冬区。

候鸟迁徙时,飞行的高度有多高?
大部分的候鸟飞行高度大约在2,000 公尺以下,夜间飞行的小型鸟种则只维持在600 公尺以下。

有的候鸟飞得相当高,如斑头雁甚至可以在9,000-10,000 公尺的高度飞行。

候鸟的飞行速度有多快?
候鸟飞行的速度视体型而定,通常迁徙时的速度比平时要快;春天返回繁殖区的速度要比秋天从繁殖区飞往越冬区时要快;海面上飞
行的速度又比在陆地上快。

一般小型鸟类的时速在每小时36-55 公里之间。

候鸟在迁徙过程中如何辨识目的地的方向?
候鸟年复一年地在特定的路线上迁飞,每年均能够准确地回到各自的繁殖地和越冬地,这表明它们具有精确的导航定位机能。

鸟类的导航机制一直是神奇的大自然的奥秘之一,也始终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研究课题,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鸟类迁徙的机制从理论上仍然没有一种完善的解释。

鸟类靠什么来决定航向:北极星?太阳?月亮?风?气候?还是地磁?它们的方向意识又是从何而来的?科学家通过环志、雷达、飞行跟踪和遥感技术等方法观测到,鸟类在飞行时,往往主要依靠视觉,通过天空中日月星辰的位置来确定飞行方向。

此外,地形、河流、雷暴、磁场、偏振光、紫外线等,都是鸟类飞越千里不迷航的依据。

最近的研究还表明,鸟嘴的皮层上有能够辨别磁场的神经细胞,被称之为松果体的神经细胞。

对哺乳动物和信鸽进行的多次电生理学试验表明,部分松果体细胞能对磁场强弱的微小变化作出反应。

相关主题